業界指不單窒礙本港再工業化發展,更遑論把技術轉往大灣區。

大埔科學園。(資料圖片)

大埔科學園。(資料圖片)

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恐率先動搖香港蓬勃發展的創科產業。被視為本港四大創科範疇之一的生物科技,目前最先進的儀器均來自美國,一旦禁運來港,業界只可採取迂迴轉運方式取得先進儀器,甚至將檢測項目移師東南亞,導致成本大增。人工智能學者恐法案為科研合作蒙上陰影,美國學者為免誤中地雷,將減少合作。有業界憂慮,美國禁止出口部分高新科技生產設備來港,將窒礙本港再工業化發展,遑論把技術轉往大灣區。 

人權法案損港創科,基因檢測率先中箭。

人權法案損港創科,基因檢測率先中箭。

《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下稱法案)上月底獲特朗普簽署確認後正式生效,外界起初關注於制裁名單,猜測哪位本港高官將榜上有名,日後被拒入境美國,甚至凍結當地資產,但近日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多個公開場合表示,法案將波及本港創科發展,影響非同小可。
  
根據法案所述,美國商務部會在一百八十日內提交報告,評估香港執行美國針對特定國家的制裁與禁運的情況,並提到內地或會通過粵港澳大灣區規劃中,香港國際創科中心的定位,將敏感技術經香港進入內地,違反美國對內地的出口禁令。不少創科業界坦言,敏感技術一詞空泛,本港目前狀況被動,擔心法案將波及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和金融科技的本港四大創科優勢範疇。

  
從事基因檢測的善覓有限公司行政總裁施明耀指出,檢測服務涉及機器、試劑及運算方法,後兩者目前其公司有足夠技術自行處理,唯有機器方面則非常倚賴美國進口,「美國在生物科技的核心技術依然領先,歐亞地區近年急起直追,但仍有一段距離。」他坦言如缺少美國出口儀器,其檢測服務將大打折扣。
  
施明耀續說,不少業界均知悉以上情況,遂有兩手準備:部分大公司正研究迂迴轉運方式,在新加坡或其他亞洲地區購入儀器,經過一定加工程序後再送抵香港;其公司今年初在泰國設立分公司,下一站將會到越南,既為開拓東南亞市場,一旦儀器被拒入境香港,亦可將樣本送往泰國越南,令業務不致中斷,惟施明耀坦言,以上後備方案難免導致成本大增,影響本港創科企業的競爭力。

除了影響硬件入口香港,法案亦有機會波及本港教授與外國院校的科研合作。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解釋,大學科研不時在網上翻閱最新研究,並以「cold call(陌生電話)」形式,向素未謀面的外國教授提出借用其研究數據,作進一步研究的要求,但在法案的陰影下,美國教授或會擔心相關研究牽涉敏感資料,於是避免與本港教授合作。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屬人工智能研究的頂尖學院,黃錦輝直言,由於中大工程學系部分教授於當地畢業,具有一定聯繫,因此雙方的合作研究未受影響,但他相信,其他院校或科技機構如無相關人脈,日後在科研合作上將會增添一重障礙。

創科發展受阻之外,本港近年不時提及的「再工業化」進程亦有機會受阻。事實上,為促進「再工業化」,港府近年先後向科技園與創新及科技基金撥款二十億元,興建先進工業設施,並以配對形式資助生產商設立智能生產綫。香港創科發展協會會長陳迪源憂慮,法案通過後,美國有機會禁止高新科技生產設備輸入本港,拖慢本港電子及智能產品的再工業化發展,「以晶片燒錄機為例,內地著名學府以往從歐美引入相關儀器,須以實驗名義,但香港卻不受貿易限制,現時法案卻可能影響本港高增值生產鏈的建構。」
  
生物科技及人工智能兩大範疇受法案的影響直接,惟智慧城市與金融科技則仍有一扇逃生門。互聯網專業協會副會長馮德聰指出,受惠於開源化,不少源自美國的IT技術已被轉移,獲授權的其他國家或地區亦可再研發新系統,「一般技術授權期限以數年至十年計,即使法案通過了,香港也可趁權限完結前自行研發新技術。」但他認為,法案或將影響新發明的技術發展,使本地企業難以採用被美國禁制出口的新科技。

本港科技業界仍處於應用技術層面,慣常購買來自歐美、日韓的技術,故香港創科發展協會常務副會長湯浩然估計,縱使法案制裁部分科技,本港科技人才亦不難轉用其他國家的技術,「近年已有科企為迎合中資客戶的需要轉用內地軟件,故相信業界可找到科技應用的替代品。」馮德聰亦指,應用美國科技以外,本地遊戲開發商等創科業界亦可引入日韓的技術。
  
然而,科技行業以外,本港金融、零售、工業等行業亦會使用由美國研發的雲端及軟件技術,寄存大量公司資料。陳迪源指出,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美國的核心技術一旦禁用,雲端數據可能被凍結而影響公司運作,故已將重要數據另儲於多個硬碟上,分散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