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糖尿病人自我管理差增心衰竭風險 研究證新藥有效防治

社會事

糖尿病人自我管理差增心衰竭風險 研究證新藥有效防治
社會事

社會事

糖尿病人自我管理差增心衰竭風險 研究證新藥有效防治

2019年12月12日 13:42 最後更新:13:59

逾七成受訪者誤以為胸口痛是常見病徵~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血糖長期管理不善容易誘發多種併發症,其中最嚴重為經常導致住院甚至死亡的心臟衰竭。糖尿病患者出現心臟衰竭的機會比一般人高2-5倍,約七成患者確診糖尿病5年後會出現心衰竭先兆。為探討本港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情況及對心衰竭的警覺程度,心臟健康列車於9月至10月期間成功訪問339位患者,全方位評估其自我管理情況,發現約半數受訪者有三高問題及 16%有吸煙習慣,而對心衰竭認知較低的患者自我管理亦較差,反映他們或有較高風險罹患心衰竭。逾七成受訪者誤以為胸口痛是常見病徵,或大大增加延醫的機會。

(左起)李先生;心臟健康列車召集人、心臟科專科陳藝賢醫生;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周榮新醫生。

(左起)李先生;心臟健康列車召集人、心臟科專科陳藝賢醫生;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周榮新醫生。

據本地數據顯示,近四成(36%)心衰竭患者同時患有糖尿病,每年進出醫院達2萬人次,超過一半 (54%)病人於5年內死亡。

心臟健康列車召集人、心臟科專科陳藝賢醫生呼籲糖尿病患者應加強對心衰竭的認識,及早發現先兆,以避免病情惡化而影響日常生活、甚至死亡。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周榮新醫生則引述 2019 年最新國際治療指引,指患者須加強自我管理,並及早採用新型糖尿藥物 SGLT-2 抑制劑以預防及治療心衰竭。

該項調查結果顯示,48%受訪糖尿患者控糖不理想(HbA1c≥7%)、24%不清楚自己的糖化血紅素(HbA1c)值,約半數同時患有高血壓(50%)及高膽固醇(43%),61%患病超過5年,吸煙比例達16%,遠較本港吸煙率的10%為高,反映他們有較高機會罹患心血管疾病及心衰竭。

調查同時透過一份國際研究的監察工具來全方位評估受訪者的自我管理情況,設16條涵蓋血糖管理、飲食、運動、及定期覆診四大範疇的問題。結果發現,約40%受訪者的糖尿自我管理並不理想,超過一半病人沒有定期做運動的習慣。數據反映受訪者在病情管理上仍有大幅改善空間,特別在運動方面需要加強。

眾嘉賓呼籲糖尿病患者應加強自我管理,並正確用藥及早防治心衰竭。

眾嘉賓呼籲糖尿病患者應加強自我管理,並正確用藥及早防治心衰竭。

調查同時發現,77%受訪者知道糖尿病會導致心衰竭,但對心衰竭的警覺度非常不足。72%誤以為胸口痛是常見病徵,幾乎所有受訪者不知道體重急升是心臟衰竭的重要病徵。逾七成不知道腳部水腫及運動功下降同屬警號,均會大大增加延醫的機會。逾半數不知道患心衰竭5年約半數會死亡(69%)及會導致經常住院(55%)。

陳藝賢醫生表示,若患者警覺性低,加上自我管理差及多項高危因素,患上心衰竭的風險非常高,建議應加強公眾及患者教育,以提升患者自我管理意識,及對心衰竭病徵的認知,及早預防及治療,以免病情進一步惡化。

正確用藥是良好管理的重要一環,周醫生引述國際權威醫學期刊《刺針》(Lancet)2019 年發表的綜合分析研究指,集合34,322糖尿病患者的數據,顯示新型糖尿病藥物SGLT2抑制劑有助減低心臟病患者出現心臟不良事件,而且不論患者是否有心衰竭病歷,SGLT2 抑制劑能有效減低心衰竭住院或心血管死亡風險。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今年9月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佈的最新大型研究(DAPA-HF)更有突破性發現,綜合4,744名心臟衰竭(II-IV 期)患者,不論是否患有糖尿病,服用 SGLT2 抑制劑(達格列淨)亦能減低心衰竭惡化(緊急入院或住院) 達30%,而心血管死亡率則減低 18%。

周醫生表示有別於以往用藥主要為控制血糖,現時最新的治療方向需包括有效預防及治療併發症,綜合近年多項國際研究,顯示新型糖尿藥物有效減低心衰竭的出現、惡化甚至死亡風險,展望未來將有更多患者採用此
類藥物作一線預防治療。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大研究識別出2型糖尿病者併發病症的代謝生物標誌物

2024年03月11日 15:20 最後更新:17:07

糖尿病腎病是導致腎衰竭的常見原因,並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中大醫學院的一項研,究利用香港糖尿病生物庫進行代謝組學分析,識別出156種與糖尿病腎病相關的代謝物,還整合了一個代謝生物標誌物組,可預測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併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但當中的生物分子關聯仍有待拆解。

研究團隊成員:(第一行左起)萊頓大學Leen ‘t Hart副教授、澳洲Baker心臟及糖尿病研究所Alicia Jenkins教授和阿姆斯特丹大學醫學中心Marieke Blom博士;
   (第二行左起)研究第一作者金巧博士, 中大醫學院馬青雲教授和陳重娥教授。

研究團隊成員:(第一行左起)萊頓大學Leen ‘t Hart副教授、澳洲Baker心臟及糖尿病研究所Alicia Jenkins教授和阿姆斯特丹大學醫學中心Marieke Blom博士; (第二行左起)研究第一作者金巧博士, 中大醫學院馬青雲教授和陳重娥教授。

中大醫學院早前領導一項國際研究,從香港糖尿病生物庫中抽取1,991名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物樣本進行前瞻性研究,利用核磁共振波譜測量170種代謝物,並隨後進行中位數為期5.2年的追蹤分析。結果顯示,156種代謝物與腎功能下降或蛋白尿相關,而當中的75種同時與心血管事件有關聯。團隊進一步鎖定22種代謝生物標誌物與糖尿病腎病及心血管疾病有顯著關連,包括含豐富三酸甘油的脂蛋白、小型高密度脂蛋白、亮氨酸(胺基酸的一種)和白蛋白。

示意圖

示意圖

是次合作研究成員包括中大團隊、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醫學中心(Amsterdam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萊頓大學(Leiden University)、澳洲Baker心臟及糖尿病研究所(Baker Heart and Diabetes Institute),以及來自香港、澳門和內地的研究人員。

是次研究結果已在華人及歐洲人研究組別中得到驗證,將有助醫護人更精確地預測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提供更精準的治療建議。

研究結果已於歐洲糖尿病研究協會(EASD)的官方期刊《Diabetologia》發表。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