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農民軍北伐打天下 朱元璋為何能創兩大奇蹟?

歷史長河

農民軍北伐打天下 朱元璋為何能創兩大奇蹟?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農民軍北伐打天下 朱元璋為何能創兩大奇蹟?

2019年12月18日 10:00

農民軍X北伐成功,中國歷史上只有此一例。

中國歷代王朝中,漢唐被公認武功強盛,不過有指大明軍隊更厲害。事實上,明軍開國含金量非常高,它完成了兩個奇蹟:繼西漢後又一支以農民起義軍的身份脫胎而來完成改朝換代大業。另一方面,在中國古代軍事史上,他們首次以由南向北的形式北伐成功,實現統一。

這兩件事,絕對的高難度。而明軍在開國戰爭中所遭遇到的對手都是強大。它所戰勝的,是在中世紀曾橫掃歐亞的元朝蒙古騎兵。

西方14世紀描繪的蒙古殲敵場景,顯見當年蒙古橫掃歐亞的姿態 (網上圖片)

西方14世紀描繪的蒙古殲敵場景,顯見當年蒙古橫掃歐亞的姿態 (網上圖片)

元末天下大亂,南方「紅巾軍」是重要反元起義勢力之一,明朝皇帝朱元璋最早也是紅巾軍一員,初投奔濠州紅巾軍領袖郭子興,獲得信任。朱元璋廿五歲時紅巾軍將領身份,回鄉募兵壯大勢力,並挑選親信隨行,構成大明開國將領雛容,徐達及常遇春等都在其中。在郭子興去世時,朱元璋已擁數萬軍馬,並趁元王朝混亂,攻克南京。

朱元璋「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早期明軍力量暗暗壯大,但憂心於軍紀鬆弛,加上在南京外的局勢嚴峻-北方是佔有中原、蒙古及西域的蒙元,南方除了朱元璋自己,更有佔湖北荊襄平原的陳友諒,還有佔據蘇南地區割據自立的張士誠。此時,朱元璋力量最弱,被三家包圍最危險。論軍力比不上陳友諒,論經濟實力比不上張士誠。即使打敗他們,還要面對當時還是天下最強的蒙古騎兵。朱元璋早期也北伐過,與蒙古騎兵交手,紅巾軍大多敗陣。

朱元璋的傳奇,後世也有小說以此為題材,圖為《倚天屠龍記》中的朱元璋 (網上圖片)

朱元璋的傳奇,後世也有小說以此為題材,圖為《倚天屠龍記》中的朱元璋 (網上圖片)

當時的蒙元,後世史家常說「昏庸腐敗」,但軍事方面,掌握元朝軍事大權的王保保等名將為了平定農民軍,麾下早已改掉無能形象,戰鬥力恢復。所以,朱元璋十分謹慎,除了自家軍隊強大、紀律嚴明,每攻克一處,都格外留意敵方具騎兵訓練經驗的將官,不惜重金招降他們委以重任,並多渠道在北方購買戰馬。

然而,紅巾明真正擺脫「流寇」形象,升格為「國家級軍隊」,關鍵轉折就是朱元璋遇到劉伯溫,兩人展開一番談話,大大改變大明軍隊命運。朱元璋向這位著名在浙東大儒問了一個困惑已久的問題:「為何天下義軍這麼多,卻屢起屢滅,終難以成事?」

清代顧見龍繪劉伯溫像 (網上圖片)

清代顧見龍繪劉伯溫像 (網上圖片)

劉伯溫給出朱元璋一個震驚回答:因為農民起義有『九惡』」。九惡者一,不敬孔孟,褻瀆聖人之道,敗壞天理人倫;二為攻伐無度,形同流寇;三為時降時反,相互猜疑;四為糧餉不能自足,臨陣不知兵法;五為掠人妻女財產,只知取之於民,而不知養於民;六為為將者心胸狹隘;七為為士者缺乏訓練,作戰形同群毆;八為勝時聚集,敗時作鳥獸散;九為義軍之間相互猜疑,互相攻伐。史載朱元璋「聞之勃然色變」,劉伯溫卻毫無懼色,總結及言:「九惡不除,雖稱義軍,實則草寇流賊。」

朱元璋畫像 (網上圖片)

朱元璋畫像 (網上圖片)

朱元璋遇上劉伯溫如獲至寶,大加重用,還針對九惡改革。包括在元朝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設大都督府,確立軍規二十二條,在南京設刑台,公斬二十二名犯事軍官,震懾全軍。此後的紅巾軍,有了自上而下完備的軍事制度及森嚴軍規,軍容煥然。

朱元璋更厲行屯田制,不但軍隊自己要種地,還要幫助地方興修水利。結果地方生產發展,百姓富庶。原本向百姓徵收用於軍用的「寨糧」,朱元璋索性不收,從此深得民心,軍隊戰鬥力也進步。面對最直接的對手陳友諒,朱元璋之前處於絕勢,逐漸取得勝利。更在至正二十三年的「洪都」之戰,朱元璋創下中國古代戰爭史城池防禦戰的經典範例,獲取更多反撲時間,此後決戰鄱陽湖,軍隊巧妙運用火攻,焚毀陳友諒旗艦,反敗為勝。至於朱元璋如何面對另一割據勢力張士誠以及北伐成功?下回分解。

往下看更多文章

「鄭人爭年」無根無據 惹笑眾人無意義

2024年04月15日 20:00

「鄭人爭年」這個成語最早的典故是出自於法家學派的代表著作《韓非子》,在《外儲說左上》中有提及:「鄭人有相與爭年者,一人曰:『吾與堯同年。』其一人曰:『我與黃帝之兄同年。』訟此而不決,以後息者為勝耳。」

春秋戰國時期,鄭國有兩個特別喜歡胡吹亂謅的人。恰巧這兩人經常在市集上相遇,因此兩個同樣爭強好勝的人每次見面都免不了爭出個高下。有次,其中一個人(甲)就跟往常一樣,在市集中大肆吹噓:「諸位,你們應該知道,我就是我們鄭國年紀最大的人啊!」正在這時,另一個喜歡吹牛的人(乙)經過。他一聽甲這麼說,心中可不服氣,馬上反駁道:「你可真不要臉,明明我才是鄭國年紀最大的人!」兩人各不相讓,不消一刻就爭論了起來,周圍的人都抱著看熱鬧的心態圍了過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甲見乙一臉憋屈,心中得意極了。他清清噪子,故作玄虛地說:「你有甚麼不服呢?不瞞你說,我跟上古時代的帝王堯可是同年同日生,你怎麼可能會比我年長呢?」甲語音甫落,乙就馬上打斷道:「你可有所不知,我實話告訴你,我可是跟黃帝的哥哥同歲。這麼一算,還是我的年紀比較大。」甲真的被他的厚面皮所震驚到,立馬喊道:「你可別瞎說,以前都沒聽過你說這事。總而言之,我就是最年長的!」眼見甲要耍賴,乙也急得直跺腳。只見他瞪直眼珠子,高聲反駁:「怎麼又一下子又變成你年紀最大呢?明明就是你在胡說八道!」

被《史記》稱為五帝之首黃帝出生於西元前 2711 年,距春秋戰國將近1000年歷史,所以不論是甲和乙都只是在胡吹亂嗙。(網上圖片)

被《史記》稱為五帝之首黃帝出生於西元前 2711 年,距春秋戰國將近1000年歷史,所以不論是甲和乙都只是在胡吹亂嗙。(網上圖片)

此時,有一位著名的學者經過集市。人們見兩人僵持不下,便請那位學者來做裁判,評定這兩個人到底誰是誰非。學者剛到就先把快扭作一團的兩人拉開,然後向甲問道:「你說你和堯同年出生,有甚麽證據嗎?」甲可沒想到要拿出甚麼證據,只得睜大眼睛,搖了搖頭。學者再次向乙問道:「你說你和黃帝哥哥同歲,又有什麽證據嗎?」被學者這麼一問,同樣沒有證據的乙也只好像甲一樣低下了頭。

堯畫像,由清代姚文翰所繪製。網上圖片

堯畫像,由清代姚文翰所繪製。網上圖片

學者知道兩人都是信口開河說大話,為了讓事情告一段落他又追問道:「請告訴我,判定誰年紀比較大有甚麽用處呢?」「用處?」這兩個人一聽,異口同聲地把學者的問題重覆了一遍,然後大眼望小眼的沉默了下來。見兩人面面相覷,周圍的人都忍不住笑了起來,然後便紛紛散去。

戰國彩繪人物黑漆奩 (網上圖片)

戰國彩繪人物黑漆奩 (網上圖片)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鄭人爭年」這個成語,意指爭論的事情既無根據,又無意義;含貶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