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作品可讓港人反思及保育香港的海洋生物

又到一年一度的聖誕節!街上到處都是張燈結綵,但節慶過後,這些即棄的聖誕裝飾不但會造成浪費,更會流入海洋,污染環境。為喚起公眾對環保的關注,本地織布藝術家黎嘉玲以「藍曬」傳統顯影工藝,呈現海洋垃圾的另一面貌,潛水員兼藝術家周啓妍則將在港下潛時親睹的麵包蟹及小丑魚,加入色彩繽紛的繪畫中,盼讓港人知道香港水域亦擁有豐富多樣的海洋生物。 

本地藝術家周啓妍(左)及黎嘉玲(右),分別以繪畫及「藍曬」創作,帶出珍愛地球的訊息。

本地藝術家周啓妍(左)及黎嘉玲(右),分別以繪畫及「藍曬」創作,帶出珍愛地球的訊息。

由青年廣場本月初舉辦的Garden of the Artisans(GOA)藝術節,以珍愛地球為主題,匯聚六十多位來自本地及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在Y旅舍展示不同形式的藝術創作,回應人與大自然的關係。

掛在白色窗簾前的藍色布藝,輕透着陽光,乍眼一看以為是紮染創作。織布藝術家黎嘉玲解釋,這是源自英國的古老顯影工藝「藍曬」,「早於菲林相片出現前,英國人已用『藍曬』記錄植物標本的形態。」

黎嘉玲與「藍曬」的淵源,始於一次策展機會。數年前,她以「褪色的回憶」創作一個主題展覽,認為會褪色的相片正好呼應主題,故將相片及擅長的布藝結合,開始上網自學「藍曬」。經過無數試驗與失敗,她終於掌握相關技術,並將「藍曬」帶到敦煌、吉隆坡等地,開班授徒。

為配合是次藝術節的主題,她特意前往海灘清潔,搜尋各種各樣的海洋垃圾,以「藍曬」方式呈現,「其中一個沙灘鏟玩具,顯影出來的效果就如一個放大鏡,令我覺得自己就如一個偵探,偵查每件垃圾背後的故事。」

除了海洋垃圾,黎嘉玲更首次把自己的人形,顯影於布藝之上,以凸顯人類在海洋與垃圾共存的情景,「這是我第一次用布來『藍曬』,將感光藥水搽上,待乾後便要放置垃圾,自己亦要躺在布上,趁陽光充足時吸光。」短短十五分鐘,對她來說卻非常漫長,「當時內心出現很多疑惑,幸好出來的效果我很滿意,亦啟發我去發掘其他創作方向。」她期望將「藍曬」作品及技術帶到沙巴等地,喚起當地人對海洋垃圾的關注。

另一位有份參加GOA藝術節的藝術家周啓妍,本身是一名潛水員,每逢周末都會下海,以潛水攝影記錄香港的海底世界,「在水底我會專注當下的感受,放慢動作去觀察及欣賞。」她決定將在香港潛水時的所見所聞,融入於繪畫作品之中,以傳遞珍愛地球的訊息,「我以往的作品以不同色塊及綫條組合為主,今次是首次加入海洋生物的元素。」

在藝術節期間,周啓妍在Y旅舍的房間展示繪畫作品之餘,亦在牆上投影了一段水底拍攝的影片。她坦言,不少人以為維港海水只是單調的綠色,沒想像過香港的海底世界,但潛過水的人便知道,香港水域其實有很多有趣和珍貴的海洋生物,「例如在西貢對出的赤洲、海下,不難發現海兔、麵包蟹及小丑魚等動物。」

然而,人們所製造的垃圾,卻明顯影響海洋生態,她憶起有次在他人的遊艇旁邊下潛,發現附近一帶水域盡是酒樽、薯片包裝袋,海底亦見玻璃碎片、捕魚的「鬼網」,「不解為何有人直接將這些垃圾掉進海中」,故她盼望其作品可讓港人反思及保育香港的海洋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