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頸部長期負重受壓 中醫藥善治頸椎間盤凸出症

樂活道

頸部長期負重受壓 中醫藥善治頸椎間盤凸出症
樂活道

樂活道

頸部長期負重受壓 中醫藥善治頸椎間盤凸出症

2020年05月27日 08:43 最後更新:10:18

中醫都可以治療

頸椎間盤凸出症於臨床較罕見,當頸椎間盤因某種原因,向後外側凸出壓逼脊神經根或脊髓而引起症狀時,統稱為頸椎間盤凸出症,中醫藥學對治療此症有一定效益。

頸椎間盤凸出症,中醫藥學對治療此症有一定效益。(網圖)

頸椎間盤凸出症,中醫藥學對治療此症有一定效益。(網圖)

保護顱內抗震盪

頸椎自第二頸椎起,每兩個相鄰椎體間都有椎間盤作為連接結構,與韌帶同為共同保持椎體的完整。椎間盤富有彈性,令相鄰椎體間有一定活動度,同時使椎體間承受相對均等壓力,以起緩衝外力作用,同時可減緩由足部傳遞的外力,以保護顱內組織免受震盪。頸椎間盤總高度為頸椎總高度的20%至25%,前部較高,故使頸脊柱呈生理前凸。

頸椎間盤由纖維環、髓核和軟骨板組成。髓核是一種膠狀物,基質由黏蛋白組成,水分含量高,高達八成。髓核周圍為纖維軟骨,又稱纖維環。軟骨板則構成椎間盤的上下壁,與椎體的「鬆質骨」相連接。軟骨板與纖維環融合為一體,軟骨板保障髓核不易凸入椎體的鬆質骨,纖維環則保障髓核不易向外凸出。

GETTY圖片

GETTY圖片

好發於某段頸節

頸椎間盤凸出症多因急性或反覆輕微外傷引致,頸椎是人體結構中相對活動範圍大及負重大的結構。日常生活與工作,因頸部長期負重,持續不斷地接受壓力、磨損或因各原因而髓核脫水等,均可造成椎間盤變形。當纖維環組織發生病變後,其纖維先腫脹變粗,繼而發生玻璃樣變性,最後發展成斷裂。

由於變性纖維環的彈性減退,不能夠承受椎間盤內的張力,當受到頭顱重力、肌肉的牽拉或外傷時,不但纖維環可向外膨出,髓核也可經破裂的纖維環裂隙向外膨出而壓逼神經根或脊髓。由於下部頸椎活動相對較多,因此此症好發於頸椎五至六及六至七節。

臨床上常見有側方凸出、旁中央凸出及中央凸出三種,此症在中醫角度可概括為肝腎虧虛、筋失約束、風寒侵襲、筋脈拘攣又即虛實等方向。

GETTY圖片

GETTY圖片

臨床表現各異

頸椎間盤凸出臨 表現按不同凸出及壓逼方式而論,側方凸出可表現於神經受壓,輕者見麻木,重則見受影響神經區而劇痛,疼痛可因小便、咳嗽或任何活動而加重。

旁中央凸出可以表現於側方凸出的症狀外,加以出現單側脊髓受壓的症狀,可見典型或非典型的Brown-Seguard綜合症。中央凸出可以直接影響脊髓,雖然無側方凸出的神經受壓表現,但可以出現下肢癱瘓、步舉不穩、排尿障礙等多種嚴重表現。

GETTY圖片

GETTY圖片

針對性治療

治療此症以緩解頸部肌肉黏連、攣縮、止痛為原則,針灸及手法療效十分明顯。

手法治理:可於頸項壓痛患處局部施以推揉、按壓、 拿法等,放鬆攣縮的肌肉,注意急性損傷期內,手法忌過重。

藥物療程:急性損傷期內應以祛瘀活血藥止痛為主,舊患則以舒筋活絡藥止痛,亦可輔以外用藥祛痛消腫止痛,如併有外感可服疏風散寒藥舒筋活血。日常護理可以各物料熱敷,以助緩解頸部肌肉黏連、攣縮。

施以針灸:針灸為消炎、退腫、止痛的有效方法,治療時可按阿是穴、後溪、絕骨、風池、大椎、天柱、懸鐘、合谷等穴,並配合紅外 暖燈於頸項壓痛患處,施針治療。

往下看更多文章

新研究:每週3次走5千步可延壽至少2.5年 更能降糖尿病風險

2024年03月28日 07:00 最後更新:15:03

運動有益健康,規律的運動更可為身體帶來正面影響。新研究顯示:每週3次步行至少5千步即可延壽

據英國最新研究顯示,只要每週3次步行至少5千步,可使男性比預期壽命多活2.5年、女性則達3年,更可降低第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保險公司Vitality與倫敦經濟學院合作研究指出,英國約有35%人口完全不運動,導致健康狀況惡化,並增加第2型糖尿病及其他疾病的風險,進一步加重國家醫療負擔。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有研究發現,如果讓其中一半的人每周走5千步,英國國民保健署(NHS)一年就有機會省下40億英鎊(約398億港元)。如果將每周5000步的次數提升至3次,節省下的金額更能達到150億英鎊(約1493億港元)。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數據還顯示,連續2年每周走1萬5千步的運動習慣,可使男性比預期壽命多活2.5年,女性延長壽命3年。此外,健行還能降低第2型糖尿病發病率,而已發病患者的死亡風險則能降低4成。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