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大明風華》史實胡善祥 贏不過湯唯孫氏被逼出家

歷史長河

《大明風華》史實胡善祥 贏不過湯唯孫氏被逼出家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大明風華》史實胡善祥 贏不過湯唯孫氏被逼出家

2020年01月17日 10:00 最後更新:17:46

到了孫氏死後,後宮朝廷才為胡善祥「平反」。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如不算死後追尊,只計算生前曾享有皇后封號的,一共是二十位。皇后母儀天下,身份尊貴,卻有一位很可憐,被廢得無辜,還被迫出家。最近火熱的明朝歷史電視劇《大明風華》,講述的其中一名皇后就是她,就是由鄧家佳飾演的胡善祥。

更多相片
影視中的胡善祥 (網上圖片)

到了孫氏死後,後宮朝廷才為胡善祥「平反」。

影視中的孫若微與胡善祥 (網上圖片)

《大明風華》中的胡善祥心機深沉,也許劇情需要而「黑化」了。眾觀史料,胡善祥看來並不如此。

影視中的胡善祥 (網上圖片)

明宣宗一生有兩位皇后,即胡皇后胡善祥與孫皇后孫若微。孫若微這名字是因戲劇需要而改的,而胡善祥就是真實名字,《明史·后妃列傳》:「宣宗恭讓皇后胡氏,名善祥。」他是山東濟寧人,出身於官宦之家。據載,胡善祥父親胡榮擔任過錦衣衛的百戶:「雖職居爪牙,而立心仁厚,處事詳雅,人謂有長者風」胡善祥的大姐叫胡善圍,在洪武年間曾在宮中擔任女官。朱棣稱帝後,胡榮被免官,在他打算回老家前夕,胡善祥出世。

影視中的孫氏及朱瞻基 (網上圖片)

受家庭環境的影響,胡善祥知書識理,「天性貞一,舉止莊重。」永樂十五年,朱棣下詔為自己孫子朱瞻基選妃。當時,欽天監的官員向皇帝匯報,「後星直魯也。」於是朱棣就派太監到山東挑選,結果選中胡善祥。

影視中的朱瞻基 (網上圖片)

不過,明宣宗卻打破慣例,據明末清初人毛奇齡筆記《勝朝彤史拾遺記》指,「時宣宗初嗣位,意亦稍稍向孫氏,特為孫氏請寶於太后。敕尚寶製金寶如后,賜孫氏,當時疑之。」因為孫氏少年時期就頗有美色,不像胡氏那般不懂風情,加上孫氏與朱瞻基青梅竹馬,在朱瞻基厭棄胡氏的同時,心中的天平漸漸偏向孫氏,當朱瞻基向不是皇后的孫氏,賜予如皇后般的待遇,當時就引起朝野質疑。

影視中的孫氏 (網上圖片)

明宣宗雖然也有作為,但比起之前的朱元璋、朱棣還要差一點點。明宣宗出名貪玩,喜歡外出巡遊、鬥蟋蟀等。胡善祥認為自己是皇后,要襄助皇帝,故常規勸宣宗,冀他以國事為重。這引起了明宣宗的反感,「上稍厭后」。

影視中的孫若微 (網上圖片)

《勝朝彤史拾遺記》指,明宣宗以此為藉口,打算廢掉沒有後的皇后,為此召見內閣大學士,曰:「朕三十無子,而中宮屢身不得育,頃且病。日者言中宮祿命必無子,今貴妃有子,當立為嗣。夫母以子貴,禮也。特何以處中宮。」然而,除了楊榮,其他人都不支持,而且皇太后也不支持廢后。最終,明宣宗採納楊士奇建議,讓胡善祥「主動」讓出皇后之位。

孝恭章皇后孫氏畫像 (網上圖片)

胡善祥失去了皇后位置,被迫出家。孫氏則如願以償成為皇后。《明史·后妃列傳》指,胡善祥「無過被廢,天下聞而憐之。」宣宗的母親張太后一直很喜歡胡氏,因「內廷朝宴,命居孫后上」,這令到孫皇后很不高興。直到張太后病死,孫氏才得以報復,孫氏在張太后的喪禮上,胡善祥「祭奠列名妃嬪中,竟不得與孫后齒,因痛哭不巳,逾年亦崩」。在討論胡善祥的喪禮時,大臣因懼怕當時已經成為了太后的孫氏,竟用「嬪御禮,別葬於金山」。

影視中的胡善祥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胡善祥 (網上圖片)

《大明風華》中的胡善祥心機深沉,也許劇情需要而「黑化」了。眾觀史料,胡善祥看來並不如此。

影視中的孫若微與胡善祥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孫若微與胡善祥 (網上圖片)

明宣宗一生有兩位皇后,即胡皇后胡善祥與孫皇后孫若微。孫若微這名字是因戲劇需要而改的,而胡善祥就是真實名字,《明史·后妃列傳》:「宣宗恭讓皇后胡氏,名善祥。」他是山東濟寧人,出身於官宦之家。據載,胡善祥父親胡榮擔任過錦衣衛的百戶:「雖職居爪牙,而立心仁厚,處事詳雅,人謂有長者風」胡善祥的大姐叫胡善圍,在洪武年間曾在宮中擔任女官。朱棣稱帝後,胡榮被免官,在他打算回老家前夕,胡善祥出世。

影視中的胡善祥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胡善祥 (網上圖片)

受家庭環境的影響,胡善祥知書識理,「天性貞一,舉止莊重。」永樂十五年,朱棣下詔為自己孫子朱瞻基選妃。當時,欽天監的官員向皇帝匯報,「後星直魯也。」於是朱棣就派太監到山東挑選,結果選中胡善祥。

當時,參選的還有一位女子,就是劇中由湯唯所飾演的孫若微孫氏。據史載,孫氏的父親名叫孫忠,與朱棣的親家母熟識,通過這層關係,將孫氏送入宮中。然而,孫氏卻落選了。後來,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冊立胡善祥為皇后,孫氏為貴妃。

影視中的孫氏及朱瞻基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孫氏及朱瞻基 (網上圖片)

不過,明宣宗卻打破慣例,據明末清初人毛奇齡筆記《勝朝彤史拾遺記》指,「時宣宗初嗣位,意亦稍稍向孫氏,特為孫氏請寶於太后。敕尚寶製金寶如后,賜孫氏,當時疑之。」因為孫氏少年時期就頗有美色,不像胡氏那般不懂風情,加上孫氏與朱瞻基青梅竹馬,在朱瞻基厭棄胡氏的同時,心中的天平漸漸偏向孫氏,當朱瞻基向不是皇后的孫氏,賜予如皇后般的待遇,當時就引起朝野質疑。

影視中的朱瞻基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朱瞻基 (網上圖片)

明宣宗雖然也有作為,但比起之前的朱元璋、朱棣還要差一點點。明宣宗出名貪玩,喜歡外出巡遊、鬥蟋蟀等。胡善祥認為自己是皇后,要襄助皇帝,故常規勸宣宗,冀他以國事為重。這引起了明宣宗的反感,「上稍厭后」。

相反,孫氏得到宣宗寵愛,事事順從宣宗。在這場幾乎沒有硝煙的宮廷鬥爭中,胡善祥顯然不是孫氏的對手。孫氏頗有心機,最終製造了「盜子奪后」的鬧劇。據記載,孫氏宮中的一位宮女得到皇帝寵幸,後生下一位皇子,「貴妃隱之為已有」,這個孩子,就是後來的明英宗朱祁鎮。

影視中的孫氏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孫氏 (網上圖片)

《勝朝彤史拾遺記》指,明宣宗以此為藉口,打算廢掉沒有後的皇后,為此召見內閣大學士,曰:「朕三十無子,而中宮屢身不得育,頃且病。日者言中宮祿命必無子,今貴妃有子,當立為嗣。夫母以子貴,禮也。特何以處中宮。」然而,除了楊榮,其他人都不支持,而且皇太后也不支持廢后。最終,明宣宗採納楊士奇建議,讓胡善祥「主動」讓出皇后之位。

影視中的孫若微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孫若微 (網上圖片)

胡善祥失去了皇后位置,被迫出家。孫氏則如願以償成為皇后。《明史·后妃列傳》指,胡善祥「無過被廢,天下聞而憐之。」宣宗的母親張太后一直很喜歡胡氏,因「內廷朝宴,命居孫后上」,這令到孫皇后很不高興。直到張太后病死,孫氏才得以報復,孫氏在張太后的喪禮上,胡善祥「祭奠列名妃嬪中,竟不得與孫后齒,因痛哭不巳,逾年亦崩」。在討論胡善祥的喪禮時,大臣因懼怕當時已經成為了太后的孫氏,竟用「嬪御禮,別葬於金山」。

孝恭章皇后孫氏畫像 (網上圖片)

孝恭章皇后孫氏畫像 (網上圖片)

到了天順六年,孫太后病死。明英宗的皇后錢氏第一個站出來,為胡善祥鳴不平,並得到內閣的支持。於是明英宗追尊胡氏為「恭讓誠順康穆靜慈章皇后」,重修陵寢。

往下看更多文章

張璪作畫「雙管齊下」 山水松石驚艷眾人

2024年03月25日 20:00 最後更新:11:31

「雙管齊下」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是出自於唐代朱景玄所寫的《唐朝名畫錄》,在卷九十七有提及:「惟松樹特出古今,能用筆法。嘗以手握雙管,一時齊下,一為生枝,一為枯枝。」

唐代畫家張璪不但擅長文學,其畫技還十分高超。當朝宰相劉晏很欣賞他的畫,還特意邀請他去京城,舉薦他擔任檢校祠部一職。可是後來張璪因事獲罪,被相繼貶為衡州司馬以及忠州司馬。由於張璪在官場上鬱鬱不得志,以至於他把更多的心思和時間都放在畫畫上。他山水松石畫中激越的筆勢、颯爽英姿吸引了時人的目光,甚至連當時有名的畫家畢宏都問他到底師從何人。

張璪曾畫有《松石圖》、《寒林圖》、《松竹高僧圖》等作品,並著錄於《宣和畫譜》,但其實多數作品已失傳。(網上圖片) 

張璪曾畫有《松石圖》、《寒林圖》、《松竹高僧圖》等作品,並著錄於《宣和畫譜》,但其實多數作品已失傳。(網上圖片) 

張璪善畫山水,尤精松石。雖然他的技法受到王維水墨畫的影響,但他也有自己獨創的技法和風格。因為他的松石畫常常透露出獨特的意象,所以總是引起京中的猜畫風潮。每當畫成,人們都會爭相搶購。

建中三年,張璪作畫於長安。聽說當時張璪手執兩筆,同時作畫。更人驚訝的是,兩支筆可以畫出不同的景象。一支畫出鮮活的松枝,另一支畫出幹枯的樹幹,氣勢超然。要是張璪畫到得意之處,更是會以手醮色,直接揮塗。可別小看張璪的指畫,他可以單憑手指就把山石的凝重,泉水的徑流,表現得活靈活現。凡是看過他作畫的人,沒有一個不佩服他那雙管齊下的本事,甚至後來王默的「腳蹙手抹」也是受到張璪指畫的啟示。

雙管齊下 (網上圖片)

雙管齊下 (網上圖片)

面對畢宏的提問,張璪僅回答了一句「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當中的「造化」指的就是大自然,「心源」也即作者的內心感悟,所以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大自然是藝術的根源,而畫師們就該師法自然。可是自然之美能不能轉換成藝術之美,還是得看藝術家的內心情思和作畫構設。張璪的這句話是中國美學史上「師造化」理論的代表性言論。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雙管齊下」這個成語,成語中的「管」字其實就是筆的意思,原指手握雙筆同時作畫;後比喻做事同時兩個方面進行或同時使用兩種方法解決問題。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