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炒家反手」的決策模式

博客文章

「炒家反手」的決策模式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炒家反手」的決策模式

2020年01月23日 18:16 最後更新:20:16

武漢大力提高防疫級別,由周五零晨開始,停止全市主要公共交通, 而機場和火車站離境通道,暫時關閉, 大幅減少了在市內和流出武漢的人流。

在農曆新年的春運期間, 在中央指示下武漢急速煞停離開武漢回鄉的人群, 這是非常大膽的決策。有朋友的即時的反應是,武漢如此誇張手法, 會惹起恐慌。我認為這樣看錯了重點。 如今的重中之重是如何遏抑新型冠狀病毒在全國散播, 其他一切考慮都屬次要。

過去,在疫症擴散的時候,決策者大多怕惹起恐慌、怕小題大做、 怕影響經濟…怕這樣怕那樣,怠慢忘身,禍災乃作。 無論是香港的反修例風波,或者是對抗新疫症的散播, 事件苖頭初起時,只是一件小事,但小事慢慢鬧大, 由小風波變成大戰爭,這是典型的溫水煮蛙的過程, 決策者頭腦轉不過來,決策者往往繼續用和平時期的手段, 去應付一場戰爭,結果永遠落後於形勢,讓危機不斷地擴散。 決策者如何可以跳出溫水,不被煮熟,並不是一個容易解答的問題。

政府官僚決策往往帶有「漸進主義」(Incrementalism)的特色。這個決策理論由美國政治科學學者查爾斯. 林布隆(Charles Lindblom)提出。 林布隆指出很多人認為政府決策是基於理性主義, 認為政府每時每刻都會考慮各種可能因素,作出理性決策。 其實這種的想法偏離現實, 政府官員的決策並不是一個完全理性的過程, 很多時只是對以往的決策不斷補充和修正,漸進地作出一些適應。 講白一點講,就是小修小補,不會做出大動作。 原因是政府做出大動作的行為, 很容易會招致各種類型的批評和指責。

我如果是做學術研究,會提出一個「炒家反手」的決策理論。 在股市的大炒家,當他看好股市上升,會買入期指,誰知看錯了, 期指一開市便下挫,跌了200點。一般的散戶通常都「不信鏡」, 會堅持自己的觀點,會繼續看好,甚至加注做好倉去「溝淡」。 但專業大炒家遇上做好倉卻跌200點的處境,會忍痛平倉, 還會反手造淡倉。若大市進一步下跌,他們不但可以回本, 還有可能「贏突」。 

我與擅於此道的專業炒家談過,他說當大市的走勢與自己期望相反, 一開始逆走已證明是看錯了。一般的散戶只憑著個人的願望, 希望形勢逆轉, 而專業炒家則認為不理想的走勢有自己不了解的因素, 最好的做法是順勢而行,反手來做。

把這個理論套入政府決策當中,政府一般決策是按「漸進主義」 的方式行事,這種做法最少爭議。但當遇到一些特殊的情況, 當危機的苖頭持續出現時,政府見到勢色不對,就應該馬上設定「 臨界點」,一到臨界點就要改變既有決策模式,換入戰爭思維, 以前怕人罵、不敢做的事情,要馬上做,才有機會阻檔災難擴散。

作為一個期指的炒家,可以設定輸280點(大約1%)作為臨界點 ,一到臨界點就反手。作為面對修例風波的特區政府官員, 原本可以設定某種暴力程度的示威、例如掟汽油彈, 作為扭轉政策的臨界點。作為面對新型流感的內地官員, 可以把新型流感出現人傳人(證明病毒進一步變種適應人體傳播)、 或者以醫護人員受感染作為臨界點,全面提高抗疫級別。 估計中央在上周知道武漢有十多名醫護受感染,就高度介入, 指示武漢用最嚴厲的手段抗疫。

控疫手法愈嚴,能成功控制的機會愈大, 雖然現在很難說這場新型流感一定受控, 但可以說受控的機會提升了。順帶一提的是內地比較專制, 其實這有利防疫,試想如果香港要所有地鐵、巴士甚至的士也停駛, 市民一定嘈到拆天。早前特區政府因應疫情,提出修訂《 預防及控制疾病條例》,將嚴重新型傳染性呼吸系統疾病, 納入為法定須呈報的傳染病。 本身是醫生的反對派立法會議員郭家麒卻質疑沒清晰準則去判斷, 卻要將病人和家屬、同事都隔離,或影響香港的貿易或旅遊業云云。 小小事都有人大力反對,香港根本很難做到武漢那樣嚴厲。

你看澳門,特首賀一誠已決定取消所有在新春期間舉行的農曆新年慶祝活動,發燒的人不准離澳,若疫情加劇,更不排除關閉賭場。若新型流感在港擴散,特區政府有無足夠警覺性去抗疫,本地脆弱的政治環境是否可以抗疫,實在令人懷疑。港府在晚上宣佈取消西九的新春演,政府未來的行動要加快啊!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不讀書,就輸在起跑線

2024年04月18日 18:35

我認識很多家長經常在探求如何為子女考進名校的方法,以為進了名校,就可以贏在起跑線,是通向成功的捷徑。

我愛做田野調查,有時與一些成功人士吃飯閒聊時,總會了解一下他們成功的因素是什麼,發現成功人士是否出身名校只是一半一半,讀普通學校甚至「雞校」的名人,所在多有。另一個有趣發現,成功人士通常都很有好奇心,知識面廣博,較多人有一個特性,就是都喜愛讀書。

第一,犬父無虎子。很多家長認為入名校可以確保成功,經常講「阿仔阿女,你要勤力啲讀書,考間好學校」。但爸媽講這幾句話時,可能自己正在打機或煲劇。亦有很多父母一放假就去旅遊玩樂,但就逼子女讀書。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父母是他們模仿的主要對象,那怕是多反叛的孩子,很諷刺地他們只是在重複父母的行為模式。不愛讀書的爸媽,怎能叫孩子讀書呢?

第二,大學小學化。智能手機普及,令讀書的風氣銳減,因為用手機作各種消閒娛樂的時間大幅增加,人總不能靜下來,更沒有興趣看書。20年前我曾在大學兼職教書,已經發覺當時學生開始無甚好奇心,上堂提問的只是少數。學生不帶著問題進課堂,能夠從課堂拿到東西走的人就很少了。

現在大學生可以對老師評核,老師為了遷就學生,就用學生最適應的方法,不只上課有PowerPoint(簡報),而且寫得極其詳盡,還將詳細的PowerPoint發給學生, 課堂上包括什麼書本的知識,PowerPoint有一兩版介紹重點,大學生不用讀原著,考試前只要背好PowerPoint,就可以攞A。更有甚者,由於學生不提問,有大學老師為了鼓勵提問,就會向提問的學生派貼紙,下課時就叫學生把貼紙貼在名單上,就可以加學生上課的參與分。提問派貼紙,恐怕是一種對小學生的教學方式,但這就真實地出現在本港著名大學的課堂當中。我不怪老師,他們也只是適應現實,尋找最有效的教學方法。但大學小學化,的確是一個嚴重問題。

學生讀書少、知識水平低、思想深度淺,將來不要說成功,就想解決工作時遇上的實際難題,也不容易。因為要破解真實的難題,和上學背PowerPoint攞高分的方式很不一樣。我就聽過真實的例子,即使拿一等榮譽的名牌大學畢業生,開始工作時也是完全手足無措,因為他根本完全沒有解難的經驗,亦都很不適應不是背書就可以攞A的實際工作環境。

第三,好奇就會贏。人類進步源於有好奇心,想改變現有的生活,所以研究改善現有生活的方法。猩猩知道椰殼裏有很好味的椰汁椰肉,但椰殼很堅硬,不知道怎樣打開它。不知從哪時開始,一隻猩猩發明了用石頭硬敲椰殼的搵食方法,成功吃到美味的椰子肉,其他猩猩爭取倣效。之後代代相傳,用石頭敲碎堅果,就是小猩猩成長時可能要花幾年才學習到技巧。第一隻打破椰殼的猩猩真的很有好奇心,其他猩猩靠的是學習。

我自己從小就喜歡歷史,那時候心中經常問兩個問題,第一,為何日本1868年的明治維新可以成功,中國1898年的百日維新卻失敗呢?第二,為何中國共產黨被國民黨兩次圍剿,人數所剩無幾,最後竟然可以以少勝多,成功打敗國民黨解放全中國呢?我看很多書籍,為這些問題尋找答案。

我讀大學的時候,中大學生會在一本送給學生的記事本的封面上,印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相信現在已經很少人有這種情懷,但總可以「為成就人生而讀書」。

政府已經將4月23日定為「全民閱讀日」,由20號開始就有一連串「香港悅讀周」活動,希望爸爸媽媽 可以和孩子一起,拿起一本書,一起讀一讀。孩子的成功人生,將會由閱讀開始。成年人當然還可以有N種愛讀書的理由。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