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演義》路人甲麴義 擊潰公孫瓚精騎名震天下

歷史長河

《演義》路人甲麴義 擊潰公孫瓚精騎名震天下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演義》路人甲麴義 擊潰公孫瓚精騎名震天下

2020年02月21日 10:00 最後更新:12:33

《演義》中幾乎沒有「對白」的路人甲,史實往往出乎意料。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趙雲首次亮相,「戰不數合」便將袁紹手下猛將麴義一鎗刺於馬下,顯趙雲身形瀟灑,速度奇快,令在場劉備一見傾心。羅貫中之筆為美化趙雲,將麴義塑化成幾乎是籍籍無名、沒有對白的路人甲。當然小說歸小說,這裡不是要說小說的不是,而是讓一眾了解,史實上麴義究竟如何,有多厲害。

麴義是東漢末年的涼州西平郡人,自幼善騎射戰鬥,長大後統領家族宗兵長期與羌、胡等族周旋,逐漸養成剽悍強勁風格。黃巾軍起義爆發,左中郎將皇甫嵩奉命到涼州募兵平亂,麴義聞訊率家族千多兵勇應募。此後,麴義隨皇甫嵩轉戰冀州、并州等地,屢次大破黃巾主力,深得皇甫嵩賞識。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黃巾之亂平定,皇甫嵩隨即遭宦官張讓、趙忠誣陷,被漢靈帝剝奪兵權並貶官。麴義失去靠山,等到韓馥出任冀州牧後,麴義因為欽慕他名聲,率軍投靠,隨即以參將的身份鎮守黎陽。

然而,韓馥名不副實、才能平庸,雖帶甲十萬、據地千里,卻沒匡扶漢室之志,又不懂得識人用人,使得麴義有本領卻沒機會施展。此時,渤海太守袁紹覬覦冀州,暗中跟麴義結盟並慫恿他反叛,約定事成後將給與他高官厚祿。麴義被袁紹引誘,於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起兵造反,屢次擊敗韓馥討伐軍。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袁紹之後遣使引誘公孫瓚,以共同分割冀州為條件,要求他率軍進攻韓馥,同時袁紹威脅及恐嚇韓馥,迫使後者將州牧之位讓給他。袁紹奪取冀州,麴義率領叛軍來投,被任命為高級將領,備受賞識。麴義歸附袁紹不久,便率軍討伐南匈奴單于於夫羅的叛軍,擊潰於鄴城南部。

大敗匈奴於夫羅只是麴義的「小試牛刀」,他真正的重大戰績是界橋之戰。事緣袁紹取代韓馥後,沒有履行與公孫瓚的約定,反而在與弟弟袁術爭奪陽城時,派大將周昂射殺援助袁術的公孫瓚從弟公孫越。因此同年冬天,公孫瓚親率大軍南下,並在界橋一帶跟袁紹大軍廝殺。

影視中的公孫瓚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公孫瓚 (網上圖片)

公孫瓚由抵抗鮮卑、平定黃巾軍起家,驍勇善戰聞,麾下擁有一支極為精銳的騎兵「白馬義從」,人數僅三千卻攻無不克,令人膽寒。公孫瓚此次進攻袁紹,便將「白馬義從」悉數帶在身邊。

戰事開打,據《三國志·袁紹傳》注引《英雄記》記載,三千「白馬義從」率先衝鋒,兩萬步兵和數千騎兵跟隨其後。袁紹見敵軍來勢洶洶,急忙派出麴義率領所部勁旅迎敵,並在兩翼佈置千張強弩掩護。熟悉「騎鬥」的麴義,命士兵伏於楯下不動,直到「白馬義從」衝到身邊時,才同時起身迎戰。麴義所部士兵雖然只有800人,面對「白馬義從」衝擊毫不畏懼,成功阻擊對方攻勢。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與此同時,「強弩雨發,所中必倒,臨陣斬瓚所署冀州剌史嚴綱甲首千餘級。」袁紹的弩兵向「白馬義從」施齊射,「白馬義從」損失慘重,陣前退卻,踐踏背後步兵隊伍,軍中一片混亂。麴義的軍隊乘勝窮追,接連斬殺千餘敵軍。奪取界橋後,部隊又一路猛攻到公孫瓚大營才罷休。此役公孫瓚四萬精銳盡喪,從此再沒有資本對抗,7年後便被袁紹攻滅。

界橋一戰使麴義名震天下,四方諸侯畏懼。不過據載,麴義此後開始驕傲放縱,自恃戰功卓著肆意凌辱同僚,甚至對袁紹不敬。對於麴義的惡行,袁紹甚為憂慮,最終,設計將他捕殺,吞併其部眾,逃亡餘部也被撲滅。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三位出自佛山高明譚姓革命家 其中一人更享年106歲

2024年03月29日 10:00 最後更新:11:02

在近代中國革命史上,難得出現三位一同出自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的譚姓革命家。他們儘管出身不同,年齡也有差異,卻不約而同踏上革命之路,史稱「革命三譚」。三譚是譚平山、譚植棠、譚天度的統稱,在廣東省佛山市有紀念三人的「三譚革命事蹟展覽館」,位於高明區明城鎮明七路325-6。

三譚革命事蹟展覽館 (網上圖片)

三譚革命事蹟展覽館 (網上圖片)

譚平山,1886年生,佛山市高明區明城鎮新元坊人。1909年加入中國同盟會。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58名黨員之一,是廣東黨團組織的創建者和領導者,也是中共三大中央委員、中共廣東區委書記、中共四大中央執行委員、中共五大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1924年1月,在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代表國民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向大會作工作報告。

譚平山銅像 (網上圖片)

譚平山銅像 (網上圖片)

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曾擔任中共中央局駐國民黨中央黨團書記、國民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書記、國民黨中常委、中央組織部部長、武漢國民政府農政部長等職。1926年代表中共出席在莫斯科召開的共產國際第七次執委擴大會議,並被選為大會主席團成員。他也是八一南昌起義發起人和領導者之一。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譚平山在革命統一戰線上做了大量的工作。解放戰爭初期他與何香凝、李濟深等在香港組建了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並任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後任副主席。1949年10月1日,譚平山隨黨和國家領導人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人民監察委員會主任、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職,同時還是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第二屆全國政協委員。1956年4月2日,譚平山在北京病逝。

譚植棠 (網上圖片)

譚植棠 (網上圖片)

譚植棠,1893年生,佛山市高明區明城鎮濠基坊人。中國共產黨廣東黨組織的創建者和早期領導者之一。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第一、二、三屆教員,第四屆主任。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譚植棠因患肺癆,秘密返回家鄉養病,與黨組織失去聯繫。1944年底,前往東江抗日遊擊區,重回革命隊伍。1945年冬,經周恩來親自審理,以中共中央名義正式批准恢復黨籍。新中國成立後,譚植棠由中共華南分局派往肇慶擔任西江行政專署工商科科長兼貿易、糧食、百貨三大公司經理。1952年「三反」即「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運動中,譚植棠受到不公平待遇。同年6月,在廣州去世。1979年9月,獲組織平反。

譚天度在三人中享有「百歲革命家」之名,直到1999年5月才以106高齡在廣州病逝。(網上圖片)

譚天度在三人中享有「百歲革命家」之名,直到1999年5月才以106高齡在廣州病逝。(網上圖片)

譚天度,1893年生,佛山市高明區明城鎮青玉坊人。中共「一大」期間的黨員,曾參加過建黨、建軍、工運、農運、青運、統戰等許多重大的開創性工作。大革命時期,譚天度曾引導陳鐵軍等一大批優秀青年走上革命道路,還同周恩來、陳延年、彭湃、鄧中夏、蘇兆征等並肩作戰,參加了省港大罷工、八一南昌起義。新中國成立後,曾擔任廣東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廣東省委統戰部副部長、廣東省政協副主席等職,為省港兩地的統戰、僑務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被稱為「百歲革命家」「世紀松」。1999年5月,在廣州病逝,享年106歲。

1920年10月20日,《廣東羣報》創刊,以陳獨秀為總編輯,譚平山編新聞,譚植棠編副刊。(網上圖片)

1920年10月20日,《廣東羣報》創刊,以陳獨秀為總編輯,譚平山編新聞,譚植棠編副刊。(網上圖片)

為了緬懷譚平山、譚植棠、譚天度三位革命人物,更好地讓後人學習「三譚」的革命理想信念和愛國主義精神,高明市人民政府於1998年建立三譚革命事蹟展覽館。展館包括了紀念館、文化廣場等在內,其占地總面積近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326平方米,是一座仿古建築,分兩層,下麵有回廊,廊柱鋪設精緻瓷片,簷頂以玻璃瓦鑲嵌,外觀典雅大方。

三譚革命事蹟展覽館內三人的銅像 (網上圖片)

三譚革命事蹟展覽館內三人的銅像 (網上圖片)

展館展陳面積810平方米,首層正中央擺放著譚平山、譚天度、譚植棠的半身玻璃鋼雕塑像。首層左邊是接待室,右邊展掛國家和省領導人以及史學家的題詞。二層是70多平方米的展廳,由100多幅珍貴的歷史圖片和幾十幅頗具代表性的文字資料組成,中央設有10多平方米的展臺,擺放相關文物和研究書刊。

譚平山故居 (網上圖片)

譚平山故居 (網上圖片)

三譚革命事蹟展覽館於1997年12月被中共佛山市委、佛山市人民政府公佈為佛山市愛國主義基地,2014年12月被廣東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公佈為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7年6月被中共佛山市委組織部公佈為佛山市黨員教育基地。2013年12月被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公佈為廣東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2010年10月被中共廣東省委統戰部公佈為廣東統一戰線基地。

文章文字版權由廣東人民出版社許可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