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病理學看漢末大瘟疫 疫症源頭為匈奴播毒?

歷史長河

病理學看漢末大瘟疫 疫症源頭為匈奴播毒?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病理學看漢末大瘟疫 疫症源頭為匈奴播毒?

2020年02月07日 10:00

古人缺乏對病毒本質認知,往往將導致大量人命死亡的疫情統稱為「瘟疫」,忽略或難以掌握疫症源頭。

14世紀,黑死病在歐洲大流行,釀三分之一歐洲人死。古今不論傳染方式為何,只要傳染病致命,每當「光顧」人類就大受打擊。特別在醫學技術落後的古代,人們缺乏對病毒本質認知,就將一些導致大量人命死亡的疫情統稱為「瘟疫」。在歷史上可見,當朝廷行政體系衰弱,面臨突如其來的災難時,無從控制瘟疫,更加速國家或王朝衰落及滅亡。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古時朝廷面臨突如其來的災難,如何應對?西漢時期的元帝文帝時期,地方也試過有疫情,並上報皇帝。皇帝會先下自責詔書,表示天降大災,貴為天子是有責任,該檢自己言行。雖然這對治病起不到實際效果,但對安撫民情,維持穩定尚有一定作用。此外政府還下令官員減少吃喝玩樂及公務出行,省出錢用於救災。

從漢初始,也有官方義士上山下鄉,免費為疫區和患者提供醫藥(以後多個朝代都延續這種政策,成為朝廷抗疫的範例)。但到了東漢末年,漢獻帝完全被架空,地方諸侯割據,朝廷想做點事也有心無力。約在東漢建安九年(公元204年),一場瘟疫降臨。各級地方政府一時間接到大量病例報告,有村莊甚至全部染病身亡。

影視中的漢獻帝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漢獻帝 (網上圖片)

這場在後世認為是「傷寒」的瘟疫,在無政府的戰亂時代,持續蔓延,給人口稠密、經濟發達的地區造成持續而巨大的殺傷力。據《晉書》記載,疫情甚至到了晉武帝司馬炎咸寧元年(公元275年)十二月,還有零星疫情,導致「洛陽死者大半」。

這場瘟疫持續時間之長、影響之大,前所未有。現代傳染病學,會不斷尋求疫情的源頭。對於東漢末年大瘟疫的源頭,學者說法不一。據英國著名的醫學家Frederick, F. Cartwright認為,當時瘟疫的源頭是漢朝對外戰爭時期的匈奴,他在《疾病改變歷史》(Disease and History)中稱:「公元一世紀末時,一個殘忍好戰的民族出現。他們來自蒙古地區,橫掃大草原直至歐洲東南。他們從中國以北地區出發,可能是被疾病或饑荒驅使,或兩者兼有,匈奴人騎馬入侵......帶來了新的傳染病,造成了被歷史學家稱為『瘟疫』一系列疫症的流行。」除了說明瘟疫的事實,也猜測瘟疫來源。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至於另一英國學者韋爾斯 (H. G. Wells) 則持相反意見,認為這場瘟疫最有可能源自大漢內部,據他的著作《世界史綱》 (The Outline of History) 中說:「也許因為窮奢極欲損傷了元氣,漢朝衰落了,在公元2世紀末,一場波及全世界的大瘟疫使中國的製度崩潰了⋯⋯」當時局勢混亂不堪,自l 84年爆發黃巾之亂後.朝廷令各州郡自行募兵,地方軍閥割據,招兵買馬打打殺殺。中央王朝尚未徹底崩潰,被官僚體控制下運作,只是吏治更腐敗,官府橫徵暴斂,又遇嚴重自然災害,出現《後漢書·陳蕃傳》所載「田野空,朝廷空,倉庫空」「三空」。餓殍遍野,連京師洛陽也死者相枕。當時戰死、餓死的人太多來不及掩埋,就有滋生瘟疫的可能。

東漢末年,中央王朝尚未徹底崩潰,卻被官僚體控制下運作,吏治更腐敗,官府橫徵暴斂,遇嚴重自然災害,戰死餓死的人太多來不及掩埋,就有滋生瘟疫的可能 (網上圖片)

東漢末年,中央王朝尚未徹底崩潰,卻被官僚體控制下運作,吏治更腐敗,官府橫徵暴斂,遇嚴重自然災害,戰死餓死的人太多來不及掩埋,就有滋生瘟疫的可能 (網上圖片)

戰亂及飢荒的亂世引發瘟疫的推測,在後代發生大瘟疫事件中,也得到佐證。金海陵王天德三年(公元1151年),當時完顏亮為準備遷都擴建燕京城,徵調近20萬苦力和工匠修建。由於督工殘暴虐待,勞動強度太大又遇醋暑,最終導致瘟疫爆發,大部分勞作者染病身亡。

另一件瘟疫例子發生於元末惠宗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元史·順帝紀》載:「京師大饑,加以疫癘,民有父子相食者。」彼時中原,朝廷與起義軍打得火熱,兵荒馬亂,屍橫遍野。人們為避難湧向京城,瘟疫也隨之帶來,令城內城外死者屍首大堆,無處掩埋。這種死亡氣息,也預示元朝氣數已盡。

《上帝的跳蚤》作者北京醫科大學和中國預防醫學院科學院研究生王哲,甚至將隋朝滅亡歸咎於瘟疫。而事實上,幾乎每到王朝末端,就會爆發一場大規模的瘟疫,漢、隋、元、明、清莫不如此。

往下看更多文章

得齊秦兩地就如「高屋建瓴」 韓信幸留一命

2024年04月22日 20:00

「高屋建瓴」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史記.高祖本紀》,當中有言:「⋯⋯田肯賀,因說高祖曰:『陛下得韓信,又治秦中。秦,形勝之國,帶河山之險,縣隔千里,持戟百萬,秦得百二焉。地勢便利,其以下兵於諸侯,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秦朝滅亡後,楚漢相爭以項羽江邊自刎為標誌落下帷幕。劉邦建立了「漢」政權,便厚厚賞賜了在戰爭中立下功勞的人。就以韓信為例,韓信作為漢初三傑之一,其功勞固然不可多得:聲東擊西虜魏王豹、強勢突襲相夏說、背水一戰大破陳余⋯⋯因此,劉邦便把韓信封為楚王。可是功高蓋主免不了惹來殺身之禍。韓信沒當上楚王不久,馬上就有人散播韓信謀反的謠言。劉邦聽後雖不知事情真偽,但也不敢怠慢,立即就和身邊諸將商議對策。

楚漢之爭歷時3年多,戰爭規模之大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網上圖片)

楚漢之爭歷時3年多,戰爭規模之大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網上圖片)

當時不少將領建議征討韓信,而謀士陳平就這樣向劉邦說:「陛下,韓信武藝高強,恐怕朝中將領都不是他對手。既然強攻不能制服韓信,不如使用計謀去對付他。」說罷,陳平就在劉邦耳邊獻上了一計⋯⋯

翌日,劉邦就向眾人宣報自己將到雲夢澤巡遊一事。恰好,韓信就在離雲夢澤不遠的陳縣。因此,韓信便召見了諸候,早早的守在大路旁,恭迎劉邦。可誰知,劉邦一到,韓信就被劉邦安排好的將士們給拿下了。

雲夢澤,又稱雲夢大澤,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位於今中國湖北省江漢平原,推斷面積最廣時曾有4萬平方公里。今多已成為陸地,僅留零星水體如洪湖。(網上圖片)

雲夢澤,又稱雲夢大澤,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位於今中國湖北省江漢平原,推斷面積最廣時曾有4萬平方公里。今多已成為陸地,僅留零星水體如洪湖。(網上圖片)

聽說劉邦把韓信收歸天牢,想為韓信說情的大夫田肯就急急忙的進宮面見劉邦。可是田肯一見劉邦,卻笑著說道:「可喜可賀啊,陛下!」劉邦一楞,問道:「可有什麽值得祝賀的?」見劉邦一臉茫然,田肯就娓娓道來的說著:「值得道賀的事情可是有好幾件。第一樁喜事當然是韓信束手就擒;第二樁喜事便是陛下您已經牢牢掌控了關中秦地。秦地地勢險要,山河環繞。像這種的優越的地理位置,即便百萬軍隊來襲,秦地哪怕只有兩萬兵馬都能抵擋住。憑著秦地這片有利的軍事要地,要對諸侯用兵簡直就像在高高的屋檐上倒下一瓶水那麼簡單!而且,陛下您東有齊地瑯琊、即墨等富饒之地,南有泰山作後盾,西有黃河,北有渤海。有著這樣的地勢,我們只需二十萬兵馬就可以抵擋敵方的百萬軍隊!所以說,齊地與秦地就好比東秦和西秦,陛下現在得此要地,難道不值得祝賀嗎?」

高祖劉邦聽完田肯的一席話,就明白田肯是在變相地為韓信求情,因為他所說的秦地、齊地是韓信的功勞。若不是韓信領兵征戰,他劉邦怎能擁有如此關鍵的齊秦兩地呢?劉邦略一沈吟,對田肯說:「你所言不無道理。」便下令賞賜田肯黃金五百斤。隨後,劉邦赦免了韓信。韓信雖幸留一命,卻難逃被貶為淮陰侯的命運。

韓信被貶。(網上圖片)

韓信被貶。(網上圖片)

後人由此提煉出「高屋建瓴」這個成語,比喻居高臨下,勢不可當。在現代漢語中指對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徹。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