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清明上河圖描繪北宋繁華景像 張擇端花十年心血繪製而成

史空穿梭

清明上河圖描繪北宋繁華景像 張擇端花十年心血繪製而成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清明上河圖描繪北宋繁華景像 張擇端花十年心血繪製而成

2020年02月11日 10:00

《清明上河圖》是描繪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兩岸的繁華的景象和自然風光的畫作,由於筆法精妙,人物神情栩栩如生,成為了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清院本清明上河圖 (局部) 網上圖片)

清院本清明上河圖 (局部) 網上圖片)

《清明上河圖》的作者至今仍有爭議,但一般都會認為是北宋徽宗時期,任翰林畫院畫史張擇端所繪。由於徽宗酷愛此畫,因此親自用「瘦金體」在畫上題了「清明上河圖」五字。除了原作之外,《清明上河圖》還有「明四家」仇英仿作的摹本,以及由清宮五位畫家所繪成的清院本,至今同樣廣為流傳。

清明上河圖原作 (局部)( 網上圖片)

清明上河圖原作 (局部)( 網上圖片)

《清明上河圖》歷十年畫成,以清明時節作為引子,展開對汴京的精描細繪,是寫實風俗畫的傑作。張擇端所作的版本,以長卷形式繪成,景物納入統一而富於變化的畫卷中,畫中主要分開兩部份,一部份是農村,另一部是市集。畫中約莫有814人,牲畜60多匹,船隻28艘,房屋樓宇30多棟,車20輛,轎8頂,樹木170多棵。畫中的人物,神態、動靜、衣著都有所不同,栩栩如生。畫作除了在藝術上有很高的成就外,同時也爲我們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業、手工業、民俗、建築、交通工具等詳實形象的第一手資料,具有重要歷史文獻價值。

仇英繪清明上河圖 (局部) (網上圖片)

仇英繪清明上河圖 (局部) (網上圖片)

最早由北宋宮廷收藏,後為宋神宗向皇后族人所藏。靖康之禍後流入金國。受戰亂所及,畫作曾被調包,一度流落民間。在清朝時,大部份時間都藏在清宮之中。雖經歷八國聯軍入侵北京,但均未受損,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此畫作影響之深遠,甚至興起了「清明上河學」。歷代畫家從不同的視角及風俗軌跡,或仿效,或複製,留存至今的數目更是難以估計,並典藏於各大博物館及私人藏家手中。

往下看更多文章

楚共王狩獵失弓 「楚弓楚得」不氣憤

2024年04月19日 20:00

「楚弓楚得」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於漢代劉向所寫的《說苑》,在《至公》中有提及:「楚共王出獵而遺其弓,左右請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病逝,其子熊審繼位,是為楚共王。基於父親一生戎馬稱霸中原的豐功偉績,楚共王即位後自然不敢怠倦。在料理完楚莊王的喪事後,楚共王馬上就收拾好心情,準備在政壇上大展拳腳。他一方面與齊國結盟,另一方面則繼績與晉國及其盟國打好關係。利用楚莊王的聲威,在短短兩年間,楚共王就與多國諸侯達成盟約,成功結下蜀之盟,讓楚國霸業達到鼎盛時期。

公元前589年,楚國與齊國結盟,在蜀(今山東泰安西)召周邊各諸候國會盟,史稱蜀之盟。由楚國領導的蜀之盟是春秋以來參與國最多的一次盟會,而秦國也參與了加盟。(網上圖片)

公元前589年,楚國與齊國結盟,在蜀(今山東泰安西)召周邊各諸候國會盟,史稱蜀之盟。由楚國領導的蜀之盟是春秋以來參與國最多的一次盟會,而秦國也參與了加盟。(網上圖片)

在政務之外的餘閒時間,楚共王最愛到郊外打獵騎射,所以在獵場可以經常看到他被侍衛圍繞、在快馬上執弓獵獸的身姿。由於喜愛狩獵,所以楚共王專門打造了一把弓。這把弓精美且結實,令楚莊王對它愛不釋手。要是哪天沒有對弓弦進行保養,楚莊王都會感到坐立難安。

弓囊與弓箭。(網上圖片)

弓囊與弓箭。(網上圖片)

有一天,他外出打獵。恰好面前出現了一隻獵物,楚莊王自然緊緊追趕。可就在越追越近,手往弓囊一探時,楚莊王卻發現他的愛弓不見了!隨行的從僕為好弓的丟失而感到可惜,一致認同地對楚共王說:「大王,讓我們回頭沿路把弓找回來吧!」沒想到,楚共王居然搖了搖頭拒絕道:「不必去尋找了!這弓丟在楚地,相信拾者也當是楚國人。既然同是楚國人,就沒有必要再去尋找它了。」隨從人員一聽,邊點頭、邊欽佩地說:「大王英明!」於是,他們繼續他們的打狩之旅,並沒有再去尋找弓弦。

元人狩獵。(網上圖片)

元人狩獵。(網上圖片)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楚弓楚得」這個成語,意思是指自己雖有得失,但由於受益者是自家人,所以好處並沒有外流;含褒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