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永樂盛世 朱棣為何捕縛天下尼姑?

歷史長河

永樂盛世 朱棣為何捕縛天下尼姑?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永樂盛世 朱棣為何捕縛天下尼姑?

2020年02月24日 10:00 最後更新:17:52

朱棣欲清剿民變遺害。

明永樂十八年三月,成祖朱棣下詔,命令有關部門將山東、北京境內的尼姑、道姑全部逮到京城審訊。兩個月後,朱棣又下發詔書,將全國所有的尼姑、道姑全都逮送京城,結果數萬人被逮捕及審訊。朱棣為何如此大動干戈?事情與明朝的一場農民起義有關。

《明史紀事本末·平山東盜》局部 (網上圖片)

《明史紀事本末·平山東盜》局部 (網上圖片)

這一場農民起義的首領名叫唐賽兒,是山東蒲台縣人。她雖然為一介女流,但很厲害。據《明史紀事本末·平山東盜》記載,唐賽兒「少好佛誦經,自稱『佛母』」還詭稱自己有兩項特殊技能:「能知前後成敗事」以及「能剪紙為人馬相戰鬥」。其後唐賽兒嫁給同縣人林三,夫妻倆往來多地「傳教」,很有影響力。

當林三死後,唐賽兒繼續在各地「傳教」,發展教徒:「往來益都、諸城、安州、莒州、即墨、壽光諸州縣,煽誘愚民。」據說有一次,唐賽兒在山中發現一個石匣,內藏天書、寶劍等物品,從此她就通曉法術,能夠運用神劍。當時,山東的教徒都尊奉唐賽兒為「佛母」。

據學者考證,唐賽兒傳播的可能就是白蓮教,不過也有人認為是明教。無論如何,唐賽兒勢力逐漸強大就是事實,後來索性佔據益都的卸石柵,豎起反抗明朝的大旗。

影視中的白蓮教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白蓮教 (網上圖片)

然而,在明朝初年,國泰民安,為何出現農民起義?與朱棣的政策有關。

朱棣在位前,為爭奪帝位發動「靖難之變」,山東變成了主戰場。山東百姓早已流離失所,苦不堪言。朱棣登基後,又不斷對北方蒙古用兵,同時還花費大量的物力、財力修建北京城,加上自然災害,山東、河南等地 「民食草實為食」。這時,山東的唐賽兒四處傳教,施放糧米,得到了不少百姓支持。

當官府聽到唐賽兒佔山為王,立即派青州衛指揮高鳳率兵鎮壓。結果,明朝的軍隊全軍覆沒,主將高鳳被殺。山東三司聞訊趕緊派人招撫,想招安唐賽兒,結果使者被殺。之後,朱棣接到奏報,他立即派大將柳升率領京城的軍隊前去鎮壓。大軍臨行前,朱棣親自安排方略,要求柳升「斷其汲道,防其逸走」。柳升到達益都後,包圍了山寨。

明成祖朱棣畫像 (網上圖片)

明成祖朱棣畫像 (網上圖片)

沒想到起義軍詐降,趁官軍不備,連夜突圍,還殺死都指揮使劉忠。不過經歷幾次戰鬥,起義軍還是被官軍鎮壓。朱棣看到山東悉平的奏摺後,反而將山東的官員治罪,布政使、按察使入獄被殺,主將柳升也被入獄治罪。因為唐賽兒起義雖然被平定,但唐賽兒下落不明。

據《明史》及《萬曆野獲編》記載,官府很久都無法逮獲,朱棣猜測她削髮為尼或混處女道士中。於是命令公檢法:凡是北京、山東境內尼姑及道姑,逮至京調查。同年七月,段民擔任山東左參政。當時因為逮捕唐賽兒特別著急,上面規定限期破案,盡逮山東、北京僧尼。之後又盡逮全國出家婦女,先後幾萬人。段民調查和撫恤後,民間情緒遂開始平定。

但據祝允明雜錄《九朝野記》記載,唐賽兒曾被逮捕,一度送上刑場,但最後神乎其神脫身離去:「既而捕得之,將伏法,怡然不懼。裸而縛之,臨刑刃不能入,不得已,復下獄。三木被體,鐵鈕系足,俄皆自解脫,竟遁去,不知所終」。換句話說她神仙附體,來去自如,成功越獄。結果上至公檢法三司,下至郡縣的將校等官,全部因失寇(罪犯逃脫)而被伏法誅殺。

在濱州黃河大橋唐賽兒塑像 (網上圖片)

在濱州黃河大橋唐賽兒塑像 (網上圖片)

《明史》雖然記載「妖婦唐賽兒反」,但在民間她被視為一個傳奇英雄。至今青州、濱州一帶仍流傳著唐賽兒的傳說,將唐賽兒塑像豎立在濱州黃河大橋,以供瞻仰。

往下看更多文章

楚共王狩獵失弓 「楚弓楚得」不氣憤

2024年04月19日 20:00

「楚弓楚得」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於漢代劉向所寫的《說苑》,在《至公》中有提及:「楚共王出獵而遺其弓,左右請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病逝,其子熊審繼位,是為楚共王。基於父親一生戎馬稱霸中原的豐功偉績,楚共王即位後自然不敢怠倦。在料理完楚莊王的喪事後,楚共王馬上就收拾好心情,準備在政壇上大展拳腳。他一方面與齊國結盟,另一方面則繼績與晉國及其盟國打好關係。利用楚莊王的聲威,在短短兩年間,楚共王就與多國諸侯達成盟約,成功結下蜀之盟,讓楚國霸業達到鼎盛時期。

公元前589年,楚國與齊國結盟,在蜀(今山東泰安西)召周邊各諸候國會盟,史稱蜀之盟。由楚國領導的蜀之盟是春秋以來參與國最多的一次盟會,而秦國也參與了加盟。(網上圖片)

公元前589年,楚國與齊國結盟,在蜀(今山東泰安西)召周邊各諸候國會盟,史稱蜀之盟。由楚國領導的蜀之盟是春秋以來參與國最多的一次盟會,而秦國也參與了加盟。(網上圖片)

在政務之外的餘閒時間,楚共王最愛到郊外打獵騎射,所以在獵場可以經常看到他被侍衛圍繞、在快馬上執弓獵獸的身姿。由於喜愛狩獵,所以楚共王專門打造了一把弓。這把弓精美且結實,令楚莊王對它愛不釋手。要是哪天沒有對弓弦進行保養,楚莊王都會感到坐立難安。

弓囊與弓箭。(網上圖片)

弓囊與弓箭。(網上圖片)

有一天,他外出打獵。恰好面前出現了一隻獵物,楚莊王自然緊緊追趕。可就在越追越近,手往弓囊一探時,楚莊王卻發現他的愛弓不見了!隨行的從僕為好弓的丟失而感到可惜,一致認同地對楚共王說:「大王,讓我們回頭沿路把弓找回來吧!」沒想到,楚共王居然搖了搖頭拒絕道:「不必去尋找了!這弓丟在楚地,相信拾者也當是楚國人。既然同是楚國人,就沒有必要再去尋找它了。」隨從人員一聽,邊點頭、邊欽佩地說:「大王英明!」於是,他們繼續他們的打狩之旅,並沒有再去尋找弓弦。

元人狩獵。(網上圖片)

元人狩獵。(網上圖片)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楚弓楚得」這個成語,意思是指自己雖有得失,但由於受益者是自家人,所以好處並沒有外流;含褒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