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團體稱劏房設計存散播病毒隱憂 逾半劏房戶口罩不足

社會事

團體稱劏房設計存散播病毒隱憂 逾半劏房戶口罩不足
社會事

社會事

團體稱劏房設計存散播病毒隱憂 逾半劏房戶口罩不足

2020年02月16日 16:17 最後更新:16:19

劏房渠道亦存在問題。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口罩等防疫物品供應緊張。團體「全港關注劏房平台」今日舉行記者會,表示逾5成劏房戶防疫物資不足,加上劏房渠道設計存隱患,若爆發疫症,後果將不堪設想。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有住劏房的母親表示,由於口罩的數量不足,已20多日沒有帶同兒子外出,只能依靠丈夫在下班時買菜回家。她又指,由於足不出戶,其孩子亦變得暴躁。另外,亦有劏房住戶指,其11歲兒子患有哮喘,並指其家中廁所不時傳出異味,因此感到擔心。

全港關注劏房平台FB截圖

全港關注劏房平台FB截圖

從事劏房家居改善工作的非牟利機構「間築社」負責人游嘉樂表示,大部分劏房戶共用一條污水管及排氣喉,加上部分住戶無法安裝U型「隔氣管」,可能無法隔絕氣體及細菌病毒倒抽入屋。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全港關注劏房平台」表示,逾5成劏房戶防疫物資不足,並指絕大部份劏房違規改建並無向屋宇署入則,渠道規格亦沒有保証,而且大部份劏房並無安裝「U型隔氣彎管」,廁所廚房去水位不時傳出陣陣異味甚至倒灌,加上劏房環境擁擠,若爆發疫情,後果將不堪設想。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平台亦促請,政府為有需要的低收入人士及家庭,提供基本防疫物資如口罩及消毒用品,並指劏房渠務問題亦是政府急需處理的問題。平台指,屋宇署長期執法不力,導致違法劏房叢生。要長遠解決劏房問題,平台認為政府應盡快落實聯合國「適足住屋權」,為本港居住處所訂立住屋標準,才能真正保障市民的住屋權利和尊嚴。

往下看更多文章

建築測量師倡劏房最細面積至少100平方呎 有窗及獨立廁所

2024年03月28日 09:23 最後更新:10:10

建築測量師何鉅業建議劏房最低面積至少100平方呎,單位內要有能通風的窗,獨立間隔廁所,防火分隔的廚房等生活基本空間。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政府成立的「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計劃為劏房設定最低標準。建築測量師何鉅業認為,必須從單位面積、高度、衞生、防火安全等方面考慮,他建議劏房最低面積至少100平方呎,單位內要有能通風的窗,獨立間隔廁所,防火分隔的廚房等生活基本空間。

何鉅業表示,不可能再以現有《建築物條例》等法例準則判斷劏房是否合規,建議要按客觀環境,訂立另一套檢核標準。他舉例說可容許單位內的窗戶細一點,單位高度毋須符合現有條例的最少2.5米,如果達2.2或2.3米已可達標。防火要求方面,他舉例說如無法安裝消防系統,是否可改以手提式滅火樽,甚至煙霧感應器代替,以達到基本安全。

至於單位窗戶,何鉅業認為窗戶必須能夠開啟,達至合理的通風和採光效果。如果窗戶對著四面圍封的光井,錯綜複雜的渠管、大量垃圾雜物就不符合要求。

建築測量師何鉅業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建築測量師何鉅業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何鉅業認為當局制定的檢核標準應視為過渡性安排,而非等同劏房合法化,建議暫時容忍這類單位存在,在政府的監管下,將「劣質劏房」淘汰,其餘就作「升級轉型」,局部改善。

他又說,基於暫未有足夠安置單位,建議為取締「劣質劏房」定出優先次序,先從樓宇狀況欠佳的60年以上樓齡樓宇,以及工廈劏房著手,因工廈內有不少雜物及易燃物品,窗戶亦較少,危險性高,有必要優先取締。

近期曾與「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會面的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委員陳學鋒估計,由訂立新法例和標準規管劏房,直至落實,整個過程可能需時3至4年。他認為現階段工作組應做好數據搜集,包括掌握「劣質劏房」的具體數目,並利用現有法例先解決部分問題,取締環境極度惡劣的劏房,做好居民安置工作。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