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你唔勤力,實會乞食!

博客文章

你唔勤力,實會乞食!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你唔勤力,實會乞食!

2020年02月20日 19:18 最後更新:21:55

昨天講到香港的未來精英,大銀行的MT(管理培訓生),受疫情影響「在家工作」的時候,去了行山,把照片放上網,還寫上「人在野」的字樣,引起社會不少迴響。贊同我的講法的,不必說了;反對我的,說我這樣講,太苛刻了。苛刻的,不是我的說話,而是生存的環境。

生存環境從來都是苛刻,只是我們沒有察覺而已。猶記得我還是在念幼稚園的時候,媽媽經常對我說:「你唔勤力,實會乞食!」她還用粉筆在地上寫上「乞食」兩個字,在我小小的腦袋,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上世紀60年代,在二戰之後十多年,香港生活仍然艱苦。很多人在工廠工作。到1967年,香港爆發暴動,經濟接近停頓,媽媽年青時當車衣女工,後來和爸爸一起開了一家小店舖賣牛皮。那一年搵食很難搵,由於生意太差,媽媽連走路時也在憂慮生計,心不在焉,仆倒在地上,連門牙也跌崩了。

暴動過後,香港經濟開始復甦。70年代初,美元脫離金本位政策,美國大印銀紙,美股炒起,1972年港股也炒出第一個大牛市。不過好景不常,其後泡沫爆破,又遇上以色列與中東國家打仗,中東向美國禁運石油,出現國際石油危機,香港經濟一落千丈,那年我家的小鋪,全年只做到一單生意,媽媽終日愁眉苦臉,「你唔勤力,實會乞食!」這兩句話,又經常掛在她嘴邊。

我因為有這個經驗,我經常跟朋友說,教導小朋友一定要在他們年幼時去教,最好是在他們讀幼稚園時便開始教。不要以為他們聽不明白,即使深一些的道理,他們也會明白,而且永記心中。到他們讀中學後,開始反叛,要教便已太遲了。

鏡頭一轉,來到今天。今天的父母已變得完全兩樣,很少父母會跟子女說「你唔勤力,實會乞食」,還會換上另外兩句:「咁辛苦,就不要做了。」以下有兩個真實例子。

有一對夫婦是會計師,年青時在八大會計師行(現實是四大)之一做核數工作。每到年頭是核數高峰,他們都要趕工,每晚做到凌晨兩、三點才回家,也很普遍。三十年後,他們的兒子也讀會計,也加入了四大會計師行工作,在核數旺季,也是要在凌晨一、兩點才回家。媽媽見到很心疼,便對兒子說:「這樣辛苦,不要做了。」兒子本來也怕辛苦,便辭去了工作,之後幾年流離浪蕩,一年轉一份工,找不到工作便出外旅行。我看這個孩子的事業前途已經廢了,心想為什麼這對父母親身挨過的事情,卻輕鬆一句「這麼辛苦便不要做了」,便毀了自己孩子的前途呢?挨一挨便可以挨過的事情,不願意挨,當然挨不過了。

另一個例子是關於一名女孩,她上班沒多久便在公司樓下的大堂「跣腳拗柴」。一般人看完跌打,馬上繼續上班。但這名女孩卻請了病假,不是一天的病假,不是一周,也不是一個月,而是幾個月一直請病假。公司致電查詢女孩的情況,卻遭到女孩的媽媽破口大罵,媽媽要女孩判工傷,女孩看醫生驗傷,她仍然說腳痛,醫生左看右看,雖然也認為無問題,但怕惹麻煩,便繼續給她假紙,事情搞了很久才了結。有這樣的媽媽,這名女孩的事業前途自然也毀了。

50、60年代的父母是艱苦的一代,他們會教導子女要勤力挨苦。而70、80年代的父母,是奮鬥的一代,他們自己奮鬥, 但自己上岸後,對子女卻相當縱容。因為他們比較富裕, 覺得子女就算不工作,養他們過世也沒問題。現在的年青人, 變成享受生活的一代,對工作的態度自然不一樣了。 但香港不是一個孤島,香港和新加坡、 深圳以至世界各大城市都在競爭,要成功的環境仍然苛刻,抱著「 這麼辛苦便不要做了」的態度,香港變成了一個富二代社會, 總會坐吃山崩的。

沒有縱容孩子的父母和老師,怎會有「人在野」的孩子呢?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要敢於講香港食麵無犯國安法

2024年03月28日 20:30 最後更新:21:02

這裡先講兩個故事。

早前和一個G7大國的領事館官員食飯,其中一位商務參贊最近剛調來香港,他說他的家人問他「香港安不安全,是不是還有人在掟汽油彈示威? 」他感到有點無奈。後來總領事講到這個話題亦說,他的朋友也問他,「現在香港訂立了國安法之後,是否還可以上網? 」G7大國對香港的政治本來並不友善,但這些外交官都笑言,這些比較離譜的想法,恐怕是當地媒體散播的偏見,讓他們的國人根本不知道香港是怎樣的一回事。

美國的情況就更加嚴重,早前一個基金會安排了一班美國的中學生來香港交流,他們過去從來未踏足過香港,來香港十多天玩得很開心,他們一個最突出的感覺,就是「原來香港可以自由上網」,香港的城市生活亦熱鬧多彩,和他們在美國的時候以為香港的情況完全不一樣。

美西方國家的人民對香港充滿偏見,固然和他們的政客和傳媒有很大的關係。當地的媒體大量散發反華反香港的言論,例如英國《衛報》3月24日就有評論文章,標題是《謊言、意識形態與鎮壓:中國決定了香港失敗者的命運》,內容列出一大堆對中國的批評,指中國不樂見香港在殖民統治下蓬勃發展….過度鎮壓正加速香港的衰落,外國投資來港枯竭,香港這個城市經濟萎靡不振。《衛報》文章更聲稱,香港23條立法之後,「現在如果麵條與外國有秘密聯繫,食麵條就是一種煽動行為。」

很難想像西方一張大報,竟然可以作出這樣低智的評論,而他們口中香港的23條立法和國安法,對香港進行了無情的鎮壓,其實香港的國安法律和美英相比,仍然差了一大截。

例如外號「第二代美國隊長」的囚犯馬俊文,因為違反《港區國安法》的煽動分裂國家罪被定罪,判囚5年。英國廣播公司就發表題為《香港23條與國安法:新條例下馬浚文遭拒減刑》的誤導性報道。其實是否批准囚犯假釋,從來都是懲教機關的酌情權,而英國自己有關恐怖主義的法律《2020年恐怖主義罪犯(限制提前釋放)法》,亦收緊恐怖主義案件被定罪被告人獲得假釋的門檻,與香港的23條立法性質相似。英國媒體批評香港的法律和處理嚴重罪行罪犯的假釋准則,其實他們自己有完全一樣的法律。

香港有部分的商界人士,經常跌入對方的邏輯之中,認為香港要改善和七大工業國(G7)的關係,對他們的批評就是少回應為妙,否則就會被指為戰狼,其實這樣正正跌入對方的圈套,變成「有佢講冇你講」。

英國的《衛報》可以低智到指「香港吃麵都可以觸犯國安法」,香港當然應該講「英國飲酒都會觸犯國安法」。其實這是真人實事,在2011年英國22歲青年基南,他飲醉酒後在facebook上建立了一個名為「沃靈頓暴動」的頁面,叫人去騷亂,雖然他們最後因為酒醉並無出席,暴動並無發生,當他第2天從宿醉中醒來時,馬上移除了該頁面並作出道歉,聲稱他只是開了一個玩笑,但最後仍判監4年。

在西方世界政客和媒體亂講之下,香港變成了一個黑暗地獄,香港人和特別是香港商界人士,要將香港的真相向外傳播,要多邀請外國朋友到香港實地體驗,就會知道香港除了極少數暴恐分子之外,絕大多數人生活如常,特別在國安法例訂立了之後,免除了像2019年那類暴動的威脅,令到香港的經濟發展更加有一個穩定的基礎,試想2019年香港汽油彈橫飛的時候,有幾多外國人夠膽來香港旅遊或做生意呢?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