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武漢這場大排查,為何這麼難?

兩岸

武漢這場大排查,為何這麼難?
兩岸

兩岸

武漢這場大排查,為何這麼難?

2020年02月21日 05:52 最後更新:04:40

最近,武漢用三天時間,開展了新一輪「大排查」。

新任市委書記王忠林很重視這事。2月18號,他放出狠話:「如果再發現一例(居家患者),就拿區委書記、區長是問。」

更多相片

最近,武漢用三天時間,開展了新一輪「大排查」。

2月18日下午,王忠林暗訪武漢江岸區的百步亭社區(圖源:長江日報)

武漢漢江區花樓社區,工作人員逐戶排查

武漢洪山區金色城市社區,工作人員查看電錶,對照入住登記表核實信息

武漢漢陽區龍陽湖社區,工作人員為居民送菜

武漢東西湖區三民社區,工作人員和民警排查

事實上,2月9日,武漢曾開展過一次「應收盡收」大決戰。10日,時任市委書記馬國強宣佈,全市實現了99%的排查率。

19日晚是最近這輪排查定下的截止時間。王忠林要求各區區委書記、區長都要簽「責任狀」,對確診病例一個都不居家等問題進行承諾,如果出現疏漏,立馬追責問責。

一些島友好奇,武漢雖大,但是對未隔離、未就醫的確診和疑似患者的摸排工作,為何這麼難?為什麼要排查兩遍、新任市委書記如此放狠話? 

2月18日下午,王忠林暗訪武漢江岸區的百步亭社區(圖源:長江日報)

在武漢,摸排病患這事有多重要?

自「封城」以來,武漢的疫情防控戰已近一個月時間,但湖北省尤其是武漢市的疫情,至今仍處於高位運行的持續增長期、攻堅克難最吃勁的關鍵期、重中之重決戰之地的窗口期。

其中的關鍵是,「四類人員」的底數一直搞不清。

所謂「四類人員」,即確診患者、疑似患者、無法排除感染可能的發熱患者、確診患者的密切接觸者。兩次摸排,對象都是「四類人員」。

如果這些人,就算有一例放任在外,沒有做到「應收盡收」,那病毒的傳播就會繼續,疫情防控就沒有盡頭。病患不能收到治療地點,病情因拖延加重的幾率自然也會變大。

換句話說,一切防疫工作的基礎,都在「四類人員」的摸排。這是整體疫情防控的需要,更是救治每一個普通生命的需要。

武漢的摸排工作主要靠誰呢?

從專業角度而言,在疫情防控的「四早」原則里,“早診斷”和“早治療”是醫護人員的職責;“早發現”和“早隔離”,則主要依賴社區工作者。

武漢漢江區花樓社區,工作人員逐戶排查

武漢的社區工作者要排查留在全市的900萬人,確實很難。但應該說,摸排的「社區之難」首先不在社區,在於整體疫情防控體系。

從湖北省啟動公共衛生突發事件響應機制開始,武漢就面臨一個矛盾:醫療資源的有限性和需求的幾近「無限」的擴張性。尤其是12月23日武漢宣佈「封城」後,疫情防控的主要矛盾,幾乎一直是醫療資源“擠兌”。

中常見的是,武漢的社區工作者頻頻反映,他們只能不斷地接電話、無窮無盡的電話;他們能給病患登記、排隊,但是無法給病患安排住院——因為醫院沒有床位。

這一結構性矛盾,客觀上造成了基層尤其是社區超負荷運作。

從數據看,武漢市每個社區大概萬人,配備社區工作者只有10人左右。這就意味著,武漢市的社區工作基礎並不算紮實,只能提供最基本的服務。社區除了完成社保、民政、計生等必要的行政工作外,只能為老人、殘疾人、流動人口等特殊人群提供服務。

其結果就是,此次疫情發生之前,社區和居民之間並無密切互動,社區處理複雜問題的經驗和能力都較為欠缺。

可以說,疫情的到來,幾乎是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讓武漢整個市政體系來了一次「平戰轉換」——

對社區來說,這種挑戰近乎極限。

中央指導組20日在武漢指出:在工作協調的過程中,整個指揮系統需要提升,需要提高效率,如果指揮系統的工作依然是常態下的節奏,那麼就不能稱之為戰時,也就不可能有效地指揮這場戰役和戰爭。

災害治理有一個規律,那就是要治療災害,僅靠常規體系是搞不定的,必須動用「運動式」機制。但“運動”是否有效,不僅取決於動員的力度,更取決於常規體系是否長期處於“準備”狀態。

從現實角度看,武漢絕大多數社區工作者都是本科以下學歷,拿著2000多元的月薪。在「備戰」並不充分的情況下,讓他們突然成為大戰前線的“職業士兵”,前期混亂是免不了的。 

武漢洪山區金色城市社區,工作人員查看電錶,對照入住登記表核實信息

島叔和武漢的社區幹部交流時,能感受到他們的無奈和委屈。

比如社區書記/主任。他們常常被稱作「小巷總理」,似乎什麼都管。此次疫情防控,上級指揮部的各種命令、措施,確實也都一股腦兒地丟給他們。

但在城市生活的朋友都有感受:日常生活中,「原子化」的絕大多數居民,平時幾乎不怎麼和社區打交道,相當部分居民甚至從來就沒有接觸過社區幹部。

參加這次排查的一個工作人員說:大部分居民都比較配合,也有不配合的,有些不願意開門,我們就跟他們反覆勸說,有些甚至吵架。

疫情一來,情況變了。社區幾乎成了居民最大的依靠,居民的所有問題都會找到這裏。

客觀而言,社區的功能設置只是「服務」或“辦事”,並沒有“統籌協調資源”或“獨自處置問題”之權。社區工作者而言,疫情防控是“額外事務”“新增事務”。

據我們在一線的觀察和採訪,目前武漢社區工作者主要承擔以下疫情防控工作:

(1)上級各類統計報表信息的摸排登記與公示;

(2)「四類人員」等重點人群的每日聯繫與跟蹤服務;

(3)孕婦、其他病患者、行動不便的老人等特殊群體的就醫與生活需求服務;

(4)聯繫安排物業公司對社區進行消毒殺菌工作;

(5)普通居民的生活物資供應與保障等;

(6)社區封閉式管控工作。

每一項工作都不容易。每一項都瑣碎、複雜、耗時。

比如各種數據和報表。看似簡單,但每一個數字背後都需耗費大量精力。只要一位居民不配合,數據就可能失真,進而面臨各方壓力。

武漢漢陽區龍陽湖社區,工作人員為居民送菜

更大的挑戰是,在「戰時體制」下,城市功能其實是不完備的。很多之前由家庭、社會和市場解決的問題,現在都變成了政府責任。

而這些責任許多最終都要社區承擔——

比如,因出行不便,居民的日常生活物資也成了社區的責任。小區居民的生活必需品,得社區幫忙配備。尤其是早期居家隔離患者,被服務的需求極高,但社區又缺乏必要的防護物資去上門服務。

在採訪中,島叔聽到的一個案例是,某位確診患者在家中不幸離世,由於殯儀館的特殊車輛有限,家屬在家等了幾個小時,車還沒到。情急之下,家屬對社區幹部大發雷霆。社區幹部說,情緒我們可以理解,被罵也沒有怨言,但協調車輛這種事,真不是普通社區幹部能解決的。

更別提那些抱怨封閉管理的、硬「闖關」的、不戴口罩的,更難管。

有責而無權、位卑而事眾,這就讓社區幹部成了「夾心餅乾」。

一位社區工作者對我們說,醫護人員辛苦,大家都理解;但社區幹部的辛苦,上級不一定理解,群眾也不一定同情。 

武漢東西湖區三民社區,工作人員和民警排查

事實上,從2月9日那次排查開始,武漢市的社區工作發生了一些積極變化。

變化來源於兩個方面——

首先是醫療資源與需求之間的矛盾得到了比較大力度的解決,這得益於新建醫院、方艙醫院、學校、賓館等隔離點的開闢。只要有床位,事情就可以逐步解決。要知道,床位嚴重緊缺的時候,武漢不少社區「一天只有一個入院指標」。

參與排查的一位工作人員表示:現在床位是夠的,基本上疑似的都能去。居家隔離的時候社區是最亂的,所有需求都匯總到社區,但社區也沒辦法安排住院。現在是有需求打到社區,幾個小時內就能解決。

其次是武漢市動員了1.6萬餘名機關黨員幹部、國企職工和教師下沉社區。這一舉措極大加強了社區工作的力量,社區的人力物力都有了較好保障。

一位曾參加過2月9日排查的工作人員對島叔說:「這次排查在時間上更充分些,人手上更充足些,幹部也下沉了。」

武漢江漢區中大社區排查(圖源:中國日報)

但這不意味著萬事大吉。

在島叔的採訪中,多位受訪人士認為,如今武漢社區工作的根本缺陷還是沒有切實解決,那就是沒有把群眾真正動員起來。一位社工對我們說:一個小區近萬人,哪怕社區工作者從10個人充實到100人,這個比例依然是懸殊的;但如果真正把居民動員起來,每個單元、門棟都出人,這個比例是多少?

因此,武漢市委書記王忠林呼籲,「要在發動群眾上持續加力,帶動廣大居民積极參与小區防控」。

群眾動員應是社區治理的核心。島叔前兩天在武漢探訪一個社區,平常就治理得很好,正是因為群眾工作紮實、志願者眾多。該社區書記已經擔任此職19年,他告訴我們,此次疫情,這個社區「零感染」。

有研究者認為,客觀來說,這些年的「社區治理改革」,其總體趨勢是往“正規化”和“專業化”的方向發展的。這很好,但也造成了一個意外後果:越是正規化和專業化,就越容易官僚化、行政化,反而“在群眾身邊、離群眾很遠”。

疫情就暴露了這種弊端:平時,社區和社區幹部、網格員都有「專屬事務」,上級也靠這些來考核社區,因此社區工作者忙於具體事務,卻不見得有時間去跟社區居民打交道。防控以來,社區和居民這一對本該是“魚水”的關係,卻往往沒法打通“最後一公里”。

疫情當前,救人要緊。但這場大考之中暴露出來的一些問題,卻值得我們思考。一個顛撲不破的道理或許是:久久為功、扎紮實實做群眾工作,才是社區最重要的任務和方向。

文/珞珈散人

往下看更多文章

謝鋒指對「台獨」沒妥協餘地 促美落實一中原則

2024年01月10日 08:37 最後更新:08:37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應邀在卡特中心紀念中美建交45周年研討會上發表視像演講。

謝鋒指出,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台獨」與台海和平水火不容,對於「台獨」分子,中國政府沒有妥協的餘地。美方應該以實際行動遵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將美國領導人不支持「台獨」、不尋求把台灣問題作為遏制中國工具的表態落到實處,與中方一道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和中美關係大局。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應邀在卡特中心紀念中美建交45周年研討會上發表視像演講。中國駐美大使館網站圖片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應邀在卡特中心紀念中美建交45周年研討會上發表視像演講。中國駐美大使館網站圖片

在談到中美關係時,謝鋒指中美關係從來就是建立在承認彼此不同和尊重彼此核心利益的基礎上,分歧差異不應該成為阻隔中美交流合作的攔路虎。競爭應該是講規則的公平競爭,而不能是你死我活、零和博弈的惡性競爭,更不能以競爭為名剝奪他國正當發展權益。國家與國家的競爭應該是田徑賽,而不是拳擊賽。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