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在Biorxiv預印本網站(未經同行評議)上的論文,再次為穿山甲作為此次2019-nCoV的中間宿主提供了證據。來自華南農業大學等團隊的研究《馬來亞穿山甲冠狀樣病毒的分離與鑒定》,提出了2019-nCoV或起源於穿山甲樣冠狀病毒與蝙蝠樣冠狀病毒RaTG13的重組,且針對穿山甲外周血的冠狀病毒抗體可以和2019-nCoV結合,再次提供了穿山甲有可能作為中間宿主的證據。

由於冠狀病毒在哺乳動物和鳥類中常見,研究人員使用Blast search搜索了所有可用的哺乳動物和鳥類病毒、宏基因組和轉錄組數據中類SARS的CoV序列。最後在一組穿山甲病毒宏基因組中,研究人員鑒定出了34個高度相關的重疊序列,因此,研究者將重點放在對穿山甲的SARSr-CoV研究上。

研究使用了2019年3月-12月被廣東省海關和林業部門沒收的29只死亡穿山甲的組織標本,其中4只中國穿山甲和25只馬來穿山甲。這些穿山甲被送往野生動物救援中心,大都不活躍並嗚咽,盡管全力搶救,但還是死亡。組織標本取自剛死亡的穿山甲的肺、淋巴結、肝髒、脾髒、肌肉、腎髒和其它組織,采取包括了序列分析、抗體分析、結構預測、組織學和病理學分析。

對8只馬來穿山甲的血漿樣本進行分析時發現,其中1個樣本發生反應,血漿成效陽性,這表明穿山甲自然感染了類似於2019-nCoV病毒。在對穿山甲肺部組織的檢測中發現了肺部間質性炎症和嚴重堵塞,在肝髒、淋巴、腎髒和其它組織中發現了炎症細胞,少量肺泡管和膀胱表皮發現了出血現像。

研究對9只穿山甲的肺進行病毒識別,從穿山甲基因組中分離出編碼結構蛋白S、E、M和N分別與2019-nCoV的氨基酸同源性為90.4%、100%、98.2%和96.7%。檢測出的數據顯示,尤其是S蛋白的受體結合結構域(RBD)和2019-nCoV的S蛋白RBD只差1個氨基酸。

研究人員推斷,這些數據表明,2019-nCoV可能起源於穿山甲冠狀樣病毒(Pangolin-CoV-like)和Bat-CoV-RaTG13病毒的重組。

另外,由於SARS-CoV和2019-nCoV的S蛋白已被證明在宿主細胞進入時識別ACE2,研究人員對人類、穿山甲、果子狸的ACE2進行比較分析,發現SARS-CoV能夠識別人類和果子狸,似乎能與穿山甲的ACE2結合。但2019-nCoV和穿山甲冠狀樣病毒的S蛋白能夠識別的只有人類和穿山甲的ACE2。

研究人員表示,由於穿山甲冠狀病毒的RBD與2019-nCoV幾乎完全相同,對人類ACE2具有很強的結合能力,因此穿山甲冠狀病毒未來可能對公共健康構成威脅。穿山甲ACE2與S蛋白RBD的結合進一步證實了穿山甲作為2019-nCoV中間宿主的潛力。該研究論文作者單位來自,華南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廣州動物園、廣東省野生動物救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