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13康復病人檢測呈陽性 粵疾控中心:間歇性排毒現象

兩岸

13康復病人檢測呈陽性 粵疾控中心:間歇性排毒現象
兩岸

兩岸

13康復病人檢測呈陽性 粵疾控中心:間歇性排毒現象

2020年02月26日 15:45 最後更新:16:22

技術上很難區分是活病毒還是死病毒

廣州市政府昨天(25日)在新聞發佈會上,回應針對近期出現的幾宗出院病人測試復陽問題,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感染病中心ICU主任李粵平表示,他們在對出院病例隨訪時發現,病人有13宗,密切接觸者有104個。李粵平指,雖然病例的檢測呈陽性,但從技術上很難區分是活病毒還是死病毒。所以對於病毒的防控,還需要嚴防死守。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據李粵平稱,在隨訪中也發現,與復陽病例密切接觸者檢測也全是陰性。「我們對密切接觸的104個人進行測試發現,現在做出來全部陰性,而且這部分患者也沒有出現症狀再次加重的情況,就是說已經沒有症狀了。大便裏可能帶一點病毒,但是大便中的病毒到底是活病毒還是死病毒,技術上很難區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此外,李粵平提到,由於新冠病毒是新病毒,病人出院後繼續隔離仍有必要。「對於目前的出院病患,現已安排由各區的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安排另一間醫院再對其隔離14天,直到咽拭子和肛拭子連續兩次陰性才能夠回家。」李粵平表示,新病毒會在腸道、下呼吸道待多久還未知,大家仍需要保持敬畏之心。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另一方面,廣東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宋鐵對此表示,新冠肺炎是新發傳染病,我們在不停認識它。肺炎是潛伏性比較長的疾病,有些老年人或者身體差的人肺炎恢復比較差,我們觀察到新冠肺炎也有類似情況,一大部分復陽病例是炎症在吸收過程中,不是臨床的痊癒,所以產生間歇性排毒現象。但這個判斷還在科學取證。

廣東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宋鐵。網上圖片

廣東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宋鐵。網上圖片

從微生物特性,如果一個人感染病毒後會產生抗體。我們發現年輕輕症患者,兩周內就會產生抗體,所以傳播風險低,但一些老年人康復時間長,不斷排毒,可能會成為傳染源。對目前復陽情況,我們判斷還是因為病情、個人體質問題導致沒有完全吸收,臨床極個別病例有帶毒情況,我們也在不斷監測。

港大醫學院及工程學院的跨學科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創新篩選平台,可快速評估新冠病毒變異對疾病嚴重程度的影響,新方法比傳統方法速度提升39倍。

港大醫學院

港大醫學院

研究人員亦專注了解病毒變異如何影響「合胞體」形成,即受感染細胞與未感染細胞融合的過程,這有助識別可能對公共衞生構成重大風險的新興病毒變異株。

通過研究刺突蛋白及其突變,研究人員發現某些變異株,如 Delta變異株,與病毒原始株相比形成較大的合胞體,團隊發現單個K854H突變可將Omicron 變異株轉變為具有高融合能力的變異株。研究又發現一些變異,系統可預測出它們與Omicron和Delta等現有變異株具有相近的變異機率,顯示這些新變異應受監控,因可能在未來病毒演變中出現。

為提高篩選效率,團隊開發了一種根據細胞大小篩選的策略,在更大範圍上將融合和未融合的細胞進行高速篩選;與傳統方法比較,新方法精確度超過80%

團隊還確定兩種已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批准的藥物,可減輕疾病嚴重程度。倉鼠模型實驗顯示,藥物可抑制由刺突蛋白誘導的合胞體形成,並有潛力緩解病情。

團隊認為,新系統不僅有助快速追蹤新冠病毒變異並找出治療方案,還可廣泛應用於各種與細胞融合相關的生物醫學研究,包括癌症免疫療法。而細胞互作平台可系統分析多種病毒的合胞體形成能力,包括愛滋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疱疹病毒科、新冠病毒和其他誘導合胞體形成的冠狀病毒。

團隊期望從這項研究中獲得嶄新方法和深入知識,為治療新冠病毒病症和其他涉及細胞融合的疾病提供新策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