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疾控中心在官方微信公眾號「浙江疾病預防控制」,宣佈「茶水抑制新冠病毒」隨後將文章刪除。

2月26日下午,浙江省疾控中心官方微信發佈了一篇題為《茶水可殺滅並有效抑制細胞內新型冠狀病毒複製》的文章,稱該中心研究人員盧亦愚、馮燕等專家發佈最新研究成果:日常的飲用茶水在細胞水平具有抗新型冠狀病毒的作用。

隨後,浙江省疾控中心辦公室回應稱,由於文章中的數據還未經領導審批,因此刪除該文章。後續有消息會發佈在官方微信。

得出「茶葉抑制新冠病毒」的實驗結果不足為奇

茶水能抑制新冠病毒,該結論如果有科學試驗來支撐,那自然也經得起質疑。問題是,該如何理解這種抑制作用?換句話說,其抑制作用對人們預防新冠病毒感染有無效果?

事實上,大量的研究已經證明,茶葉中的多種物質都有抑制各種病原微生物的作用,現在試驗得出抑制新冠病毒的結果也不足為奇。

宣揚「茶水抑制新冠病毒」的文章中,還提供了數量和濃度關係的分析。從數據來看,茶水處理組新型冠狀病毒的核酸增殖量,比對照組降低了1萬-10萬倍,這只是細胞外的抑制作用,到了人體內是否還有這樣的作用,現在並不知曉。而即便在人體內也能把新冠病毒的核酸增殖量降低1萬-10萬倍,它是否就能讓人有效抵禦病毒的感染,也需要試驗才能獲得。

當然,這類研究未必會以人為試驗對象,以動物為試驗對象也行。細胞外的試驗結果當然可以做,也有意義,但後續的研究跟進才更有意義。那樣才能得出可以指導實際行動的結論,如對感染了新冠病毒的動物進行體內試驗,觀察茶水對病毒是否有抑制作用。

如果條件許可,再進一步對新冠肺炎病人進行隨機雙盲對照研究,看看茶水是否有抑制病毒的作用,是否能減輕癥狀。只有獲得這樣的結果,才能說明茶水在抗禦新冠病肺炎上具有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即便動物和人體試驗證明茶水具有抑制新冠病毒的作用,也還得明確,茶葉中的什麼物質產生了抑制病毒的作用,如茶多酚、兒茶素,還是葉綠素、單寧酸,或者是共同起作用。

如果是能共同起作用,也有個劑量和濃度問題:正常人如果按普通的茶水濃度來喝茶,一天要喝多少杯、要喝多長時間,才能達到明顯的抑制新冠病毒的作用?

保持食物多樣性更利於提高免疫力

現在還沒有研究能回答這個問題,但有些例子可供參照。

西蘭花是公認的「抗癌蔬菜」,美國哈佛醫學院的一個研究團隊對西蘭花的抑癌作用進行了體外細胞試驗和動物(小鼠)試驗,結果都證實了這一點。

西蘭花的抗癌作用雖有體外和動物試驗作為證據,但要達到抑癌效果的劑量和濃度卻非常之大。根據研究數據,一般人必須每天吃下6磅(相當於約2.7千克)的西藍花才有抑癌效果。一天吃5.4斤西蘭花,人們做得到嗎?

目前還不知道,每天要喝多少茶水才能抑制新冠病毒,但可能不會比西蘭花少。

更進一步說,喝茶抗禦病原微生物、抗癌和預防其他疾病的作用,與其他許多食物都差不多,基本上半斤八兩。眼下並沒有更多實錘證明茶葉的抗病毒和抗癌作用比其他食物都好。

因此,不妨以平常心對待,該喝茶還是喝茶,用不著大量喝茶,更不必搶購茶葉。重要的是,要保持食物多樣性,更利於提高免疫力。

連動物試驗還沒過,也沒談「劑量」,就拋出大而化之的“茶水能抑制病毒”結論,顯然有失妥當。“抑制”跟“預防”或“治癒”是兩個概念,拋出“抑制”說法前,顯然有必要考慮到其潛在後果,避免產生誤導,讓人錯把茶水當藥物。

鑒於此,疫情當前,科研人員在下很多結論前,宜慎之又慎,有些結論等有了實錘再拋出也不遲。

「前有雙黃連,現有喝茶水」,若貿然宣佈尚未得到科學驗證的結果,既難言嚴肅與審慎,也容易消解科研機構的公信力。“專家的嘴,公眾的腿”,科學話語當縝密,這點真的不能不慎。

□張田勘(專欄作者)




神州快訊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