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除了呼吸道傳播以外,是否還有其他途徑,這一直是科研人員關心的熱點問題。

2月26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院副院長、眼科學科帶頭人沈曄教授團隊,在《醫學病毒學雜志》(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在線發表了一項研究工作,揭示在研究的新冠肺炎患者樣本中,存在一名結膜炎患者的眼淚和結膜分泌物樣本,在核酸檢測中出現病毒陽性結果。

該研究第一作者為夏建華,共同通訊作者為沈曄、郭東煜。論文第一單位為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沈曄介紹,研究不同的傳播方式,對於把握新冠病毒傳染規律,改進疾病治療方法和防控措施具有重要意義。

浙大科研人員從1月26日至2月9日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確診的30例新冠肺炎患者,對他們的淚液和結膜分泌物混合物開展研究。在第一階段6例樣本研究中,均未發現核酸檢測病毒陽性。團隊果斷認為,已有樣本並不具有代表性與全面性,為此需要延長觀察周期,繼續留在隔離病房開展采樣與研究。

研究團隊在一位新冠肺炎患者身上發現,該病人左眼具有結膜炎症,即新冠引起的紅眼病,而右眼沒有此症狀。而在此前的了解中,該患者入院前無結膜炎。本次研究中的其他患者樣品核酸檢測均為陰性。

「這位患者眼部的差異性非常具有代表性,在征得同意後,我們就研究結膜炎症是否與病毒具有聯系。」通過核酸檢測,浙大研究人員發現患有結膜炎的左眼新冠病毒檢測為陽性,而右眼則是陰性。為確保研究准確性,對兩只眼睛的結膜分泌物做了三次核酸檢查,結果均一致。

目前該患者通過抗病毒綜合治療,整體治愈的情況下,結膜炎症也轉好,再次檢測眼部病毒轉陰。對於患者是如何因新冠病毒發生眼部結膜炎症的,科研人員表示仍在持續研究。

沈曄介紹,通過這項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患者左眼結膜炎與新冠病毒有關;

2、存在眼部傳染新冠病毒的風險;

3、呼吸道可能不是新冠病毒傳播的唯一途徑。

沈曄表示,這項研究的現實意義在於提示醫務人員在檢查可疑病例時,除了佩戴口罩外,還需要佩戴護目鏡。該研究為國家新冠病毒防控相關指南和標准的進一步完善提供科學依據。

「結膜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眼白的最外層,是眼睛與空氣接觸的隔離物,氧氣可以在結膜吸收,參與代謝的屏障功能,其功能正常可以阻斷細菌、病毒等病原體的侵入。」沈曄介紹,新冠病毒是否能找到人體免疫漏洞進入人體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期待通過合作解開謎題。

該研究得到浙江省科技廳重大科技項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