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對無癥狀感染者,鍾南山和曾光這樣說

兩岸

對無癥狀感染者,鍾南山和曾光這樣說
兩岸

兩岸

對無癥狀感染者,鍾南山和曾光這樣說

2020年03月31日 16:03

一般來說,無癥狀感染者的病毒傳播能力要比有癥狀者弱

鍾南山不認為現階段中國存在大量的無癥狀感染者。(圖片來源:CGTN截屏)

在國內連續30天本地確診病例零增長後,河南省3月28日再次出現本地新增新冠感染病例。值得注意的是,流行病學調查發現,這個新增病例帶出了三個無癥狀感染者,再次引發對無癥狀感染者問題的熱議。

最新發現的新增病例王某此前曾在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接觸過當地人民醫院的一名張姓醫生,而張醫生本月中旬與其兩名同事有過就餐接觸。3月25日,郟縣人民醫院在對參與一線抗疫醫務人員體檢中,發現張醫生與另一個同事為無癥狀感染者,該同事為單陽性,3人正在接受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所謂單陽性是指PCR檢測中同一份標本的2個靶標中單個為陽性。

3月27日,浙江省嘉興市上報了一例入境無癥狀感染者關聯病例。3月29日,湖北荊門鍾祥市也通報了新增的一名無癥狀感染者相關情況。儘管國內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人們擔心無癥狀感染者問題會成為新的隱憂。

據3月30日《新聞聯播》,國務院總理、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李克強在小組會議上指出,為防止出現防控漏洞,要突出做好無癥狀感染者監測、隔離和治療。有針對性加大篩查力度,將檢測範圍擴大至已發現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重點地區和人群等。一旦發現無癥狀感染者,要立即按「四早」要求,嚴格集中隔離和醫學管理,公開透明發佈信息,儘快查清來源,對密切接觸者也要實施隔離醫學觀察。他補充,要抓緊在疫情重點地區抽取一定比例樣本,開展無癥狀感染者調查和流行病學分析,研究完善防控措施。

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有關無癥狀感染情況正在調研。“確實這是一個問題,我本人認為無癥狀感染肯定會排毒的,大家正在努力工作,把這個數近期相關部門有望將無癥狀感染者的統計數據向社會公開,並建立起發現一例通報一例的制度。

3月27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一場研討會上表示,無癥狀感染者是中國進入疫情防控「下半場」的一類重要監測目標,因為這類患者具有傳染的可能性,如果沒有被及時發現和隔離,就存在社區傳播的隱患。

無癥狀感染者帶來的風險有多高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原院長姜慶五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很多傳染病都存在隱性感染者。但這個比例在不同傳染病中有所不同。有些傳染病隱性感染很高,這種疾病在看起來只有一兩例的時候,在人群中卻已經傳播到相當大的範圍了,對其正面圍堵通常難以起效,這類傳染病最典型的例子是小兒麻痹症,無癥狀感染者比例高達90%~95%;另一種則相反,這種通常是一些烈性傳染病,比如鼠疫、SARS。

在新冠肺炎中,無癥狀感染者這個群體規模究竟有多大?最引人注目的數據來自華中科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鄔堂春團隊3月6日在醫學論文預印本平台medRxiv網站發佈的論文。

該篇論文分析了武漢市衛健委法定傳染病報告系統中,截至2月18日接近6萬例實驗室確診新冠肺炎病例數據。通過建模分析估計,鄔堂春得出結論:武漢市至少59%的感染病例是未被發現的,其中可能包括無癥狀和癥狀輕微的病例。他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解釋,這個結果是他的團隊基於最保守的模型預測出來的,並沒有進行實際的流行病學調查。

一個可參考的流調數據來自2月17日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組在《中華流行病學雜誌》上發表的大規模流調論文,文章提到,截至2月11日中國疾控中心共收到國內報告病例72314例,含有889例無癥狀感染者,比例約佔1.2%。

在一些歐美國家,輕症和無癥狀感染者沒有被大規模檢測和隔離,用姜慶五的話說,「放棄了主動防禦隱形感染。」韓國在疫情早期就開展了大規模檢測,韓國疾控中心主任鄭銀敬在3月16日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韓國目前的無癥狀病例明顯高於其他國家,這可能是由於我們進行了廣泛的檢測。”截至3月18日,韓國已經進行了近30萬次檢測。在韓國疾控中心報告的無癥狀病例中,有20%以上的感染病例在出院前仍無癥狀。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國家衛健委新冠肺炎專家組成員王廣發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指出,無癥狀感染者實際上有兩類,一類是真正的無癥狀感染者,就是自始至終沒有出現癥狀,也可以叫做隱性感染;另一類屬於發病的早期,亦即潛伏期,還沒有表現出癥狀,但是核酸檢測已能發現感染。他說,實際上在臨床觀察會發現,大部分人最終還是會出現癥狀,真正屬於隱性感染的病人非常少,大概是1%左右的比例。

了不同的數據,相互之間有一定的差別,所以現在無癥狀感染者在整個人群中的比例並不清楚。”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郝元濤做了這麼一個計算題:假定無癥狀感染者在人群中的比例為20%~30%,而且他們具有傳染性,這些人作為隱蔽的傳染源就會再傳染給別人,那麼,現在新公佈的確診病例就不會像現在這麼少。因此反推來看,目前人群中無癥狀感染者人數不會多。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近日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他不認為現階段中國存在大量的無癥狀感染者。如果有的話,這些無癥狀感染者一定會把病毒傳染給其他人,使得中國新冠肺炎確診人數更高,但實際上,近段時間確診人數卻在下降,一些省份已經零增長。姜慶五也持類似看法,他肯定隱性感染者的存在,但比例不會很高,而且對目前的防控影響不大。

武漢衛健委3月23日發佈的公告指出,無癥狀感染者也可成為新冠傳染源,具有一定的傳播風險。對此,郝元濤解釋說,無癥狀感染者的傳染性強度與兩個因素有關:病人病毒載量的高低以及他是否有一些有助於病毒排出的癥狀。一些研究發現有癥狀和無癥狀感染者的病毒載量差別不是很明顯,但是有癥狀的人有比較明顯的咳嗽、打噴嚏這些動作,病毒容易從體內排出來。

已有多項研究試圖比較感染者在不同疾病階段、有無癥狀時的新冠病毒載量。比如,義大利學者對1月中旬至3月8日之間倫巴第大區的5830個確診病例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有癥狀與無癥狀者病毒載量差別不大。該論文3月20日發表在預印平台arXiv上。

「一般來說,無癥狀感染者的病毒傳播能力要比有癥狀者弱。」國家疾控中心首席流行病學家曾光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呼吸道傳染病的共同特點是越發熱、越咳嗽的病人,傳播力越強,噴嚏當中有飛沫,而發熱正是由於病毒在體內大量繁殖。

不納入確診不要緊,關鍵是監測和隔離

根據世衛組織發佈的《人感染2019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2019冠狀病毒病的全球監測》,「無論有無臨床體征和癥狀,經實驗室確診感染新冠病毒者」均為確診病例。然而,中國第三版防控方案卻規定,在病例網路直報系統中,診斷的所有新冠病例分別選擇疑似病例、確診病例、陽性檢測三種情況進行報告,其中輕症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統一選擇「陽性檢測」報告。亦即無癥狀感染者並不屬於確診病例。

2月7日發佈的第四版防控方案中,「陽性檢測」類病例僅包含無癥狀感染者,而輕症患者則被划到了確診病例。此後,無癥狀感染者既不屬於確診病例,也不在每日疫情中通報。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曾益新2月14日在新聞發佈會上解釋說,按照疫情發佈相關規定,僅對外公佈疑似和確診病例,“無癥狀感染者不屬於病例,不需對外公佈。”

3月23日,武漢市衛健委這樣解釋無癥狀感染者感染者不納入確診病例:因無臨床表現,無癥狀感染者需要集中隔離14天並做進一步的檢測來進行判斷,隔離期間如果出現了癥狀,則將其作為確診病例報告並公佈。

實際上,一個月前,關於無癥狀感染者為何不按確診患者來報告和公佈的問題,就已經引發了廣泛討論。當時的一個導火索是,2月9日,黑龍江省衛健委在疫情速報時提到,國家衛健委2月8日在確診病例中核減了該省13例無癥狀感染者。

姜慶五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中國對病例的管理比較嚴格,就算是無癥狀感染者,也還是把它給管住了,但從管理上來說,病例類別應該越精簡越好,否則有些人今天可能沒癥狀,明天又出現癥狀,如何分類?對癥狀表現的度又如何把握?

「納不納入確診都可以,最關鍵的問題是,這些人被管起來沒有?」曾光說。郝元濤也表示,更應該關心的是對這群人的管理,有沒有起到阻斷傳染的效果。對於檢測結果為陽性的無癥狀患者,現行防控方案都有14天的隔離期和監控。第四版新冠肺炎防控方案中規定,無癥狀感染者需集中隔離14天,或隔離7天後核酸檢測陰性可解除隔離;2月21日更新的第五版防控方案更為嚴格,在集中隔離14 天基礎上,原則上連續兩次標本核酸檢測陰性後才可解除隔離。

無癥狀感染者除非通過大規模的人群篩查,否則很難發現。多位專家指出,可行而且實際上採用的監測途徑,是在追蹤確診病例密切接觸者的流行病學調查過程中找到這些無癥狀感染者。王廣發說,「無癥狀感染者追蹤難度是比較大的,但是如果我們保持警惕,做好確診者的密切接觸者調查,也是沒有問題的,因為這類感染者畢竟人很少。」

曾光還指出,劃為確診可能就佔用更多的醫療資源和床位,而且給無癥狀的人帶了一個有病的帽子。比如,在第三版防控方案中,就提到如果當地發生強度較大流行,醫療資源緊張時,輕症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可採取居家治療和觀察。

2月20日,《自然》雜誌撰文對中國不報告無癥狀感染者的現象進行了討論。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傳染病免疫學家和流行病學家邁克·米納認為這種做法不利於建立模型並了解新冠肺炎的傳播範圍。不過他補充說,中國可能是優先治療發病患者,並實施隔離措施,而不是計算傳播動力學。「從臨床角度來說,把無癥狀感染者排除在確診病例數據中也是有道理的,因為沒有癥狀的人不需要臨床治療。」

王廣發解釋,沒有出現癥狀者,實際上機體沒有什麼嚴重的損害,也沒有有效的藥物治療,但是要密切監測患者的癥狀,因為一些無癥狀感染者實際上是處在疾病的潛伏期,一旦出現癥狀就需要對其像病人一樣處理。另外就是要做好隔離,避免他們把病毒傳染給別人。他補充說,「不是因為分類了才採取相應的醫療措施,而是根據實際需要。重症病例需要積極治療,輕症和無癥狀的人可以就先觀察。」

儘管多位專家認為無需擔心無癥狀感染者引發疫情二次暴發,但從科學地認識這個疾病以及為日後防控提供決策支持來說,他們都建議進行相關的血清抗體流行病學調查。王廣發也建議,要在人群中抽樣進行抗體檢測,即便痊癒後的感染者也會留下抗體,所以這種調查能了解有多少人真正感染過新冠病毒,但他表示並不知道自己的意見是否被採納。

「在武漢地區,抗體抽樣調查是完全可操作的。這也是武漢應該完成的,因為除武漢之外,沒有其他地區可以完成。這樣的調查對武漢、對國家都很有意義,只要有可能性,即使砸鍋賣鐵也應該做。」姜慶五強調說。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往下看更多文章

謝鋒指對「台獨」沒妥協餘地 促美落實一中原則

2024年01月10日 08:37 最後更新:08:37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應邀在卡特中心紀念中美建交45周年研討會上發表視像演講。

謝鋒指出,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台獨」與台海和平水火不容,對於「台獨」分子,中國政府沒有妥協的餘地。美方應該以實際行動遵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將美國領導人不支持「台獨」、不尋求把台灣問題作為遏制中國工具的表態落到實處,與中方一道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和中美關係大局。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應邀在卡特中心紀念中美建交45周年研討會上發表視像演講。中國駐美大使館網站圖片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應邀在卡特中心紀念中美建交45周年研討會上發表視像演講。中國駐美大使館網站圖片

在談到中美關係時,謝鋒指中美關係從來就是建立在承認彼此不同和尊重彼此核心利益的基礎上,分歧差異不應該成為阻隔中美交流合作的攔路虎。競爭應該是講規則的公平競爭,而不能是你死我活、零和博弈的惡性競爭,更不能以競爭為名剝奪他國正當發展權益。國家與國家的競爭應該是田徑賽,而不是拳擊賽。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