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任鴻)3月30日15時,西昌市瀘山發生森林火災,直接威脅馬道街道辦事處和西昌城區安全。火災發生後,省州縣先後組織2000餘人開展撲救。不幸的是,3月31日凌晨,在趕往火場路上,風向忽變,寧南縣18名專業撲火隊隊員以及當地一名嚮導被大火包圍,最終遇難。

風向為何突變?這樣的情況能否避免?記者專訪了原國家森防指專家組成員、森林與草原防火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王高潮。

3月31日深夜,四川西昌市森林火災瀘山景區火點借風力復燃。圖為西昌瀘山景區內的火點借風力復燃。中新社記者 劉忠俊 攝

 問:森林火災可不可以不撲救?

王高潮:我們提倡「有火就打」,盡量減少森林資源的損失。因為森林資源被破壞影響的是整個生態環境,引起氣候變化、水土流失等。特別是在川西地區,山很高、土層很薄,植被要恢復起來很難,長出小樹甚至都要十年時間。因此,森林火災防滅工作十分重要。

但我們講的「有火就打」並不是說打火的時候直接往前沖。森林火災撲救危險係數高,要講究戰術,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開展撲救工作。一方面是提倡「打早打小打了」;另一方面提倡,要多用間接滅火的方式展開。

問:風向為何會突變?

王高潮:川西地區,三四月份都是旱季,風乾物燥。涼山地處四川盆地向雲貴高原過渡地區,這裏山很高、溝很深,容易起大風且風向本來就多變。

而在森林火災發生之後,燃燒物產生的熱空氣上升後,冷熱空氣對流,極易「擾亂」風向,再加上複雜的地形變化,風向很容易突變。

 問:風向突變帶來的危險可否避免?

王高潮:一般來講,我們提倡夜間打火,從凌晨五六點開始打到第二天十點前結束。因為夜間打火風要小一些,同時,地上濕度大,利於撲火。但夜間打火也有其危險性,這時候,指揮員的經驗就很重要了。

比如溝谷地形,原則上要隨著火的尾部和兩翼來打,不可在上風向的區域打。在打火的過程中,要留好退路,比如在樹林比較少的地方燒出一個安全區,作為緊急避險的地方。同時,觀察哨特別重要,比如發現遠處五六百米外已經形成了樹冠火,就應該撤離避險,而不是繼續前進。

總之,一方面從戰術訓練部署上來盡量減少風向突變帶來的危險。另一方面,撲救川西高山林區森林火災,要堅持直接滅火與間接滅火相結合,複雜地形和氣象條件多變地區更要以間接滅火為主,才能有效撲滅森林火災,確保撲救人員人身安全。




神州快訊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