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大流行之後 就是大反華了

博客文章

大流行之後 就是大反華了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大流行之後 就是大反華了

2020年04月03日 18:10

我小時候超級頑皮,回想唸中一的時候,差不多天天中午被老師召去教員室見老師,為這樣或那樣的行為解話。

有一個情境印象很深,有一天「如常地」走上樓梯去見老師,走著走著,腳步特別沉重,因為那天是星期五,頭4日已用了4個藉口解釋為何無交功課,從阿媽生病到不記得帶,種種藉口用盡,今天還可以用什麼新藉口呢?但萬變不離其宗,總之「自己無錯,都是其他人的錯」。

可惜中二成績太差,搞到留班,最終痛改前非,否則我保留這種「人人都有錯,只係我無錯」的「良好習慣」,說不定我可以當美國總統、英國首相了。

英美疫情嚴峻,但英美官員毫不介意地繼續吹風,話全因中國隱瞞疫情,所以出現全球大流行,你夠膽吹,就有人信了。那怕這種推卸責任的行為,只等如我12歲做小頑童時的習慣。

繼美國總統特朗普、國務卿蓬佩奧等美國政要公開指責中國沒有公開實際疫情之後,英國有高層官員亦開始公開發出類似的聲音。在英國廣播公司BBC周日(3月29日)的政論節目Andrew Marr Show中,英國保守黨重臣之一、內閣辦公室部長高文浩在被問及英國政府應對疫情的凖備工作時說, 中國方面的報告沒有清楚地說明疫情的規模、性質和傳染性。

另外英國執政保守黨高層人物之一,曾擔任過保守黨領袖的前工作與養老金大臣伊恩·鄧肯·史密斯在《星期日郵報》上發表文章,呼籲英國重新思考與中國未來的關係。史密斯更呼籲,在疫情結束後,西方應該聯手對抗中國,把一些工業生產撤出中國。

英國《星期日郵報》亦引述英國政府內部消息來源稱,英國政府高層對中共就病毒散佈虛假消息、限制大量防護醫療設備出口等,感到非常憤怒。

若大家不善忘,應該記得英國首相約翰遜不久前還在大講「群體免疫論」,要放任疫情擴散,讓人人可有免疫力。結果因為這種自願棄守的策略,令英國疫情失控,這種策略是中國教的嗎?

英國以外,歐盟亦興起反華的聲音,原因很諷刺,因為中國「過份熱情」地去幫助意大利等水深火熱的國家。在歐洲疫情爆發的初段,特別在意大利,疫情異常嚴重,中國一條心幫助意大利,送贈了大量物資,並派出醫療專家幫助當地,獲得了意大利政府和當地民眾對中國由衷的感激,全國都響起熱烈的「感謝中國」之聲。

這些場面,看在歐洲大國德國及法國的眼中,卻很不是味兒。在疫病爆發之初,歐盟大國抱著「各家自掃門前雪」的心態,德國更曾多次截留從外國途經德國的醫療物資。到了中國援助意大利等國家越演越烈的時候,才激發起德國的關注。德國其後改弦更張,開放與意大利靠近的醫院,接收意大利的重症病人。法國總統馬克龍接受訪問的時候,直言媒體將中國及俄羅斯援助意大利的新聞誇大了,說歐盟其實也有援助意大利。

歐盟表露不滿後,近日在歐洲各國開始出現中國口罩不達標的聲音,與其說是中國產品的質量問題,更可能是政治問題。

至於美國,總統特朗普和習主席通電話後,特朗普攻擊中國的態度略為收歛,但美國政府的機器停不了。美國傳媒引述消息人士指,根據情報當局向白宮提交的機密報告,中方隱瞞中國內地疫情,包括漏報確診及死亡總數,更有不具名美國官員以「做假」來形容有關數據。

美國疫情還在一州一州地擴散,疫情未定,已在轉移戰敗的罪責。可以想像,若最終大流行過去之後,就是大反華浪潮到來了。這場疫症可謂百年不遇,人家英美歐制度如此健全,當然不會承認自己決策出錯、防控不力出事,一定是你中國的問題。這隻死貓,中國吃定了。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不讀書,就輸在起跑線

2024年04月18日 18:35

我認識很多家長經常在探求如何為子女考進名校的方法,以為進了名校,就可以贏在起跑線,是通向成功的捷徑。

我愛做田野調查,有時與一些成功人士吃飯閒聊時,總會了解一下他們成功的因素是什麼,發現成功人士是否出身名校只是一半一半,讀普通學校甚至「雞校」的名人,所在多有。另一個有趣發現,成功人士通常都很有好奇心,知識面廣博,較多人有一個特性,就是都喜愛讀書。

第一,犬父無虎子。很多家長認為入名校可以確保成功,經常講「阿仔阿女,你要勤力啲讀書,考間好學校」。但爸媽講這幾句話時,可能自己正在打機或煲劇。亦有很多父母一放假就去旅遊玩樂,但就逼子女讀書。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父母是他們模仿的主要對象,那怕是多反叛的孩子,很諷刺地他們只是在重複父母的行為模式。不愛讀書的爸媽,怎能叫孩子讀書呢?

第二,大學小學化。智能手機普及,令讀書的風氣銳減,因為用手機作各種消閒娛樂的時間大幅增加,人總不能靜下來,更沒有興趣看書。20年前我曾在大學兼職教書,已經發覺當時學生開始無甚好奇心,上堂提問的只是少數。學生不帶著問題進課堂,能夠從課堂拿到東西走的人就很少了。

現在大學生可以對老師評核,老師為了遷就學生,就用學生最適應的方法,不只上課有PowerPoint(簡報),而且寫得極其詳盡,還將詳細的PowerPoint發給學生, 課堂上包括什麼書本的知識,PowerPoint有一兩版介紹重點,大學生不用讀原著,考試前只要背好PowerPoint,就可以攞A。更有甚者,由於學生不提問,有大學老師為了鼓勵提問,就會向提問的學生派貼紙,下課時就叫學生把貼紙貼在名單上,就可以加學生上課的參與分。提問派貼紙,恐怕是一種對小學生的教學方式,但這就真實地出現在本港著名大學的課堂當中。我不怪老師,他們也只是適應現實,尋找最有效的教學方法。但大學小學化,的確是一個嚴重問題。

學生讀書少、知識水平低、思想深度淺,將來不要說成功,就想解決工作時遇上的實際難題,也不容易。因為要破解真實的難題,和上學背PowerPoint攞高分的方式很不一樣。我就聽過真實的例子,即使拿一等榮譽的名牌大學畢業生,開始工作時也是完全手足無措,因為他根本完全沒有解難的經驗,亦都很不適應不是背書就可以攞A的實際工作環境。

第三,好奇就會贏。人類進步源於有好奇心,想改變現有的生活,所以研究改善現有生活的方法。猩猩知道椰殼裏有很好味的椰汁椰肉,但椰殼很堅硬,不知道怎樣打開它。不知從哪時開始,一隻猩猩發明了用石頭硬敲椰殼的搵食方法,成功吃到美味的椰子肉,其他猩猩爭取倣效。之後代代相傳,用石頭敲碎堅果,就是小猩猩成長時可能要花幾年才學習到技巧。第一隻打破椰殼的猩猩真的很有好奇心,其他猩猩靠的是學習。

我自己從小就喜歡歷史,那時候心中經常問兩個問題,第一,為何日本1868年的明治維新可以成功,中國1898年的百日維新卻失敗呢?第二,為何中國共產黨被國民黨兩次圍剿,人數所剩無幾,最後竟然可以以少勝多,成功打敗國民黨解放全中國呢?我看很多書籍,為這些問題尋找答案。

我讀大學的時候,中大學生會在一本送給學生的記事本的封面上,印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相信現在已經很少人有這種情懷,但總可以「為成就人生而讀書」。

政府已經將4月23日定為「全民閱讀日」,由20號開始就有一連串「香港悅讀周」活動,希望爸爸媽媽 可以和孩子一起,拿起一本書,一起讀一讀。孩子的成功人生,將會由閱讀開始。成年人當然還可以有N種愛讀書的理由。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