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停課在家常睇電腦易焦慮 12歲以下每日不應超過2小時

生活事

停課在家常睇電腦易焦慮 12歲以下每日不應超過2小時
生活事

生活事

停課在家常睇電腦易焦慮 12歲以下每日不應超過2小時

2020年05月11日 08:43

不要機不離手~

GETTY圖片

GETTY圖片

留家避疫期間,除了食飯和睡覺之外,孩子們花費最多時間就是在學習和遊戲之上。看電視、看電腦、玩平板手機,似乎小朋友每日的生活,總是離不開電子屏幕。家長是應該要學會如何控制,子女使用電子屏幕產品的時間,一方面防止他們過分沉迷,另一方面保護他們的視力。

美國聖地牙哥州立大學(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與喬治亞大學(University of Georgia)就曾發表研究報告指出,兒童過度使用電子屏幕產品,會更容易誘引發心理健康問題。譬如他們發現年齡界乎2至17歲的兒童青少年當中,如果每天觀看電子屏幕超過7小時,患上焦慮、抑鬱的機會比每天只用1小時高出2倍。所以,家長有必要從小控制子女使用電子屏幕產品的時間。

GETTY圖片

GETTY圖片

兒科專科醫生張傑解釋,所謂「控制時間」的原則是,在近距離觀看一些螢光幕或書本之類的東西時,眼睛肌肉和控制晶體的肌肉是處於繃緊的狀態。如果小朋友長時間習以為常的話,就會可能造成假性近視,之後有機會慢慢演變成真正近視。所以,最理想的處理的方法就是,減少小朋友的眼睛肌肉,長期處於這種收緊的狀態,方法就是限制觀看電子屏幕產品的時間。

GETTY圖片

GETTY圖片

世界衛生組織在去年4月就曾發表指引,表明1歲以下的幼兒應該要完全遠離電子屏幕,而2至4歲的幼童則每日最多1小時。為了孩子的眼睛健康,張醫生就建議家長可以嘗試參考以下準則,控制子女每日觀先電子屏幕(電視、電腦、手提電話等)的時數:

0-2歲 1小時

2-5歲 1小時

5-7歲 1.5小時

7-12歲 2小時

GETTY圖片

GETTY圖片

張醫生亦明白,要避免讓小朋友過量使用電子屏幕,其實有一定難度,所以他為家長作出了以建議:

1. 根據年齡,盡量跟隨專家、世衛的建議使用時間。

2. 可以的話,多去戶外走走。用最自然的方法或途徑去讓眼睛可以看遠距離的東西。

3. 學習閱讀正常的書本,以代替只看電子產品。

4. 設定看電子產品的規矩和守則,讓全家人都遵守。

5. 用其他傳統的娛樂方法去減少電子用品使用時間,例如填顏色、畫畫。

病患聲稱手術後醒來後被「鬼壓床」無法動彈,台灣麻醉科醫生揭背後原因係...

示意圖

示意圖

病患聲稱手術醒來後被「鬼壓床」動彈不得

在醫療實踐中,被全身麻醉後的病患在手術醒來時,偶爾會出現一種被稱為「鬼壓床」的狀態,病患在經歷這種狀態後,描述其過程是「吸不到氣、說不出話、張不開眼、動彈不得」。

台醫生解釋「鬼壓床」由肌肉鬆弛劑剩餘影響所致。

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麻醉科的王逸萍醫生解釋說,在進行術前訪視時,經常會聽到病患分享「鬼壓床」這類經驗。她指出,這種症狀多由於肌肉鬆弛劑的剩餘影響所致。這類藥物在手術過程中使用,可以讓手術部位的肌肉得到適當放鬆及靜止,防止不自主的肌肉活動而干擾手術進行。然而,肌肉鬆弛劑的副作用可能會導致病患在甦醒後經歷呼吸困難和肌肉無力的情況,這種情況即是病患所指的「鬼壓床」。

示意圖

示意圖

利用肌肉張力監測儀器掌握病患肌力回復情況可減少麻醉副作用

為了減少這些副作用,除了醫生會在手術後給予病患肌肉鬆弛劑的回復劑外,現代醫學亦提供了肌肉張力監測儀器,以監控病患的肌力回復情況。這些監測儀器,例如非侵入性的攜帶型設備,能通過病患手部神經的電刺激,測量手指的肌力運動情況,幫助醫生評估病患肌肉張力的回復狀態。

示意圖

示意圖

醫生應在術前和病患溝通以製訂最適合的麻醉計劃

王醫生強調,使用這些監測儀器不僅能在手術中幫助醫生監測病患肌力放鬆的程度,還有助於提高手術的順利性和安全性。此外,醫生在術前訪視中與病患進行討論及溝通,然後根據過去的麻醉經驗來定制一個最適合的麻醉計劃,這種預防性的措施可提高病患的麻醉安全性。

示意圖

示意圖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