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美最新研究﹕猴子染疫後產生抗體 疫苗有望成功

大視野

美最新研究﹕猴子染疫後產生抗體 疫苗有望成功
大視野

大視野

美最新研究﹕猴子染疫後產生抗體 疫苗有望成功

2020年05月21日 18:00 最後更新:18:14

喜訊!

正當各國科學家致力研發疫苗之際,兩項以猴子為對象的研究報告,為人類尋找方法對抗新冠肺炎病毒帶來希望。其中一項研究發現,恒河猴感染了該種病毒及出現病癥後,體內產生有保護作用的抗體,數天後康復。另一項研究,則利用仍在試驗中的候選疫苗注射入恆河猴體內,令牠們產生有保護作用的抗體。

AP圖片

AP圖片

這兩項研究報告都在《科學》雜誌內發表。其中一份報告的作者、美國波士頓病毒及疫苗研究院院長巴魯奇表示,這兩項研究工作十分重要,因為人類感染了新冠肺炎後能否自動產生抗體及免疫力,科學家仍然所知不多。

第一項研究由巴魯奇和他率領的團隊進行,對象為9隻成年恆河猴,故意讓牠們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牠們都出現病癥。專家發現猴子體內出現有保護作用的抗體,數天後陸續痊癒。

研究指猴子能產生對抗新冠病毒抗體。資料圖片

研究指猴子能產生對抗新冠病毒抗體。資料圖片

為了證明牠們已經擁有免疫力,科學家在35天後再次讓牠們接觸該種病毒,進行所謂「再挑戰」的測試,那些恆河猴再沒有出現病癥,顯示牠們不再受到感染。

不過,研究團隊警告稱,他們需要進行更進一步的研究,了解猴子感染病毒和人類感染病毒的異同,才可作出結論。

新冠肺炎原形。AP圖片

新冠肺炎原形。AP圖片

第二項研究由亞裔病理學家 Jingyou Yu 和他的團隊進行,替35隻成年恆河猴注射仍在試驗中的候選疫苗,觀察牠們的反應。6周後,牠們再度獲安排接觸新冠肺炎病毒,結果發現牠們血液中的抗體數量,足以對抗病毒。

同樣,科學家強調需要進行更進一步的研究,才可確定疫苗發揮保護功效可以維持多久,以及了解替人類注射疫苗的理想份量。

AP圖片

AP圖片

港大醫學院及工程學院的跨學科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創新篩選平台,可快速評估新冠病毒變異對疾病嚴重程度的影響,新方法比傳統方法速度提升39倍。

港大醫學院

港大醫學院

研究人員亦專注了解病毒變異如何影響「合胞體」形成,即受感染細胞與未感染細胞融合的過程,這有助識別可能對公共衞生構成重大風險的新興病毒變異株。

通過研究刺突蛋白及其突變,研究人員發現某些變異株,如 Delta變異株,與病毒原始株相比形成較大的合胞體,團隊發現單個K854H突變可將Omicron 變異株轉變為具有高融合能力的變異株。研究又發現一些變異,系統可預測出它們與Omicron和Delta等現有變異株具有相近的變異機率,顯示這些新變異應受監控,因可能在未來病毒演變中出現。

為提高篩選效率,團隊開發了一種根據細胞大小篩選的策略,在更大範圍上將融合和未融合的細胞進行高速篩選;與傳統方法比較,新方法精確度超過80%

團隊還確定兩種已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批准的藥物,可減輕疾病嚴重程度。倉鼠模型實驗顯示,藥物可抑制由刺突蛋白誘導的合胞體形成,並有潛力緩解病情。

團隊認為,新系統不僅有助快速追蹤新冠病毒變異並找出治療方案,還可廣泛應用於各種與細胞融合相關的生物醫學研究,包括癌症免疫療法。而細胞互作平台可系統分析多種病毒的合胞體形成能力,包括愛滋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疱疹病毒科、新冠病毒和其他誘導合胞體形成的冠狀病毒。

團隊期望從這項研究中獲得嶄新方法和深入知識,為治療新冠病毒病症和其他涉及細胞融合的疾病提供新策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