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停課在家太耐 4招助小童收拾心情返學去

生活事

停課在家太耐 4招助小童收拾心情返學去
生活事

生活事

停課在家太耐 4招助小童收拾心情返學去

2020年06月02日 08:49 最後更新:06月05日 12:03

要收拾心情返學喇~

GETTY圖片

GETTY圖片

本地新冠肺炎疫情緩和,教育局早前宣佈分階段復課,中三至中五於5月27日復課,小四至中二於6月8日復課,幼稚園K3至小三於6月15日復課。面對突如期來的「長假期」,相信不少小朋友早已玩到心散,加上作息不定時,要收拾心情重新上學的確並非易事。

童心苗兒童成長發展中心創辦人,臨牀心理學家饒方莉就指出,小朋友相隔一段長時間重新上學,心情或多或少都會覺得緊張,適應上亦會有一定轉變。她指出,小朋友的心情很大可能是複雜的,譬如會既開心又緊張,因此提醒家長要在這段時間,注意他們的情緒。

GETTY圖片

GETTY圖片

幫助孩子收拾心情準備復課:

1. 心理準備

告知小朋友開學的日子,循序漸進讓他們開始跟隨學校時間表生活,譬如慢慢將起牀與睡覺的時間調整。

2. 製定時間表

家長可以模擬學校的課堂生活,在家中製定時間表,例如訂立指定的起牀和睡眠時間。在午間就可以自行製定活動,模擬在學校上課的不同環節,例如可以設立小息環節、午飯時間,亦可以向小朋友分發e-learning功課,模擬在學校上課做習作的情景。「製訂一個恆常的時間表給小朋友的同時,家長亦要循序漸進,不可以一下子扭轉原有的生活。譬如原先11點起身,可能慢慢一星期後就推早至10點,再之後一星期才推早至9點。」

3. 視覺提醒

家長可以預備一塊白板,將時間表清楚寫明在上面,作為提醒之用,放在一個當眼的地方,例如小朋友的書枱面前。

4. 獎勵計劃

如果小朋友能夠乖乖按時間表完成白板上的活動,家長就可以在旁邊貼貼紙或打星星作記錄,讓他們知道自己能夠完成時間表上的任務,建立滿足和成功感。與此同時,小朋友儲夠一定的貼紙或星星,家長可以讓他們兌換喜愛的玩具或小禮物。針對年幼的小童,家長應盡可能採用即時的獎勵計劃,每天都為他們安排獎勵,不要儲夠一星期才分發獎勵。至於較年長的小童,家長可以安排每日和每星期的獎勵。如果他們能夠一星期累積足夠的星星、貼紙,家長就可以讓他們換領一份大獎。

GETTY圖片

GETTY圖片

饒方莉指出,部分小朋友對於復課可能會出現以下反應:睡眠質素轉差、發惡夢、翌日很早醒來,亦有部分小朋友會發炆、發脾氣,另外有些小朋友則可能會出現胃痛、肚痛、肌肉痛等等。家長緊記要時刻留意他們的情況,有需要提高警覺,父母可以跟子女傾談,解釋讓他們知道,慢慢去重新適應和融入新的校園生活。

家長亦可以透過親子靜觀訓練,幫助小朋友減壓。譬如家長可以透過身體掃瞄,讓小朋友感覺自己的身體,處理壓力。饒方莉指出,根據親子靜觀小組的臨牀經驗,家長的參與非常重要,因為會可以更有效幫助小朋友持之以恆進行靜觀訓練。同時,當小朋友遇上壓力時,他們腦部的前額葉透過恆常的靜觀練習會有更好的腦神經連結,去調整情緒。她建議家長可以在疫情這段時間,報讀一些網上靜觀訓練課程,或者閱讀相關的書籍,與小朋友一同學習靜觀訓練,為未來作好準備。

GETTY圖片

GETTY圖片

以下是醫院管理局網站分享的一些靜觀訓練,不妨參考一下:

1. 身體掃描

藉著呼吸的流動將注意力有系統地帶進身體的各個部位,帶著好奇和開放的態度去體驗身體各個部分的感覺,藉以鼓勵我們在當刻與身體建立更親密和友善的關係。

2. 靜觀伸展

在一系列柔軟的瑜伽伸展動作中,我們會把注意力帶入身體在動作中所產生的經驗裏。進行這個練習時,我們抱著一種開放和感興趣的心態,去感覺並溫柔地探索自己的極限。

3. 靜坐靜坐

的時候,我們會先將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對自己的一呼一吸保持著清醒的覺察。隨著呼吸慢慢地穩定下來,我們會將注意力逐漸地擴展到觀察整個身體的感覺,或一些有強烈感覺的身體部分;我們也會在靜坐時觀察其他當刻的經驗,例如思想、情緒、聲音等。

4. 靜觀步行

這個練習是訓練自己專注在走路時對身體的覺知上。在走動的過程中,用心去感覺每一步,覺察步行中每一個動作和轉變;重點是將注意力專注在此時、在此地、在這一步當中。

Ohpama授權轉載

病患聲稱手術後醒來後被「鬼壓床」無法動彈,台灣麻醉科醫生揭背後原因係...

示意圖

示意圖

病患聲稱手術醒來後被「鬼壓床」動彈不得

在醫療實踐中,被全身麻醉後的病患在手術醒來時,偶爾會出現一種被稱為「鬼壓床」的狀態,病患在經歷這種狀態後,描述其過程是「吸不到氣、說不出話、張不開眼、動彈不得」。

台醫生解釋「鬼壓床」由肌肉鬆弛劑剩餘影響所致。

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麻醉科的王逸萍醫生解釋說,在進行術前訪視時,經常會聽到病患分享「鬼壓床」這類經驗。她指出,這種症狀多由於肌肉鬆弛劑的剩餘影響所致。這類藥物在手術過程中使用,可以讓手術部位的肌肉得到適當放鬆及靜止,防止不自主的肌肉活動而干擾手術進行。然而,肌肉鬆弛劑的副作用可能會導致病患在甦醒後經歷呼吸困難和肌肉無力的情況,這種情況即是病患所指的「鬼壓床」。

示意圖

示意圖

利用肌肉張力監測儀器掌握病患肌力回復情況可減少麻醉副作用

為了減少這些副作用,除了醫生會在手術後給予病患肌肉鬆弛劑的回復劑外,現代醫學亦提供了肌肉張力監測儀器,以監控病患的肌力回復情況。這些監測儀器,例如非侵入性的攜帶型設備,能通過病患手部神經的電刺激,測量手指的肌力運動情況,幫助醫生評估病患肌肉張力的回復狀態。

示意圖

示意圖

醫生應在術前和病患溝通以製訂最適合的麻醉計劃

王醫生強調,使用這些監測儀器不僅能在手術中幫助醫生監測病患肌力放鬆的程度,還有助於提高手術的順利性和安全性。此外,醫生在術前訪視中與病患進行討論及溝通,然後根據過去的麻醉經驗來定制一個最適合的麻醉計劃,這種預防性的措施可提高病患的麻醉安全性。

示意圖

示意圖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