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美國白宮發520聲明政策轉向 要跟中國殊死一搏 但仍留有活門

博客文章

美國白宮發520聲明政策轉向  要跟中國殊死一搏 但仍留有活門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美國白宮發520聲明政策轉向 要跟中國殊死一搏 但仍留有活門

2020年05月24日 13:02 最後更新:18:07

5月20日,白宮發表對華戰略方針,但奇怪的是,媒體並不注意,很少報道。美國正式承認這幾十年的中國「接觸政策」失敗,美國轉向全面遏制中國,美國會採取公開施壓的方法,遏制中國在經濟、軍事、政治等多領域的擴張。

這份長達20頁的檔案名稱是《美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戰略方針》(United StatesStrategic Approach 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特朗普總統已經在5月19日簽字,白宮在5月20日遞交國會。

白宮向國會提交對華戰略方針報告的信件。

白宮向國會提交對華戰略方針報告的信件。

1 . 白宮公佈這個「戰略方針」的時間點背後有深意

首先,5月19日第73屆世界衛生大會結束,美國本來想借大會挑起圍攻中國,但種種謀圖均告失敗:大會排除了台灣議題,淡化了「獨立調查」議題。大會一致通過的「應對新冠病毒疫情決議草案」,聚焦於團結抗疫,既沒有提及中國,也沒有提及「調查」。可以說,美國在大會上被孤立,在疫情之下與中國的第一次交鋒,敗下陣來。

美國對此不能為接受,大會之後,特朗普暴跳如雷,連連發多條推文怒懟世衛組織和中國,話中國在疫情中利用錯誤消息攻擊美國和歐洲,又話這些東西「全部來自中國最高層」。這表明特朗普因為失敗而爆發的憤怒,接著就是白宮520戰略方針出籠。

其次,520其實是一個很有歷史象徵的日子。50年前,中國在1970年5月發表由毛澤東親自操刀的「520聲明」,題為《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打敗美國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毛澤東在聲明中指出,「美帝國主義看起來是個龐然大物,其實是紙老虎 …… 無數事實證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弱國能夠打敗強國,小國能夠打敗大國。小國人民只要敢於起來鬥爭,敢於拿起武器,掌握自己國家的命運,就一定能夠戰勝大國的侵略。這是一條歷史的規律。」

50年後的今天,美國發表了長達16頁、(翻譯成中文)近2萬字的戰略方針,代表了美國已定好未來的遏制中國的政策走向,並有落實的步驟,而且已經在執行中。

據說,白宮選擇在這個具有諷刺意味的歷史時刻發佈戰略方針,是作為少壯鷹派的副安全事務助理博明的傑作。

2. 美國正式承認幾十年的中國「接觸政策」失敗

白宮「520戰略方針」開宗明義,直接宣佈與中國的「接觸政策」(engagement policy)到此為止,因為在華盛頓看來,中國已經改革開放不再。

「戰略方針」表達了美方對40多年對華接觸政策結果感到極度失望,指出:四十多年之後,美國非常清楚其低估了中國共產黨限制中國的經濟改革和政治改革範圍的意願。「在過去的20多年裡,改革已經放緩、停滯或者倒退。」還指出,中國「選擇利用建立在自由和開放基礎之上的秩序,並企圖按照對自己有利的方向改變國際體系….中國擴大使用經濟、政治和軍事力量,逼使民主國家不能發聲的做法傷害了美國的重要利益,損害了世界各國的主權和個人的尊嚴。」

所以,特朗普政府得出結論:發現與北京保持接觸除了象徵性和裝飾性之外,「沒有任何價值….靜悄悄的外交努力證明徒勞無功,美國將公開增加對中國的壓力。」

「戰略方針」歷數中國的種種「威脅」,重點指出中國對美國構成了三大威脅,包括經濟的、價值觀的與安全的威脅。

在經濟方面,白宮指出中國是「成熟經濟體」,卻仍然在享受世界貿易組織(WTO)「發展中國家」待遇。而「一帶一路計畫」,是北京使用的傘狀術語、標準、網路,用來擴張北京在全球的利益和視野。

在價值觀方面,白宮列舉中國領導人思想,舉例說中國呼籲「做好兩種制度之間合作與衝突將長期並存的準備」,稱「資本主義將消失,社會主義將取得勝利」。

在國家安全方面,白宮指出「中國實力變強,中共為了消除利益障礙、延長在全球的戰略觸角,而部署恐怖威脅和高壓政治的意願和能力也在增長。」

3 . 美國把中國界定為一個強大的競爭者

美國的「戰略方針」說,在堅持原則的現實主義(principledrealism)的指導下,美國通過承認自己已經與中國處於戰略競爭,因而必須妥善地保護自己的利益,直面中國的直接挑戰。美國的「國家安全戰略」和對印太地區的願景闡明了美國對華政策的原則:主權、自由、開放、法治和對等(reciprocity)。

實際上,早在特朗普上台當年就將中國定位於「戰略競爭對手」。白宮2017年制定了《美國國家安全戰略》(National SecurityStrategy,NSS),要求美國重新思考過去二十年的對華政策,「在回歸現實主義原則指引下,美國將應對來自中國的直接挑戰,首先承認我們之間存在戰略競爭關係,同時需要充分保護美國利益。」

而「戰略方針」進一步指出:「美國將用對待所有國家、相同的標準和原則對待中國政府。鑒於中國領導者做出的戰略決定,美國現在認可和接受同中國的關係,就像中共內部一直界定的那樣——一個強大的競爭者。」

「戰略方針」說,對華政策從「接觸」轉為「競爭」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應對中國的挑戰,美國必須改進自我機制、盟國系統和友邦國家的耐力與彈性(resiliency);二是阻止北京對美國本國、盟國和友邦的核心國家利益的傷害。

請注意,這其中的關鍵看點是,強調美國與「盟國和友邦」的合作。這也是一個很大的轉變。此前,特朗普執拗地堅持「美國優先」,其自私自利傷害了西方盟國利益,造成了彼此間的間隙。現在的「戰略方針」可能會改變白宮完全自利的外交傾向,對中國不利。

4. 美國未來政策轉向全面遏制中國發展

白宮「戰略方針」指出:美國政府對華戰略反映了美國根本性重估後,清晰應對世界人口最大國、第二大經濟體中國領袖們帶來的挑戰。美國認識到兩國、兩種制度之間存在長期戰略競爭關係。按照《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給出的指導方針,通過政府全面策略,回歸現實主義原則,政府將繼續保護美國利益,增強美國影響力。

白宮還表示,將繼續就北京歪曲事實、試圖貶低美國價值觀和理想的行動計畫,發起挑戰。但與此同時,「美國對華戰略就像《美國國家安全戰略》以及印太戰略指出的:主權獨立、自由、開放、法治、平等及互惠。美中關係將不會決定我們如何制定印太戰略,反而將成為印太戰略的一環。同樣地,我們公平、公開的印太區域願景裡,沒有排除中國。」

「戰略方針」在第三章在「捍衛美國的重大國民利益」的戰略目標下,就如何執行《美國國家安全戰略》裡直指中國的方針,提出了美國對華戰略的「四個支柱」:

a. 保護美國人民、國土和生活方式:「美國司法部下設中國調查局將分配力量,鑒定、檢舉中國竊取商業機密、駭客和經濟間諜行為;增強力量,保護美國基礎建設、供應鏈、美國政治不受中國投資及其在海外代理方的侵蝕。」

與此同時,「為保障雙邊關係的互惠性,國務院對中國外交官實施了,在和美國地方官員、學術機構會晤前,必須知會美國政府的政策。」

此外,為防止外國有害方入侵美國資訊網路,特朗普頒佈「關於資訊通訊技術與服務供應鏈的行政令」以及「關於建立外國參與美國電信服務業審查委員會的行政令」。

b. 繁榮美國:主要提到特朗普對中國貿易戰的兩年歷史,強調了在2020年1月15日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定、中方將在兩年內增購2000億美元美國產品的勝利果實。

由此可見,特朗普為何如此重視中方履行第一階段貿易協定,為此而一再發出咄咄逼人的威脅和要求。

c. 保存實力、維護和平:繼續打台灣牌,強調「美國將繼續保持和台灣非正式、堅實關係」,同時又表示基於「台灣關係法案」以及美中三個聯合聲明的共識,與「一個中國」政策保持一致。

再次,美國再次表明,解決海峽兩岸分歧,必須用和平方式,同時尊重兩岸人民意願,不能採取威脅或是強逼手段。

d. 擴大美國影響力:關鍵點在科技打壓。戰略方針強調:「美國將繼續維護原則,反對中國軍方運用我們的技術支援他們用科技手段實現的中央權力。」

e. 特朗普政府為美中關係留下一個合作的入口

但特朗普沒有把話講死,「戰略方針」在明列了上述政策舉措的同時,指出:「與此同時,我們對建設性的、以結果為導向的、有著一致利益的雙邊關係與合作保持開放態度。」

當年,毛澤東在1970年發表520聲明時,也是中美都面臨內外困局之時,當時的美國一方面深陷越戰泥沼,一方面面臨前蘇聯的咄咄逼人的攻勢。結果在兩年之後,尼克遜政府派基辛格秘密訪華,打開兩國關係。

現在的特朗普政府也是內外交困,所以不敢把話說得太死。

白宮的「戰略方針」中的一段話值得注意:「在我們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競爭之時,在利益相向之處,我們還是歡迎與中國合作。競爭不一定非導致交鋒或衝突。美國對中國人民有深厚和持久的尊重,非常欣賞與中國人民的長久交往。我們不尋求遏制中國的發展,也不願意背離中國人民。美國期待與中國公平競爭,從而使得我們兩國、兩國的企業和兩國人民可以共同享受安全與繁榮….. 我們將繼續與中國領導人接觸,保持尊重的態度和目光銳利的思維方式,直面挑戰、要求北京恪守承諾。」

這是虛與委蛇的外交辭令,還是真的留下合作的生機?

白宮戰略方針原文甚長,原來連結:https://bit.ly/2AXJXPx

有興趣亦可看其翻譯本如下:

美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戰略方針

引言

自1979年美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以來,美國的對華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基於這樣一種,即通過深化接觸刺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經濟和政治開放,使其成為一個有建設性的、負責任的全球利益相關者,並建立一個更加開放的社會。 40多年後的今天,這種做法顯然低估了中國共產黨制約中國經濟和政治改革範圍的意願。 在過去的20年裡,改革的步伐已經放緩、停滯甚至倒退。 中共的經濟快速發展和與世界的接觸增多,並沒有像美國所希望的那樣,與以公民為中心的自由開放秩序接軌。 相反,中共選擇了利用自由開放的規則秩序,試圖重塑有利於自己的國際體系。 北京公開承認,它試圖改造國際秩序,使之符合中共的利益和意識形態。 中共不斷擴大利用經濟、政治和軍事力量逼使民族國家默許,損害了美國的重大利益,損害了世界各國和人民的主權和尊嚴。


為了應對北京的挑戰,美國政府對中共採取了一種競爭性的方式,其基礎是對中共的意圖和行動的清晰評估,對美國的許多戰略優勢和不足的重新評估,以及對更大雙邊摩擦的容忍。 我們的做法並不是以確定中國的某一個特定的最終狀態為前提。 相反,我們的目標是保護美國的重要國家利益,正如2017年美國國家安全戰略(NSS)的四大支柱所闡述的那樣。 我們的目標是: (1)保護美國人民、家園和生活方式;(2)促進美國的繁榮;(3)通過實力維護和平;(4)提升美國的影響力。

我們對中國採取的競爭性方式有兩個目標:第一,提高我們的機構、聯盟和夥伴關係的應變能力,以應對中國提出的挑戰;第二,迫使北京停止或減少有損於美國以及我們的盟國和夥伴的重要國家利益的行動。 即使在我們與中國競爭的同時,我們也歡迎在我們的利益一致的方面進行合作。 競爭不一定會導致對抗或衝突。 美國對中國人民有著深厚而持久的尊重,與中國有著長期的聯繫。 我們不謀求遏制中國的發展,也不希望脫離中國人民。 美國期望與中國進行公平競爭,使我們的國家、企業和個人都能享有安全和繁榮。

要在與中國的戰略競爭中取勝,需要與多個利益相關方合作,政府致力於建立夥伴關係,保護我們的共同利益和價值觀。 本屆政府的重要合作夥伴包括國會、州和地方政府、私營部門、民間社會和學術界。 國會一直在通過聽證會、聲明和報告來揭露中共的惡行。 國會還為美國政府提供了法律授權和資源以便美國政府採取行動來實現我們的戰略目標。 美國政府還肯定了盟友和夥伴們為制定更清晰、更有力的對華方針而採取的措施,包括歐盟在2019年3月出版的《歐盟-中國:戰略展望》(EU-China: a Strategic Outlook)等。

美國還在與外國盟友、夥伴和國際組織建立合作夥伴關係,發展積極的替代方案,以支持自由開放秩序的共同原則。 具體到印太地區,其中許多舉措在美國國防部2019年6月的《印太戰略報告》和美國國務院2019年11月的《自由開放的印太戰略報告-推進共同願景》等檔中都有介紹。美國正在與東南亞國家聯盟的印太展望、日本的自由開放的印太願景、印度的區域安全與增長政策、澳大利亞的印太概念、韓國的新南方政策、臺灣的 “新南向政策 “等相互一致的願景和做法進行合作。

本報告並不試圖詳細介紹政府作為戰略競爭的一部分,在全球範圍內開展的全面行動和政策措施。 相反,本報告將重點介紹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實施情況,因為它最直接適用於中國。

挑戰

今天的中國對美國的國家利益構成了諸多挑戰。

1. 經濟挑戰

北京在履行經濟改革承諾方面的不良記錄以及廣泛採用國家主導的保護主義政策和做法,損害了美國公司和工人的利益,扭曲了全球市場,違反了國際準則,並污染了環境。 中國在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時,中國政府同意接受WTO的開放市場導向方針,並將這些原則納入其貿易體系和機構中。 世貿組織成員希望中國繼續走經濟改革的道路,向市場經濟和貿易體制轉型。

這些希望並沒有實現。 北京沒有將基於競爭的貿易和投資的規範和做法內部化,而是利用加入世貿組織的好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國,同時有計劃地保護其國內市場。 北京的經濟政策導致了大規模的工業產能過剩,扭曲了全球價格,使中國能夠以犧牲那些沒有北京為其提供的不公平的優勢的競爭對手的利益為代價擴大全球市場份額。 中國保留了非市場經濟結構和國家主導的重商主義貿易和投資方式。 政治改革也同樣萎縮和倒退,政府和黨的區別正在被侵蝕。 習總書記關於取消總統任期限制的決定,實際上是無限期延長總統任期的決定,正是這些趨勢的縮影。

美國貿易代表(USTR)在其2018年對中國根據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對中國有關技術轉讓、智慧財產權和創新的行為、政策和做法的調查結論中,認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許多行為、政策和做法是不合理的或歧視性的,給美國的商業帶來了負擔或限制。 根據嚴格的調查,USTR發現,中國:(1)要求或迫使美國公司向中國實體轉讓其技術;(2)對美國公司按市場條件許可其技術的能力施加實質性的限制;(3)指導和不公平地協助國內公司收購美國公司和資產,以獲得尖端技術;(4)對美國公司的網路進行和支援未經授權的網路入侵,以獲取敏感資訊和商業機密。


在北京停止掠奪性經濟行為的承諾清單上,充斥著許多背棄和空洞的承諾。 2015年,北京承諾將停止由政府主導的網路竊取商業秘密以獲取商業利益的行為,2017年和2018年又重申了同樣的承諾。 2018年晚些時候,美國和其他十幾個國家將針對智慧財產權和商業機密資訊的全球電腦入侵活動歸咎於與中共國家安全部有關聯的運營商,這違反了北京2015年的承諾。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北京已經簽署了多項保護智慧財產權的國際協議。 儘管如此,世界上63%以上的假貨來自於中國,給世界各地的合法企業造成了數千億美元的損失。

即便中國政府承認中國現在是一個 “成熟的經濟體”,但在與包括世貿組織在內的國際機構打交道時,中國仍舊聲稱自己是一個 “發展中國家”。 儘管中國是高技術產品的第一大進口國,在國內生產總值、國防開支、對外投資等方面僅次於美國,但中國自稱為發展中國家,其政策和做法在全球範圍內系統性地扭曲了多個領域,損害了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利益。

“一帶一路”(OBOR)是中國政府用來描述各種倡議的總稱,其中許多倡議似乎是為了重塑國際規範、標準和網路,以促進中國政府的全球利益和願景,同時也為中國國內經濟需求服務。 通過一帶一路和其他舉措,中國正在擴大中國工業標準在關鍵技術領域的使用範圍,這也是以犧牲非中國企業的利益為代價,加強中國企業在全球市場上的地位。 北京標榜的項目包括:交通、資訊通信技術和能源基礎設施;工業園區;媒體合作;科技交流;文化和宗教項目;甚至軍事和安全合作。 北京也在尋求通過自己的特定的法院以仲裁與一帶一路相關的商業糾紛,這些法院歸中國共產黨管。 美國歡迎中國符合國際最佳做法的可持續、高品質發展的貢獻,但一帶一路項目的運作往往遠遠超出了這些標準,其特點是品質差、腐敗、環境惡化、缺乏公共監督或社區參與、貸款不透明、合同產生或加劇了東道國的治理和財政問題。

鑒於北京越來越多地利用經濟杠杆從其他國家獲取政治讓步或對其他國家實施報復,美國判斷,北京將試圖將一帶一路項目轉化為不正當的政治影響和軍事准入。 北京利用威脅和利誘相結合的方式,向政府、精英、企業、智庫等施壓—-往往是以不透明的方式—-迫使他們站在中共的立場上,審查自由言論。 北京限制了與澳大利亞、加拿大、韓國、日本、挪威、菲律賓等國的貿易和旅遊,並拘留了加拿大公民,試圖干涉這些國家的內部政治和司法程式。 2016年達賴喇嘛訪問蒙古國後,中國政府對途經中國的內陸的蒙古國礦產出口徵收新的關稅,使蒙古國經濟暫時癱瘓。

北京尋求全球認可,聲稱要推動 “綠色發展” 然而,中國十多年來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 北京提出了模糊的、無法執行的減排承諾,讓中國的排放量持續增長,直到 “2030年左右”。 中國計畫中的排放量的增長將超過世界其他國家的減排量。 中國企業向發展中國家出口的污染性燃煤電廠也數以百計。 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塑膠污染源,每年向海洋排放超過350萬噸。 中國在全球沿海國家的海域非法、未報告和無管制的捕撈活動居世界首位,威脅了當地的經濟,損害了海洋環境。 中國領導人不願遏制這些對全球有害的做法,與他們對環境管理的口頭承諾並不相符。


2. 我們的價值觀所面臨的挑戰

中國共產黨在全球範圍內宣導一種價值主張,挑戰美國人對每個人享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剝奪的權利這一基本信念。 在這一代領導層的領導下,中國共產黨加快了將其治理體系描繪成比它所說的 “西方發達國家 “的治理體系運作得更好的努力。 北京很清楚,它認為自己正在與西方國家進行意識形態的競爭。 2013年,習總書記呼籲中共準備在兩種相互競爭的制度之間 “長期合作與衝突”,並宣稱 “資本主義必亡,社會主義必勝”。

習總書記在2017年曾表示,中國共產黨的目標是通過加強所謂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使中國成為 “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的全球領導者”。 這一制度植根於北京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意識形態的解釋,並將民族主義的一黨專政、國家主導的經濟、為國家服務的科學和技術部署以及個人權利服從於中共的目的結合在一起。 這違背了美國和許多志同道合的國家共同的代議制政府、自由企業和每個人的固有尊嚴和價值等原則。

在國際上,中國共產黨在 “構建人類共同命運共同體 “的旗幟下,宣傳習總書記的全球治理觀。 然而,北京在國內強迫意識形態的一致性的努力,卻呈現出了中共領導的 “共同體 “在實踐中的令人不安的景象。 (1)反腐運動肅清了政治反對派;(2)對博主、活動家和律師進行不公正的起訴;(3)對少數民族和宗教少數群體的演算法決定的逮捕;(4)對資訊、媒體、大學、企業和非政府組織進行嚴格的控制和審查;(5)對公民、企業和組織進行監視和社會信用評分;(6)任意拘留、酷刑和虐待被認為是異見者的人。 在國內的一個赤裸裸裸的例子中,地方官員在社區圖書館宣傳焚書事件,以表明他們在意識形態上與 “習近平思想 “保持一致。

這種治理方式的一個災難性的產物是北京在新疆的政策,自2017年以來,當局將一百多萬維吾爾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和宗教團體的成員關押在灌輸營中,許多人在那裡忍受著強迫勞動、意識形態灌輸和身心虐待。 在這些集中營外,政權建立了一個員警國家,利用人工智慧和生物遺傳學等新興技術來監控少數民族的活動,以確保他們效忠於中共。 對基督教徒、藏傳佛教徒、穆斯林和法輪功成員的廣泛宗教迫害,包括拆毀和褻瀆禮拜場所、逮捕和平信徒、強迫放棄信仰、禁止按信仰傳統養育子女等。


中共的強制意識形態認同運動並沒有止步於中國的邊界。 近年來,北京干涉主權國家的內政,為其政策謀求認同。 中共當局試圖擴大中共對世界各國的話語和行為的影響,最近的例子包括美國和英國的公司和運動隊以及澳大利亞和歐洲的政客。 中國的行為人們正在向世界各國輸出中共技術專制模式的工具,使專制國家能夠控制其公民和監視反對派,對外國夥伴進行宣傳和審查技術的培訓,並利用大量的資料收集來塑造公眾情緒。

中國的政黨國家控制著世界上資源最豐富的宣傳工具。

北京通過國營的電視、印刷品、廣播和網路組織來傳播其言論,而這些組織在美國和世界各地的影響力正在不斷擴大。 中共經常隱瞞其對外國媒體公司的投資。 2015年,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被曝出通過空殼公司控制了14個國家的33家電臺,並通過提供免費的、親北京的內容來補貼多家仲介機構。

在媒體之外,中共利用一系列人員在美國和其他開放的民主國家推進其利益。 中共統戰組織和代理人以美國和世界各地的企業、大學、智庫、學者、記者、地方、州和聯邦官員為目標,試圖影響美國和世界各地的言論,限制中共內部的外來影響。

中國政府經常試圖強迫或說服中國國民和其他人做出一系列威脅美國國家和經濟安全、破壞美國研究和發展機構學術自由與真實的惡性行為。 這些行為包括盜用技術和智慧財產權,不適當披露與外國政府資助的實體的關係,違反合同和保密規定,操縱聯邦研發經費的公平和擇優分配程式。 北京還試圖強迫中國公民報導和威脅中國學生,抗議與北京的政治敘事背道而馳的事件,並以其他方式限制作為美國教育體系標誌和優勢的學術自由。


中國的媒體、記者、學者和外交官可以在美國自由活動,但中國政府拒絕與美國的對口機構和官員進行對等的接觸。 中國政府經常拒絕美國官員,包括美國駐中國大使在內的美國官員進入美國國務院資助的美國文化中心,這些中心設在中國的大學裡,旨在與中國人民分享美國文化。 在中國工作的外國記者經常面臨騷擾和恐嚇。

3. 安全方面的挑戰

隨著中國實力的增強,中共在試圖消除其利益受到的威脅和在全球範圍內推進其戰略目標時,使用恐嚇和脅迫的意願和能力也在增強。 北京的行動違背了中國領導人所宣稱他們反對威脅或使用武力,不干涉他國內政,或致力於通過和平對話解決爭端的言論。 北京違背其言辭,藐視對鄰國的承諾,在黃海、東海和南海、臺灣海峽、中印邊境地區進行挑釁性、脅迫性的軍事和准軍事活動。

2019年5月,美國國防部向國會發佈了《涉及中國的軍事和安全動態》年度報告,評估了中國當前及未來的軍事技術、安全和軍事戰略的發展軌跡以及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組織和作戰理念。 2019年7月,中共國防部長公開承認,一帶一路與中共國渴望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海外的擴張有關,包括太平洋島嶼和加勒比海等地區。

北京的軍事建設威脅到美國和盟國的國家安全利益,對全球商業和供應鏈構成了複雜的挑戰。 北京的軍民融合戰略使解放軍不受限制地進入開發和獲取先進技術的民間實體,包括國有和私營企業、大學和研究專案。 通過不透明的軍民融合戰略的聯繫,美國和其他外國公司在不知不覺中向中共的軍事研發項目提供兩用技術,加強了中共壓制國內反對派和威脅外國,包括美國的盟友和夥伴的能力。


中共試圖通過不公平的做法主導全球資訊和通信技術產業,這體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網路安全法》等歧視性法規中,該法要求公司必須遵守中國的資料當地語系化措施,使中共能夠獲取外國資料。 中國的其他法律迫使華為和中興這樣的公司必須與中國的安全服務機構合作,即使在國外開展業務,也會給外國和使用中國供應商設備和服務的企業製造安全性漏洞。

北京拒絕履行承諾,及時、一致地提供持有美國驅逐令的中國公民的旅行證件,有效地阻止了他們被遣送出境,給美國社會造成了安全隱患。 此外,中國政府違反我國的雙邊領事條約,使美國公民在中國面臨風險,許多美國人因中國政府的強制出境禁令和非法拘留而受到損害。

方針
國家安全局要求美國”重新思考過去20年的政策——基於這樣一種假設,即與競爭對手接觸並將其納入國際機構和全球貿易將使它們成為善意的行為者和值得信賴的夥伴。 在大多數情況下,這個前提被證明是錯誤的。 敵對的角色利用宣傳和其他手段試圖詆毀民主。 他們鼓吹反西方觀點,散佈虛假資訊,在我們自己、我們的盟友和我們的夥伴之間製造分歧。”

在回歸原則性現實主義的指導下,美國正在通過承認我們處於戰略競爭和適當地保護我們的利益來回應中共的直接挑戰。 美國對華方針的原則在《國家安全戰略》和我們對印太地區的願景中都有闡述,即主權、自由、開放、法治、公平和互惠。美中關係並不決定我們的印度洋太平洋戰略,而是屬於這一戰略和國家安全戰略的總體框架。 同樣,我們建立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的願景並不排斥中國。

美國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應遵守適用於所有國家的同樣標準和原則。 我們相信,這是中國人民希望並理應從中國政府和國際社會得到的待遇。 鑒於中國領導層正在做出的戰略選擇,美國現在承認並接受中共內部一直以來對中共關係的描述:大國競爭的關係。


美國的政策並非以試圖改變中國國內治理模式為前提,他們也不會對中共關於例外主義和受害者的敘述作出讓步。 相反,美國的政策是為了保護我們的利益,使我們的機構能夠抵禦中共的惡性行為和中共內部治理問題帶來的附帶損害。 中共是否最終會與自由開放的秩序原則接軌,只能由中國人民自己決定。 我們承認,北京,而不是華盛頓,對中共政府的行為負有責任。

美國反對中共企圖在法治與依法治國、反恐與壓迫、代議制與專制、市場競爭與國家主導的重商主義之間進行虛假等同,美國拒絕接受中共的企圖。 美國將繼續挑戰北京的宣傳和歪曲事實真相、企圖貶低美國價值觀和理想的虛假言論。

同樣,美國不會也不會遷就北京削弱自由、開放和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的行動。 我們將繼續駁斥中共關於美國在戰略上倒退或逃避我們的國際安全承諾的說法。 美國將與我們強大的盟友和志同道合的夥伴網路合作,在我們自己的治理機構內、在世界各地以及在國際組織中抵制對我們共同規範和價值觀的攻擊。

美國人民為中國的發展做出的慷慨貢獻是有史可查的–正如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時代取得的輝煌成就一樣,中國人民的成就是不可否認的。 但是,北京的政策和做法的負面趨勢線,威脅到了中國人民的遺產和未來在世界上的地位。

北京一再表明,它不會對美國的善意表示妥協,其行動不受其先前承諾尊重我國利益的限制。 因此,美國將回應的是中國的行動,而不是其聲明的承諾。此外,我們不再滿足北京的要求,為對話創造適當的 “氣氛 “或 “條件”。


同樣,美國認為與北京的接觸沒有任何價值,只是為了象徵性的、花哨的東西;我們要求的是切實的結果和建設性的結果。 我們承認並以同樣的方式回應北京的交易性做法,對其及時提供激勵和成本,或做出可信的威脅。 當平靜的外交手段被證明是徒勞無益的時候,美國將加大對中國政府的公眾壓力,並在必要的時候採取相應行動,利用比例成本來保護美國的利益。

中國政府在許多領域沒有履行其承諾,包括:貿易和投資;言論和信仰自由;政治幹預;航行和領空自由;網路和其他類型的間諜活動和盜竊;武器擴散;環境保護;以及全球健康。與北京的協議必須包括嚴格的核查和執行機制。

我們與中國人民坦誠相待,並期待中共領導人坦誠相待。 在外交問題上,美國對中共的不真誠或模糊的威脅作出適當的回應,並與我們的盟友和夥伴站在一起抵制脅迫。 美國歡迎中國通過持續和坦誠的接觸,以有利於世界和平、穩定和繁榮的方式擴大合作,努力實現共同目標。 我們的做法並不排斥中國。 美國隨時準備歡迎中國的積極貢獻。

正如上述原則所暗示的那樣,競爭必然包括與中國的接觸,但我們的接觸是有選擇的、以結果為導向的,每一次接觸都是為了促進我們的國家利益。 我們與中國的接觸是為了談判和履行承諾,以確保公平和互惠;明晰北京的意圖,避免誤解;解決爭端,防止爭端升級。 美國致力於與中國保持開放的溝通管道,以減少風險和管理危機。 我們期望中方也能保持這些管道的暢通和回應。

實施
根據川普總統發佈的《國家安全政策》,本報告中概述的有關政治,經濟和安全的政策旨在保護美國人民及其家園,促進美國繁榮,通過力量維護和平,並在國外推進自由開放的願景。 在政府成立的頭三年中,美國為實施適用於中國的這一戰略採取了重要措施。


1. 保護美國人民及其家園和生活方式的安全

美國司法部(DOJ)的中國行動計畫組和聯邦調查局正在調配資源來識別和起訴包括商業機密盜竊,駭客入侵和經濟間諜活動; 並加大力度防止外國對美國基礎設施的惡意投資,供應鏈威脅以及外國代理人尋求對美國政策的影響。例如,司法部通知中國國家媒體 CGTN-America 根據《外國代理人登記法》的規定,其有義務登記為外國代理人。該法規定,登記人有義務向聯邦政府部門披露其活動,並適當地對他們所發佈的內容進行標注。隨後,CGTN-America根據《外國代理人登記法》的規定完成了登記。

美國政府還針對中共部署在美國的大外宣做出了回應,包括公佈其惡意行為,對其發佈的虛假資訊進行回擊,並要求其保證資訊透明。包括來自白宮、國務院、國防部和司法部的美國政府官員正在牽頭對美國公眾進行教育,包括關於中共政府是如何通過破壞美國自由和開放的社會來推行與美國利益和價值觀相違背的中共議程。國務院已經實施了一項政策,要求中國外交官在會見州和地方政府官員以及學術機構之前,必須通知美國政府。

美國政府正在提高認知,積極打擊中共除傳統間諜和社會影響手段之外,夥同或者脅迫中國公民和其他在美學術機構工作人員的行為。我們正在與大學合作,以保護中國學生在美國校園的權利,提供資訊共同對抗中共大外宣和虛假資訊,並保障了美國學術環境中對道德行為準則的共識。

中國學生是當今美國最大的外國學生群體。美國重視中國學生和研究人員的貢獻。 截至2019年,美國的中國學生和研究人員的數量已達到歷史最高水準,而中國留學簽證的拒簽數量正在穩步下降。美國堅決支持學術公開討論的原則,歡迎國際學生和研究人員進行合法的學術追求;我們正在改進程式,以期篩選出那些極少數的企圖以虛假藉口或不良意圖進入美國中國申請者。


在美國研究界,為了提高透明度和防止利益衝突,包括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和能源部在內的聯邦機構,已經更新或澄清了條例和程式以確保遵守適用的行為標準和報告標準。國家環境研究科學與技術聯合委員會正在制定相關標準,關於聯邦政府資助的研究項目和美國研究機構的最佳實踐。國防部正在研究如何確保受贈人不會與中國的千人、百人計畫等人才招募計畫有任何聯繫,同時也繼續歡迎外國研究人員加入。

為了防止外國惡性行為者進入美國的資訊網路,總統發佈了《保護資訊和通信技術和服務供應鏈安全的行政命令》和《設立評估外國參與美國電信服務業委員會的行政命令》。這些行政命令的執行,將防止某些與外國敵對勢力的情報和安全機構有聯繫或聽命於它們的公司獲取敏感資訊,例如,防止它們輕易地接觸到美國政府、美國私營企業和美國公民的隱私的和敏感的資訊。為了確保我們的資訊在全球範圍內得到保護,包括敏感的軍事和情報資料,美國正在積極與我們的盟國和合作夥伴進行接觸,包括在多邊論壇上推廣一套共同的安全、彈性和值得信賴的通信平臺,為全球資訊經濟的發展奠定基礎。為迫使中共政府遵守負責任的國家行為規範,美國正在與盟國和志同道合的夥伴合作,以定位和遏制惡意網路活動。

政府正在實施《外國投資風險審查現代化法案》,以更新和加強在“美外國投資委員會投資委員會”(CFIUS)的能力,以解決外國投資者濫用投資結構導致的日益增長的國家安全擔憂,以前不屬於“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的管轄範圍。這包括防止中國企業通過少量投資進入美國的科技創新領域,並將其用於增強中國軍隊的實力。美國更新了出口管制條例,特別是鑒於北京的基於全社會的軍民融合戰略及其努力在獲取高超音速技術、量子計算、人工智慧、生物技術和其他新興和基礎技術。我們還讓盟友和夥伴開發他們自己的外國投資審查機制,並對多邊政權和其他論壇更新和實施出口管制。

美國政府也在採取切實行動,保護美國消費者免受假冒偽劣產品的侵害。在2017年至2018年期間,美國國土安全部查獲了5.9萬多批在中國生產的假冒偽劣商品,價值超過21億美元。這相當於從其他所有外國國家查獲的貨物總數和價值的5倍。

除了假冒品牌的服裝、鞋類、手袋和手錶外,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截獲了可能會危及美國企業和消費者的安全和隱私的,三批載有53000個非法的中國的槍支零部件和電子產品。美國的執法機構也在對原產於中國的假藥和化妝品做篩查,這些藥品和化妝品被發現含有大量的污染物,包括細菌和動物排泄物,這些都對美國消費者構成威脅。


美國正在與中國當局合作,以阻止致命的芬太尼被非法的從中國運往美國。2018年12月,中國政府向川普總統承諾在中國管制一切形式的芬太尼。隨著2019年5月到位的中國監管制度,美國和中國法律執法機關通過共用情報,協調配合的執法行動將震懾中國毒品生產者和販毒者。美國還與中國的郵政機構合作,加強對小型包裹的檢測。

2. 促進美國的繁榮

針對中國記錄在案的不公平和虐待性貿易做法和工業政策,美國政府正在採取強有力的行動,來保護美國的企業、工人和農民,並結束了北京的做法,因為這些做法導致了美國製造業的空心化。美國致力於重新平衡中美經濟關係。我們的全政府的做法支持公平貿易,提高美國的競爭力,促進美國的出口,並打破對美國貿易的不公正壁壘和投資。美國自2003年以來一直嘗試通過定期的高級別對話,希望但未能說服中共政府遵守其經濟發展戰略。美國對於中共的扭曲市場的強迫技術轉讓和智慧財產權的做法,採取了對進入美國的中國商品徵收關稅的形式以提高其成本。這些關稅將繼續實施,直到美方和中方達成公平的第二階段貿易協定。

針對中共政府一直以來的不減少或取消其扭曲市場的補貼和過剩的產能,美國徵收關稅以保護我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鋼鐵行業和鋁業。對於那些需要在WTO進行爭端解決的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為,美國繼續進行訴訟並在多個案件中獲勝。最後,為了打擊中國在眾多行業中的傾銷和補貼,美國商務部正在實施比往屆政府都更大力度的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法。

2020年1月,美國和中國簽署了第一階段經貿協議,要求對中國的經貿體制進行結構性改革和其他方面的改革,解決美國長期以來的幾項關切。該協議禁止中國強迫或迫使外國公司轉讓其技術作為在中國開展業務的條件;在所有關鍵領域加強對中國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和執行;通過解決政策壁壘,為美國農業和金融服務在中國創造新的市場機會;解決長期以來不公平的匯率問題。該協議還建立了強有力的爭端解決機制,確保迅速有效地實施和執行。通過解決結構性貿易壁壘並使承諾完全可執行,第一階段協議將擴大美國對中國的出口。作為該協議的一部分,中國承諾在未來兩年內將在四大類商品、製造業商品、農產品、能源和服務業中增加不少於2000億美元的進口。該協議對美國工人和企業意味著一個更平衡的貿易關係和一個更公平的競爭環境。


美國政府在國內正在採取措施加強經濟,並推行面向未來的經濟,比如通過稅制改革和強有力的放鬆管制議程,來促進5G技術的發展。川普總統的 “關於維持美國在人工智慧領域領導地位的行政命令”是一個美國政府發起的,以確保美國繼續在高速發展的行業中得以領導創新和制定標準的例證。

美國與其他志同道合的國家一道,促進以主權、自由市場和可持續發展原則為基礎的經濟願景。美國正與歐洲聯盟和日本一道,參與一個強有力的三邊進程,為國有企業、工業補貼和強迫技術轉讓制定原則 。我們還將繼續與我們的盟友和夥伴合作,確保歧視性的工業標準不會成為全球標準。作為世界上最有價值的消費市場、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來源和全球技術創新的主要源泉,美國與盟國和夥伴廣泛接觸,評估共同的挑戰,協調有效的應對措施,以確保持續的和平與繁榮。我們與美國公司緊密合作,在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同時,建立其在國內外的競爭力,通過諸如 “非洲繁榮”、”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美洲克雷斯” 和通過能源促進印度洋太平洋區域的發展和增長。

3. 通過力量維護和平

2018年的《國防戰略》提高了中國的長期競爭的優先順序,強調通過現代化和合作夥伴對抗中共解放軍的技術進步、力量發展以及日益增長的國際存在和攻擊性。正如《核態勢評估報告》中所描述的那樣,美國政府正在將核海陸空核武器的現代化作為優先事項,包括發展旨在阻止中共政府使用其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或進行其他戰略攻擊的備用能力。同時,美國繼續敦促中國作為一個擁有現代化的、不斷增長的核武庫和世界上最大的中程導彈系統的核大國,美國繼續敦促中國領導人走到談判桌前,開始討論軍備控制和減少戰略風險。美國認為,提高中共政府的透明度,防止誤判,避免代價高昂的軍備開支,符合所有國家的利益。

國防部正在迅速部署高超音速系統,增加對網路安全和太空能力的投資,並在彈性、可適應和性價比高的平臺基礎上開發更多的致命武器。這些能力加在一起,目的在於遏制和對抗中共政權日益增長的野心和解放軍對技術平等和優勢的追求。


作為我們全球自由導航行動方案的一部分,美國正在回擊中共政權的霸權主義和過度主張。美軍將繼續在國際法允許的地方,包括在南中國海,行使航行權和行動權。我們正在為地區盟友和夥伴發聲,並提供安全援助,幫助他們建立能力,抵禦中共政權利用其軍事、准軍事和執法力量脅迫和在爭端中取得勝利的企圖。2018年,美國軍方取消了邀請中共解放軍參加兩年一度的環太平洋軍事演習,由於中共在南中國海的人工島上部署了先進的導彈系統。

更強的聯盟和夥伴關係是國防戰略的基石。美國正在建設合作夥伴的能力,深化互通性,以發展一支戰鬥力強的前方作戰力量,並與盟國和夥伴充分融合,以遏制和抵禦中國的侵略。政府的常規武器轉讓政策旨在以戰略互補的方式促進美國的武器銷售和加快合作夥伴軍事能力的轉型。2019年6月,美國國防部發佈了首份《印太戰略報告》,明確闡述了國防部實施的國防戰略的實施情況以及我們對整個印太地區的整體政府戰略。

根據《臺灣關係法》和美中兩國的三個《中美聯合公報》,美國將在現有的“一個中國”政策下,繼續與臺灣保持強有力的非官方關係。美國主張,任何兩岸分歧的解決都必須是和平的,符合兩岸人民的意願,而不是訴諸威脅或脅迫。北京不履行其在公約中的承諾,體現在其大規模的軍事建設中,這迫使美國繼續協助臺灣軍方維持一個可靠的自衛(可信的自衛),以遏制侵略,並有助於確保該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在1982年的一份備忘錄中,羅奈爾得-雷根總統堅稱,”提供給臺灣的武器數量和品質應完全取決於以中國所構成的威脅”。2019年,美國批准了超過100億美元對台軍售。

美國仍然致力於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保持建設性的、注重成果的關係。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國防接觸和交流,以傳達戰略意圖;預防和管理危機;減少可能升級為衝突的誤判和誤解的風險;並在共同關心的領域進行合作。美國軍方與中國人民解放軍合作,建立有效的危機溝通機制,其中包括在意外情況下減少衝突的反應管道。

4. 提升美國的影響力


在過去70年中,自由開放的國際秩序為主權獨立國家的繁榮發展提供了保證,為全球經濟的空前增長做出了貢獻。作為一個發達的大國和這一秩序的主要受益者,中華人民共和國應該幫助保障全球其他國家的自由和開放。當北京反而提倡或教唆專制主義、自我審查、腐敗、重商主義經濟、不容忍民族和宗教多樣性時,美國就應該引導國際社會努力抵制和打擊這些惡性活動。

在2018年和2019年,美國國務卿主辦了前兩次促進宗教自由的部長級會議。這些活動與總統在2019年9月聯合國大會期間發出的前所未有的全球保護宗教自由呼籲一起,使全球領導人齊聚一堂,共同應對世界各地的宗教迫害問題。在這兩次部長級會議期間,美國和其他夥伴國家發表聯合聲明,呼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尊重維吾爾族和其他突厥族穆斯林、藏傳佛教徒、基督教徒和法輪功信徒的權利,這些人在中國都面臨著鎮壓和迫害。2020年2月,美國國務院與25個志同道合的夥伴共同發起成立了有史以來第一個國際宗教自由聯盟,以捍衛每個人沒有恐懼的信仰權利。在2019年部長級會議期間,美國總統與中國異議人士和倖存者會面,並在聯合國大會期間與來自中國的宗教迫害受害者同台。美國還將繼續支持在中國境內(工作)或在中國(問題上)工作的人權鬥士和獨立民間社會人士。

2019年10月,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大樓,美國與志同道合的國家一起譴責北京在新疆持續侵犯人權和其他威脅國際和平與安全的鎮壓政策。在那之後,美國政府採取行動,禁止美國向侵犯新疆人權的中國政府機構以及監控科技公司出口商品,並拒絕向對違反北京國際人權承諾的中國官員及其家屬發放美國簽證。與此同時,美國還開始採取行動,阻止進口在新疆使用強迫勞動生產的中國商品。

美國將與志同道合的盟國和夥伴合作,繼續採取原則立場,反對使用我們的技術來支持中國的軍事及其科技化專制主義。在此過程中,我們將緊跟中華人民共和國迅速科技變革和致力於軍民融合的步伐來利用和迫使外國公司支援中國安全和情報服務

這些努力顯示出美國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作為國際體系基礎的基本價值觀和準則的承諾。雖然美國無意幹預中國的內政,但當北京偏離其國際承諾和負責任的行為時,尤其是當美國的利益受到威脅時,華盛頓會繼續直言不諱的指出。例如,美國對香港的未來十分關心。大約有85,000名美國公民和1300多家美國企業長期在香港。美國總統、副總統和國務卿多次呼籲北京尊重1984年的《中英聯合聲明》,維護香港的高度自治、法治和民主自由,使香港繼續作為國際商業和金融中心。


美國正在擴大其作為促進自由企業和民主治理的印太國家的作用。2019年11月,美國、日本和澳大利亞共同發起了 “藍點網路”,通過私營部門主導的全球發展,來推動資金透明、高品質的基礎設施建設,僅在印太地區就將增加近1萬億美元的美國直接投資。與此同時,美國國務院發佈了一份關於實施我們印太地區整體政府戰略詳細進展的報告:《一個自由開放的印太:推進共同願景》

結論
美國政府對中國的態度,反映了美國對其如何理解和回應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和第二大經濟體的領導人的看法進行了根本性的重新評估。美國認識到我們兩個體系之間的長期戰略競爭。美國政府將通過採取整體政府的方式,在國家安全局所闡述的回歸原則性現實主義的指導下,繼續保護美國的利益,提升美國的影響力。同時,我們仍然願意接受中國與我們利益一致的情況下進行建設性的、注重成果的接觸與合作。我們將繼續以尊重而又清醒的方式與中國領導人進行接觸,要求北京履行承諾。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中國是日本小林製藥海外第二大市場,多款「網紅」産品在國內大賣。經歷今次紅麴成分保健品事故,消費者是否還會像過去那樣信任這家「百年老字號」?

日本小林製藥22日大阪新聞發佈會上,社長小林章浩落淚致歉。AP圖片

日本小林製藥22日大阪新聞發佈會上,社長小林章浩落淚致歉。AP圖片

3月28日,小林製藥對外表示,服用公司旗下紅麴成分保健品「紅麹膽固醇顆粒」而死亡的病例已達4人。此前一天,這個數字分別爲2死、106人住院。死亡病例具體細節並未公布,「醫生稱是由於腎臟受損」。

東京大學名譽教授Hideaki Karaki認爲,住院人數可能還會在現有基礎上「高出數倍」

小林製藥「紅麹膽固醇顆粒」等3款産品被召回。NHK報道截圖

小林製藥「紅麹膽固醇顆粒」等3款産品被召回。NHK報道截圖

3月22日,小林製藥首次公告稱,有消費者在服用公司旗下含有紅麴成分的保健品後,出現腎臟功能不良的情况,並向包括中國在內的海內外市場召回「紅麹膽固醇顆粒」「以紅麴爲原料的减內臟脂肪+降膽固醇顆粒」「納豆激酶清爽顆粒GOLD」3款産品。

這三款産品都是以含有紅麴成分,可以降低膽固醇爲主要賣點,在日本的普通藥妝店都可以購買。在中國多家電商平台,也有小林製藥官方店鋪在銷售其産品。

小林製藥公告。

小林製藥公告。

據小林製藥中國方面表示,召回産品是因爲「在部分紅麹原料中可能含有非預期的成分」;自主召回的三款産品均未在中國大陸市場上市銷售,相關産品「通過跨境渠道銷往中國大陸」。

有媒體記者以消費者身份諮詢小林製藥在天猫、京東、拼多多的官方客服,對方均表示已下架紅麹膽固醇顆粒,如果在店內購買過的消費者可申請退款退貨。

澎湃新聞報道截圖

澎湃新聞報道截圖

澎湃新聞報道截圖

澎湃新聞報道截圖

另據央視新聞援引日媒報道,2023年小林製藥生産紅麴原料約18.5噸,其中2.4噸自用與保健品生産,餘下約16.1噸銷售給其他食品、妝品企業及批發商等。其中,可能致人健康受損的産品集中在2023年9月之後的批次。

引發服用事故的産品核心成分爲「紅麴」,這是一類常見的食品、保健品原料。在國內,大衆最爲熟知的可能是紅麴酒和紅麴豆腐乳。

由於用途較廣,各國、地區監管部門都對這類原料做出過相關監管要求:比如2022年,歐盟就發布關於紅麴類保健品的管理要求稱,相關産品有效成分的每日攝取量應控制在3毫克以內;在中國,國家藥監局也曾在2010年發布規範要求,紅麴推薦量每日暫定不超過2g。

有從事保健品研發工作的行業人士對內地媒體「36氪」介紹,紅麴有效成分是他汀類藥物類似物,用於保健的作用包括降固醇、降血脂、降壓等。不過,紅麴原料製作爲産品時需要一步發酵過程,産生的次級代謝産物桔青黴素具有腎臟毒性,用量不當可能會産生毒副作用。因此,如果發酵該過程存在污染,可能會出現副作用。但多數情况下,相關産品「基本都是安全的」。由於小林製藥並未對外公布其生産環節,因此究竟是哪一步的問題導致這種原本很安全的原料出現致死案例,仍然很難說。

召回事件發生後,外界詬病小林製藥明明在今年1月中旬就接到醫患報告,發現首個疑似健康危害的病例,但直到2個月後才召回産品,此間「沒有向政府提供任何信息」。

有日本消費者團體代表批評稱,小林製藥公布信息太晚,沒有立即回收問題商品令受害者增加,隱瞞不報的做法是非常不負責任的。據「鳳凰網」,日本社團法人食物溝通指南代表森田滿樹接受採訪說,小林製藥公布得太晚了,這令出現健康問題的人增多,應該在得知有人健康受損時就自主回收(保健品)。

鳳凰網新聞截圖

鳳凰網新聞截圖

小林製藥回應表示,這是因爲確認其紅麴成分産品是否真的存在危害「需要時間」。但目前爲止,小林製藥只確定了已出現的腎病患者病例食用的是「同一批原料製成的産品」,這些産品中可能存在公司未預料到的成分,雖尚未確定該成分是什麽,但並未檢測到桔青黴素。

與此同時,由於公司原料供應廣泛,召回事件波及的主體範圍不斷擴大。

據官方數據,自2021年4月起,日本全國藥店和優購電已出售約100萬件「紅麹膽固醇顆粒」;共有170家公司正在銷售由小林製藥生産的紅麴酵母製成的産品,官方正在考慮是否讓國立健康科學研究所參與調查,確定如何處理這些産品。

據日媒統計,截止26日晚7點,其餘主動召回紅麴酵母成分産品的企業數量已達25家,涉及食品及調味料、酒類等多個領域。

3月27日,第2例死亡事件被披露後,小林製藥在官網發布聲明,死亡事件是否與産品相關正在調查中,並「真誠向遺屬表示哀悼」。

及至目前,相關病例僅出現在日本國內。但召回事件的發生及發酵,或將影響中國消費者對這一日本老牌網紅保健品牌的認可度。

小林製藥工廠。AP圖片

小林製藥工廠。AP圖片

在中國,小林製藥的名字其實算不上家喻戶曉,但這家憑藉利基市場打造爆款單品策略而實現業績騰飛的日本企業,其實是名副其實的「百年老字號」。及至2023年,小林製藥銷售額突破1734.55億日元(約合89.6億港元),同比增長4.3%;營業利潤257.8億日元(約合13.3億港元),實現26年連增。

國內消費者對小林製藥的認知則是隨著海外代購風潮興起而開始的。憑藉這種方式,2015年時,小林製藥在日本面向中國游客的銷售收入就達到了43億日元;近些年,跨境電商的興起,讓小林製藥旗下更多並未在中國開展銷售的保健類産品爲更多國人熟知,如本次召回的3款改善膽固醇類保健品、激素調理産品「生命之母」等。

此外,品牌旗下的一次性使用懷爐系列「暖寶寶」、退熱冷貼系列「冰寶貼」、馬桶清潔産品「波樂清」等,也都是備受中國消費者歡迎的「網紅款」。

小林製藥産品圖示意。圖源:小林製藥官網

小林製藥産品圖示意。圖源:小林製藥官網

强大的購買力在前,中國因此成爲小林製藥近年來急於拓展的海外市場之一。

2017年,小林製藥就開始規劃向中國投資,計劃在3年內斥資300億日元在以中國爲主的海外市場收購當地企業,擴大産品的海外銷售;2018年,小林製藥正式在中國設立製藥總公司的同時,宣布收購中丹製藥,計劃在未來10年內,將藥品品類的在華銷售額提升至40億日元。

從實際表現來看,據小林製藥財務數據顯示,2019年到2023年的五年間,其在中國的銷售收入由84億日元增至136億日元。公司雖並未對具體銷售品類做出說明,但從體量上來看,中國已經成爲小林製藥在美國之外的第二大海外市場。爲進一步擴大銷售,小林製藥持續加碼在華投資。

今年3月中旬,小林製藥在中國的最大生産基地,小林日用品綠色智能化生産基地二期竣工儀式剛剛在合肥高新區完成,主要用於生産醫用退熱貼、一次性取暖片暖寶寶、芳香劑産品等單品,預計達産後年銷售達3.4億元左右。

但在召回事件影響下,國內消費者是否還會向過去那樣信任小林製藥的系列産品,可能要打上一個問號。「36氪」注意到,在一些有紅麴類保健品銷售的綫上平台,有消費者已經在留言稱擔憂這類産品的安全性問題。

有網民在X表示,小林製藥在知情的兩個月內沒有提供相關信息,負有重大責任。

有網民在X表示,小林製藥在知情的兩個月內沒有提供相關信息,負有重大責任。

今次有日媒也在分析召回事件發酵時格外提到,以中國、韓國等爲代表的游客購買需求爲小林製藥的境內收入(指日本)貢獻頗高,由此對其國內業務表現造成影響。

3月27日,小林製藥在官網發布聲明稱,召回事件對業績産生的影響正在審查中。小林製藥將在3月28日召開董事會,3月29日在日本大阪召開記者會。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