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你想要的「智慧生活」 廣州數字經濟正在創造

大灣區

你想要的「智慧生活」 廣州數字經濟正在創造
大灣區

大灣區

你想要的「智慧生活」 廣州數字經濟正在創造

2020年05月24日 21:53

■廣州港南沙四期工程擬打造高標準智慧港口。圖為南沙港碼頭。

健康碼大數據監控平台、官員主播網路直播帶貨、AI體溫人臉追蹤監測、智能在線教學服務……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一系列數碼化轉型成果在多個應用場景中充分釋放,而市民生活消費模式隨之轉化,亦拓寬了數字經濟的「群眾基礎」。

全球數字經濟「浪潮」下,在這條新賽道上搶佔先機,就將開啟打造經濟新動能的主要“引擎”。

廣州行動了。3月30日,《廣州市加快打造數字經濟創新引領型城市的若干措施》(下稱「22條」)正式出台。隨後,總投資超過5800億元的243個項目落地廣州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投資規模約1800億元的73個數字基建項目集中籤約揭牌。廣州正在用“加速度”勾勒出數字經濟的發展新藍圖,未來這座智慧城市高質量發展的生態令人期待。

智慧城市

聚產業基礎數據資源釋放數碼化轉型成果

「加快打造數字經濟創新引領型城市」,這是「22條」給廣州定下的目標。從國家定位、未來技術、重點載體,到設施完善、產業支撐、國際開放、關鍵要素,這份文件的出台,是廣州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第一份綱領性政策文件,亦被看作是廣州面向全球第一份數字經濟領域招商引才的宣言書。

在廣東亞太創新經濟研究院理事長、廣州市人大代表李志堅看來,廣州實施「22條」時機成熟,且具備一定的優勢。除了千年商都擁有較為完善的產業基礎外,5G產業等數據資源亦逐年集聚於此。

早在「22條」出台前,廣州的數碼化轉型成果已在多個應用場景中充分釋放。從周一到周日,每天早上8點到晚上10點,在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144.65平方公里的城市開放道路上,市民可在大型小區、商場、地鐵、公交車站等地點,使用WeRide Go App呼叫文遠知行Robotaxi,利用自動駕駛計程車出行。

■人臉識別閘機讓乘客「刷臉」付款過閘。

市民在廣州地鐵三號線、APM線廣州塔站和二十一號線天河智慧城站能體驗到「智慧地鐵」。由廣電運通研發的智能客服系統解決方案、智慧安檢系統解決方案、人臉識別閘機、智能售取票機,不僅實現高效安檢,還能讓乘客輕鬆「刷臉」付款過閘。

時至今日,市民們在家即可雲帶貨、雲旅遊、雲度假……直播經濟不僅幫助實體經濟業態復甦,更助力脫貧攻堅。直播主播不再是網紅「專場」,地方官員等亦紛紛試水。4月30日晚,廣州市番禺區區長陳德俊、副區長陳明捷便走進直播間,開啟廣州第一個區長直播帶貨,吸引了880多萬人次在線觀看、互動,汽車認購量近3000台。

廣州市大灣區辦常務副主任、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陳建榮日前透露,通過實施「22條」,預計到2022年,廣州將建成超過8個數據要素流通治理重大創新成果、15個重大創新實驗平台、30個重大產業轉型升級工程、100個技術領先的優質應用場景示範項目,並在智慧政務、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社區等領域形成一批數碼化治理成果。

廣州擔當

添重大數字基建項目引領萬億元規模增量

廣州在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新生態進程中,並未停步於一份文件的出台。「22條」亦明確,相關政策措施是站位灣區、面向全球,並聚焦國際開放,推動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交流合作。

李志堅分析,廣州要下好數字經濟這盤「棋」,首先強化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以提高在“數字空間”里的話語權。

3月31日,就在「22條」通過廣州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後的第二天,廣州舉行全面加快廣州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建設動員活動。在這場令人矚目的簽約動工儀式上,243個項目簽署入駐協議、開業和開工,總投資超5800億元。

而作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5月8日,廣州舉辦「數字基建雲聚廣州」首批數字新基建重大項目簽約及揭牌活動,73個總投資規模約1800億元的重大數字新基建項目集中籤約、揭牌。

其中,既包括以5G、阿里雲、工業互聯網等為代表的信息基礎設施類項目,也有以5G智慧港口、5G+AI智慧教育、智能充電等為代表的融合類項目,還有以華為「鯤鵬+昇騰」生態創新中心、百度阿波羅自動駕駛基地等為代表的“硬核總部”創新類項目。

「這些項目的帶動作用大、乘數效應強,將催生全市數字新基建提質增速,引領未來數字經濟萬億元規模增量。」廣州市政府副秘書長高裕躍說。

在這些重大數字基建項目的佈局中,廣州亦體現出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的擔當。如擬選址從化經濟開發區明珠工業園的中國電信粵港澳大灣區5G雲計算中心項目,總投資額達68.9億元,建成後其數據處理能力相當於10億台個人電腦,將滿足整個大灣區的應用數據傳輸處理需求。從化區常務副區長吳林波即坦言,這一項目將加速培育催化無人駕駛、遠程醫療等對傳輸時延和速度有嚴格要求的新經濟新業態,撬動粵港澳大灣區千億級數字經濟產業集群。

人工智慧

技術攻堅為數字經濟發展 提供核心驅動力

在「22條」中,若說5G、大數據為發展數字經濟的技術“頭雁”,那麼人工智慧技術則是關鍵。文件提出,要以廣州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作為廣州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核心空間載體,充分發揮海珠、番禺、黃埔、天河四區優勢,沿珠江東部形成協同聯動發展空間格局,打造全國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發展創新源。

子揭牌。據悉,該實驗室首期3年建設投入經費20億元,人員規模450人,爭取用3-5年時間,集聚粵港澳大灣區和國內外的優勢研究力量,開展創新研究,突破人工智慧系列關鍵科學技術,滿足國家和廣東省數字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需求。

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廣東省實驗室(廣州)常務副主任、華南理工大學教授李遠清介紹,實驗室將圍繞三大創新目標,提升我國人工智慧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的原創能力,實質性緩解我國人工智慧領域「卡脖子」技術問題,為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核心技術支撐。它還將聚焦四個領域:人工智慧基礎理論與核心演算法、智能互聯與大數據關鍵技術、人工智慧專用晶片與先進計算、類腦智能關鍵技術;實現智慧健康、智能製造、高端晶片、互聯網經濟與智慧金融、智慧城市、智慧物流這六大行業領域示範應用與產業化。

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之間究竟有何聯繫?李志堅解釋,產業發展中,數碼化、網聯化、智能化是三個階段,呈現出「三角」的形態關係。產業要想實現人工智慧化,必須擁有大量的數據支撐,作為計算基礎,且能實現網路的互聯互通。“這三者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他表示,行業、產業的人工智慧化程度越高,數據演算法越先進,智能互聯程度越高。

■日前,作為未來智慧城市樣本的番禺漢溪長隆萬博片區,180萬平方米的超大型地下空間主體建設已經完成。

聲音

廣東亞太創新經濟研究院理事長、廣州市人大代表李志堅:

推動數據資產交易 真正實現數字產業化

「數字經濟的核心在於數碼化轉型,廣州已經有一定的核心優勢。」在李志堅看來,一方面是時下最熱的5G產業,包括其他數據資源,不少企業在廣州均佈局了總部項目;另一方面,廣州作為千年商都,擁有良好的產業基礎,“製造業、服務業、商貿等,產業體系較為完善。”

「廣州現在在數字經濟上擁有先發優勢。」除了上述兩大優勢,李志堅表示,去年9月,《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實施方案》印發實施,在廣東、浙江等全國六省區開展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廣東將以廣州為核心創建全省試驗區。今年3月,琶洲又獲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大數據)。同月,「22條」的出台在政策上給予了支撐。而此後陸續開工的多個新基建項目,亦聚焦在數字經濟的打造上。

然而,站在數字經濟創新發展這一新賽道上,擁有優勢的廣州,仍面臨著不少掣肘點。「金融是廣州發展數字經濟比較缺乏的要素。」李志堅認為,金融業如何結合數字經濟的打造,創造新範式,形成金融的新業態,成為一大考驗。

同時,數字經濟發展下所形成的各類新業態,亦需要大力培育扶持。「比如,現在流行的直播帶貨,要注意培育扶持這後面的新業態。」李志堅舉例稱,廣州出台了相關文件政策,打造直播產業園、直播“網紅”培訓計劃等,形成一個完整的新業態服務鏈。

「包括廣交會如何實現在網上‘買全球、賣全球’,這類數碼化轉型、營銷,更強調的是精準性——精準的客戶畫像、營銷、推送等,這跟以往的4P營銷策略有所不同。」他表示,產業數碼化轉型所帶來的高質量發展,往往還需要一定的數字經濟平台,這也需要花一定的時間精力去搭建好。

眾所周知,產業數碼化是數字經濟發展的「下半場」。李志堅稱,企業數碼化轉型的一大重要基礎性工作,即如何將這些數據變成資產,進而提高發展的質量,將其轉化為企業發展的內在動能。“就像企業若能將產品更精準地推送給所需顧客,核心競爭力也會越來越強。”

「廣州在數字經濟上已經走在了前面,接下來要看如何推動數據交易。」李志堅認為,近年來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的建設,已經產生了集聚效應,吸引多家數字龍頭企業。未來廣州要面臨如何將數據轉化為資產更好地進行交易,“要形成一個好的數據空間管理,如此才能讓‘數字經濟’不再僅是一個新概念,而是能夠真真正正地實現數字產業化。”他指出,如此營造一個生態,才能讓數字經濟有“落腳點”,進而真正推動廣州經濟進一步高質量發展。

建言

全國人大代表、騰訊董事會主席兼行政總裁馬化騰:

壯大我國數字經濟實力 探索新的行業應用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馬化騰亦聚焦產業互聯網與數字經濟的發展。「我國數字經濟正在邁向一個以新基建為戰略基石、以數據為關鍵要素、以產業互聯網為高級階段的新時代。」馬化騰表示,新基建是通往未來數字世界的“高速公路”,產業互聯網是高效運行的“智能汽車”。要把產業互聯網放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大潮中來謀劃,不斷壯大我國的數字經濟實力。

在他看來,缺乏統籌推進產業互聯網的頂層設計、傳統企業數碼化轉型步伐落後、核心關鍵技術創新體系有待升級等「卡脖子」問題,依然在抑制數字紅利的充分釋放。

對此,他建議,頂層設計上要重點研究推動新基建、各行各業數碼化轉型、智慧城市、科研創新、網路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工作。而在基建支撐方面,則加快推動5G網路部署,促進光纖寬頻網路的優化升級,加快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建設;同時充分調動傳統企業數碼化轉型的積極性,鼓勵其穩妥有序上「雲」,培育行業雲、政務雲等各類雲平台。

馬化騰表示,要以需求為導向,在工業、農業、零售業、交通文旅、醫療衛生、教育培訓等方面,探索新的行業應用,對於建設具有國際水準的產業互聯網平台而言意義重大。比如,在製造業領域,應加快智能工廠建設,培育一批基礎性、行業通用的工業APP,積極探索應用共享製造、柔性生產、個性化定製等新模式;在零售業領域,鼓勵實體店探索使用雲、小程序、直播等數碼化工具,開展線上線下一體化自主運營;在交通領域,大力推廣無感支付、乘車碼、ETC等便民服務,加快智能路網、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在文旅領域,加快建設智慧景區,通過線上博物館、一部手機游等新文創方式,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數說

243個項目將形成超5800億投資

「22條」提出,要以廣州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面積81平方公里)作為廣州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核心空間載體,並“點名”了海珠、番禺、黃埔、天河四區。而作為「22條」的推進,3月31日,試驗區簽約、開工項目共243個,將形成超過5800億元的投資。這四區具體如何分工?

海珠區(琶洲核心區):在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形成一批原創性技術成果和應用創新示範,加快打造創新型數字經濟總部優勢集群,打造數字經濟人才高地。入駐、開業、開工項目共66個,總投資1446億元,全部達產後預計營業收入3000億元。

番禺區(大學城片區):加快培養高端複合型數字經濟人才,全面推進廣東省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入駐、開業、開工項目49個,總投資約1400億元,全部項目達產後預計總營業收入約為1600億元。

黃埔區(魚珠片區):加快建設以區塊鏈為特色的中國軟體名城示範區,積極引入人工智慧等數字經濟領域科研院所,推動航運、貿易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入駐、動工、投產項目63個,總投資1830億元,預計總營收3000億元。

天河區(廣州國際金融城片區):大力發展數字金融、數字創意以及各種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入駐、開業、開工項目65個,總投資1223億元。

4區擁有人才科創高校等創新資源

新快報記者梳理髮現,上述廣州四區均擁有一定的人才、科創、高校等創新資源,還有產業園、孵化器、產業基地等創新平台載體,並能及時制定相關鼓勵優惠措施,做好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從而能吸引龍頭企業等進駐,產生集聚效應,促進產業發展。

如海珠區琶洲核心區,早在2016年便規劃建設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目前,琶洲西區已引入阿里巴巴、騰訊、復星、唯品會、國美、小米、科大訊飛、TCL、樹根互聯等一批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領軍企業,總投資745億元,建設22個重點項目,其中21個項目已動工(6個已封頂)。同時,加快產業導入,已註冊121個項目及業務運營公司。琶洲核心片區企業總數已超過3萬家。

擁有強大科創力量的黃埔區,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產值佔全市80%,人工智慧產業產值佔全市40%。如人工智慧方面,該區聚集了國機智能、瑞松機械人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5G通信技術方面,5G及相關企業90家以上,建成5G基站2000多個。此外,其還全力打造「以區塊鏈為特色的中國軟體名區」國家金字招牌,成功吸引鄭志明院士領銜的廣州市人工智慧與區塊鏈研究院落戶。

番禺區則擁有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大學等12所高校、20多萬師生以及院士、博導等高層次人才1300多名,並彙集國家數字家庭應用示範產業基地、粵港澳青年創業孵化器等一批創新載體。

而作為廣州第一經濟大區、科技創新和現代服務業強區,天河區在數字金融方面匯聚了全市70%的持牌金融機構,40%的法人金融機構。轄內的廣州銀行也正在充分利用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創新科技手段,打造數碼化智慧銀行。

 來源:金羊網

往下看更多文章

宣傳香港人才樞紐獨特優勢 人才辦5月初舉行高峰會

2024年04月23日 14:33 最後更新:23:05

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將於5月7至8日在會展舉行「香港.全球人才高峰會」,並會同步舉行「機遇匯人才博覽展」。

才辦總監劉鎮漢主持記者會。政府新聞處圖片

才辦總監劉鎮漢主持記者會。政府新聞處圖片

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總監劉鎮漢表示,希望透過高峰會宣傳香港作為人才樞紐的獨特優勢、及推動大灣區內的人才流動及合作。活動邀請20多名來自本地、大灣區、世界各地的政商界人士,分享國際就業市場、人才流動趨勢,探討人才交流及合作機遇等,活動免費入場。

人才辦將於博覽展設展示區,介紹香港的獨特優勢和發展機遇、各人才入境計劃和人才辦的支援服務,並由抵港人才分享落戶香港的經驗。博覽展預計有近百間公私營機構參展,包括投資推廣署、機管局和醫管局等。

才辦總監劉鎮漢(右三)與部分參展機構代表和來港人才合照。 政府新聞處圖片

才辦總監劉鎮漢(右三)與部分參展機構代表和來港人才合照。 政府新聞處圖片

劉鎮漢表示,過去一年來港的人才主要從事金融、科技、商貿工作,又說本身有家庭的人才,最關注香港的教育,其次是就業機會及住屋需要。他表示,人才辦有不同的合作夥伴,可以協助解決不同需要。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