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苻堅治國有方雄才大略 領導前秦統一北方

史空穿梭

苻堅治國有方雄才大略 領導前秦統一北方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苻堅治國有方雄才大略 領導前秦統一北方

2020年05月30日 10:00 最後更新:10:02

苻堅是五胡十六國時間的前秦君主,有大秦天王的稱號。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相信大家對苻(音:扶)堅的印象,都只是他在淝水之戰被東晉狠狠的擊敗的事蹟。但事實上苻堅治國有方,統領前秦統一北方,雄才大略。

苻堅是略陽臨渭人(即今甘肅秦安人),他初封東海王,其後在政變推翻堂兄苻生即位。苻堅任內重用漢人王猛,並聽從其言,採取大量政治改革,又加強中央集權。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首是苻堅要求依法治國,有罪必罰。二是興辦教育,培養人才,而前秦恢復了太學和地方各級學校,廣修學宮。三是調整民族關係,促進民族融合,廢除了胡漢分治之法,讓諸族雜居,互相融合。四是興修水利,獎勵農桑,推廣先進的生產技術,獎勵農民。一系列措施使得前秦國富民強,百姓富足。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而苻堅在任內,又統一北方。公元370年,苻堅先後攻滅前燕,之後幾年內,再滅前仇池和前涼政權,令北方只剩下由拓跋氏建立的代國。373年,再攻取東晉梁、益二州,西南夷邛、筰、夜郎皆歸附於秦。376年,滅前涼張氏並且滅了代國,中原地區盡為前秦版土之下,史稱「東極滄海,西併龜茲,南包襄陽,北盡沙漠」。

往下看更多文章

張璪作畫「雙管齊下」 山水松石驚艷眾人

2024年03月25日 20:00 最後更新:11:31

「雙管齊下」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是出自於唐代朱景玄所寫的《唐朝名畫錄》,在卷九十七有提及:「惟松樹特出古今,能用筆法。嘗以手握雙管,一時齊下,一為生枝,一為枯枝。」

唐代畫家張璪不但擅長文學,其畫技還十分高超。當朝宰相劉晏很欣賞他的畫,還特意邀請他去京城,舉薦他擔任檢校祠部一職。可是後來張璪因事獲罪,被相繼貶為衡州司馬以及忠州司馬。由於張璪在官場上鬱鬱不得志,以至於他把更多的心思和時間都放在畫畫上。他山水松石畫中激越的筆勢、颯爽英姿吸引了時人的目光,甚至連當時有名的畫家畢宏都問他到底師從何人。

張璪曾畫有《松石圖》、《寒林圖》、《松竹高僧圖》等作品,並著錄於《宣和畫譜》,但其實多數作品已失傳。(網上圖片) 

張璪曾畫有《松石圖》、《寒林圖》、《松竹高僧圖》等作品,並著錄於《宣和畫譜》,但其實多數作品已失傳。(網上圖片) 

張璪善畫山水,尤精松石。雖然他的技法受到王維水墨畫的影響,但他也有自己獨創的技法和風格。因為他的松石畫常常透露出獨特的意象,所以總是引起京中的猜畫風潮。每當畫成,人們都會爭相搶購。

建中三年,張璪作畫於長安。聽說當時張璪手執兩筆,同時作畫。更人驚訝的是,兩支筆可以畫出不同的景象。一支畫出鮮活的松枝,另一支畫出幹枯的樹幹,氣勢超然。要是張璪畫到得意之處,更是會以手醮色,直接揮塗。可別小看張璪的指畫,他可以單憑手指就把山石的凝重,泉水的徑流,表現得活靈活現。凡是看過他作畫的人,沒有一個不佩服他那雙管齊下的本事,甚至後來王默的「腳蹙手抹」也是受到張璪指畫的啟示。

雙管齊下 (網上圖片)

雙管齊下 (網上圖片)

面對畢宏的提問,張璪僅回答了一句「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當中的「造化」指的就是大自然,「心源」也即作者的內心感悟,所以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大自然是藝術的根源,而畫師們就該師法自然。可是自然之美能不能轉換成藝術之美,還是得看藝術家的內心情思和作畫構設。張璪的這句話是中國美學史上「師造化」理論的代表性言論。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雙管齊下」這個成語,成語中的「管」字其實就是筆的意思,原指手握雙筆同時作畫;後比喻做事同時兩個方面進行或同時使用兩種方法解決問題。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