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專家:病毒水中難生存 岸邊風大或更易傳播

大視野

專家:病毒水中難生存 岸邊風大或更易傳播
大視野

大視野

專家:病毒水中難生存 岸邊風大或更易傳播

2020年05月26日 09:27 最後更新:10:52

病毒不會在水中存活很長時間。

有專家指,即使在疫情下仍然可以游泳,因為病毒在水中生存力甚低,故此,不必太擔心水中是否有病毒,反而要繼續保持社交距離,不要與別人有近距離接觸,令病毒得以傳播。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美國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微生物海洋學教授Kay Bidle表示,即使在湖灘、海灘或任何地方,仍要意識到保持社交距離;他表示:「問題不在於水,而是周邊的人」。

專家稱新冠病毒水中難生存。資料圖片

專家稱新冠病毒水中難生存。資料圖片

Bidle稱,病毒不會在水中存活很長時間,或甚至會在水中迅速地稀釋,故此,不大可能會以這種方式被感染;危險反而來自與別人的接觸或緊密接近。他表示,這種病毒主要透過講話、咳嗽或打噴嚏作傳播,除非可以在水中呼吸,否則病毒不會在水中散播。但Bidle表示,在湖灘上,由於風勢比較大,傳播病毒的可能性大增,故此,要保持更遠的社交距離。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多倫多大學兒科與公共衞生系副教授兼傳染病專家Anna Banerji表示,在湖灘上有適當距離,仍是安全的;但她說,不太確定病毒是否不會在泳池內傳播,故在泳池游泳,仍須保持至少2米距離。Banerji還強調,公共泳池的更衣室及洗手間,是病毒傳播的高危地區,因此到公共泳池游泳仍是危險的活動。

傳染病專家指,到公共泳池游泳仍是危險的活動。資料圖片

傳染病專家指,到公共泳池游泳仍是危險的活動。資料圖片

港大醫學院及工程學院的跨學科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創新篩選平台,可快速評估新冠病毒變異對疾病嚴重程度的影響,新方法比傳統方法速度提升39倍。

港大醫學院

港大醫學院

研究人員亦專注了解病毒變異如何影響「合胞體」形成,即受感染細胞與未感染細胞融合的過程,這有助識別可能對公共衞生構成重大風險的新興病毒變異株。

通過研究刺突蛋白及其突變,研究人員發現某些變異株,如 Delta變異株,與病毒原始株相比形成較大的合胞體,團隊發現單個K854H突變可將Omicron 變異株轉變為具有高融合能力的變異株。研究又發現一些變異,系統可預測出它們與Omicron和Delta等現有變異株具有相近的變異機率,顯示這些新變異應受監控,因可能在未來病毒演變中出現。

為提高篩選效率,團隊開發了一種根據細胞大小篩選的策略,在更大範圍上將融合和未融合的細胞進行高速篩選;與傳統方法比較,新方法精確度超過80%

團隊還確定兩種已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批准的藥物,可減輕疾病嚴重程度。倉鼠模型實驗顯示,藥物可抑制由刺突蛋白誘導的合胞體形成,並有潛力緩解病情。

團隊認為,新系統不僅有助快速追蹤新冠病毒變異並找出治療方案,還可廣泛應用於各種與細胞融合相關的生物醫學研究,包括癌症免疫療法。而細胞互作平台可系統分析多種病毒的合胞體形成能力,包括愛滋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疱疹病毒科、新冠病毒和其他誘導合胞體形成的冠狀病毒。

團隊期望從這項研究中獲得嶄新方法和深入知識,為治療新冠病毒病症和其他涉及細胞融合的疾病提供新策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