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的平安夜,日軍殺到香港島,駐港英軍失守,港督楊慕琦翌日向日軍投降,香港進入黑暗的日佔時期,直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香港才得以「重光」,這段慘痛歷史,被稱為「3年零8個月」。日軍佔領香港後,四處搶掠,強姦和殺人,又擄走婦女安排在皇軍慰安所內慰勞日軍。糧食緊張,街上經常發現有被割肉的死屍。這段慘痛的歷史,對於現時已80多90歲的香港人來說,仍然歷歷在目。

香港經歷了3年零8個月日佔時代,而中國更經歷了8年抗戰,死亡人數超過1700萬人,5000多萬人無家可歸,日本侵華造成的傷害,是中國人一段慘痛的歷史見證,根本不可能有評論空間,去談是否「利多於弊」!

立法局議員梁美芬(左)探訪90歲的婆婆(右)。

立法局議員梁美芬(左)探訪90歲的婆婆(右)。

立法局議員梁美芬星期日(5月23日)家訪,探訪到一位90歲的婆婆,老婆婆親述日軍侵華的經歷,期間談起今年DSE歷史科的爭議試題。

老婆婆表示,她經歷過3年零8個月,親眼目睹香港市面死傷慘重,兩個親妹都在日佔期間活活餓死,當時日本仔不給鹽予大家食,怕大家去整炸彈,在缺乏鹽的情況下,妹妹手腳腫脹,毛孔出水後慘死,所以當婆婆看見考評局出題目問關於日本當年對中國「利多於弊」時,婆婆不禁說:「我哋咁樣俾佢(日本仔)蝦法,仲話利多過弊?真係唔慌唔弊!」

老婆婆又說,當時香港死了很多人,每天早上有黑箱車在街上清走屍體,然後不知道送到哪裏,估計是送到亂葬崗去。

今屆中學文憑試歷史科一條有關 1900 年至 1945 年中日關係的試題引發爭議,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公開譴責後,最後考評局決定取消試題,涉及分數不會評卷及計算成績。

考評局公布考生最後如何作答,有38%學生答「利多於弊」,其中更有約17%考生更是只提及利處。另外約57%考生回答「弊多於利」,有4.9%沒有提及利弊。

其實今次的主要爭議,是試題所列舉的兩個有關日本幫助中國的例子,本身就是引導考生去答「利多於弊」。這是一個慘痛的戰爭史實,日軍在華作惡多端,根本不應存在任何評論利與弊的空間。




Sebastian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