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障作家曾獲選為「十大再生勇士」。

基於隔代遺傳,自出娘胎已有700度近視的鄺頌安,求學階段先後確診青光眼和白內障,以僅餘一成視力苦學成材,但畢業後求職處處碰壁,一度自暴自棄,猶幸獲好友鼓勵和信仰支撐,嘗試參與藝術活動,機緣巧合下成為視障作家,以細膩文筆訴說視障人士的內心世界,並勉勵眾人砥礪前行,不久獲選為「十大再生勇士」,近年更修讀專業課程,成為「人生教練」,至今協助逾百名學員認識自我:「但願幫助別人發揮潛能,為人生發掘更多可能性。」他看不見光芒,卻看見人的內心。

鄺頌安。

鄺頌安。

身穿筆挺西裝的鄺頌安,主動與記者握手打招呼,一言一行散發自信,不論訪談還是拍攝,總能第一時間辨別記者所在方向,讓人忘記他是一名視障人士。閒談間,他透露視力所剩無幾,只能隱約看見模糊的影子,隨後道出往日掙扎、振作、自強的故事。

39歲的「安仔」憶述,自小遺傳了外婆的1000度近視,就讀幼稚園期間的近視已有700度,升讀小學後更按年提升近百度,小小年紀便佩戴如同漫畫「多啦A夢」主角「大雄」的厚重眼鏡,當時因擔心弄壞眼鏡,甚少進行體育活動,及至中二那年某天,發現觀看近距離物品模糊不清,求醫後證實患上青光眼,須定期動手術降低眼壓,但就讀中五之際,近視已升至2000度,內心飽受視力問題困擾。

視力僅餘一成的作家鄺頌安,近年擔任「人生教練」,助人認識自我、發揮潛能。 受訪者提供

視力僅餘一成的作家鄺頌安,近年擔任「人生教練」,助人認識自我、發揮潛能。 受訪者提供

「安仔」坦言,求學階段已對未來感到憂慮,因此發憤圖強,希望優異的學歷有助日後求職,及至99年順利入讀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系,但隨着視力每況愈下,為期3年的大學生活屢遇挫折,例如因看不清楚同學樣貌,為免打招呼時認錯人,總待課堂開始才進入教室,又曾經一頭撞上燈柱,成為旁人笑柄,「漸漸失去交友的勇氣,但內心無法接受自己的被動,好矛盾。」

厄運不絕的「安仔」,當完成學業不久,又證實罹患白內障,接受手術後並無好轉,僅餘約一成視力,導致求職處處碰壁,「面試填申請表,填到『出界』!」苦尋工作將近大半年,他才覓得一份政府臨時工,在衞生署健康教育中心出任活動助理,為期約4個月,其間應邀前往同學舉辦的聚會,但他乘車到達附近,最終臨陣退縮,「擔心他們看不起我,但更大原因是我未能接受自己。」

接納自我並不容易,「安仔」直言經歷了漫長過程,例如以往用膳時,因家人幫忙「夾餸」而發脾氣,與親友約會時刻意早到,只為收起白杖,猶幸04年在信仰的支持和朋友的鼓勵下,參與了一個鼓勵健視和視障人士共融、教授舞蹈的藝術團體,從中獲得啟發,後來與數位朋友成立「觸映份子」劇團,自編自演視障人士日常的話劇和短片,結果獲得不少好評,「觀眾的鼓勵,令我願意一步步走出陰霾。」

鄺頌安。

鄺頌安。

參與編劇工作後,「安仔」對寫作萌生濃厚興趣,05年出版首部小說《當被遺忘的遇上》,分享視障人士的心路歷程,同年獲傳媒邀請撰寫專欄,成為薄有名氣的視障作家,翌年更獲選為「十大再生勇士」,其後出版散文集,並在工會擔任教師,教導溝通技巧及情緒管理等課程,又舉辦講述人生歷練的講座,更兼任網上電視台主持及演員,生活充實兼精采。

「一路上很多人伸出援手,我也希望發揮所長,以同行者的角色幫助他人。」「安仔」說,約5年前得知有新創社企致力培訓視障人士成為人生教練,於是報名參與,經專業教練訓練多時後,去年通過國際教練協會的課程,成為專業人生教練,至今為上百位不同機構及學校的人士提供一對一會談和訓練,引導他們走出瓶頸、發揮自我。

回顧曲折的人生路途,「安仔」說因而看見更多不同風景,現對不少受訓者成功尋找更多可能性感到安慰,希望未來教授工作繼續進步,「啟發他人的同時,自己也特別有滿足感!」他期望,每位受訓者日後能像他一樣,以積極態度享受生活,「書寫自己的勵志人生!」

全港有逾17萬名視障人士,當中只有一成人有工作,不少人就業遇到困難,有社企為讓他們發展潛能,近年致力培訓眾人成為「人生教練」(Life Coach),助人兼助己。

鄺頌安。

鄺頌安。

「人生教練」起源於80年代的美國,主要是以深度聆聽和技巧性提問,協助當事人反思和釐清思想盲點,從中發現自身問題所在,並找出解決答案,及至近年本港開始有團體提供該項服務,當中包括The Coaching Dot。

該機構社會創新總監Patrick表示,他本身也是一名專業人生教練,5年前與數位同行及社會工作者聯手創立該機構,主力培訓視障人士成為人生教練,望向社會證明,他們只要經過訓練,在職場上也大有所為,「他們聽覺敏銳,有經歷,也具備同理心。」

Patrick續稱,該機構至今為10位視障人士提供逾百小時專業訓練和實習,當中鄺頌安等多名學員,更成功考取國際認證,成為專業人生教練,而有關培訓費用由社企資助,他們現時主要為教育界和企業人員提供服務,同時舉辦勵志講座等,當中Coaching Cafe的活動,更能讓公眾免費體驗一對一的教練啟導。

Patrick認為,本港社會重視經濟發展,較忽略人的內在發展,缺乏消化和處理情緒、感受的空間,故此希望通過生命教育,協助他人疏理思緒和找出人生方向,未來會邀請更多視障人士受訓,也不排除將計畫擴展至肢體傷殘及聾啞人士,「希望以生命影響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