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這一個星期,「地攤經濟」和「光刻機科技」成為熱門話題。光刻機是半導體工藝設備,中國沒有「中國芯」,欠缺的是自主生產芯片的光刻機,於是美國阻斷中國的半導體供應鏈,我們可能連手機、5G網絡都做不成。忽然,上海微電子裝備宣佈2021至2022年將交付第一台國產28nm光刻機,雖然不是很先進,但總算走出困局的第一步。

李克強總理到山東考察,提倡地攤經濟。中國政府網圖片

李克強總理到山東考察,提倡地攤經濟。中國政府網圖片

「地攤經濟」又是忽然走紅,這與「疫」後形勢有關,國內經濟,零售與製造業正出現結業裁員潮,大量工人和畢業生需要工作。李克強總理星期一到山東考察,光顧了一家地攤小吃,順道提點大家︰「地攤經濟、小店經濟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是人間的煙火,和『高大上』一樣,是中國的生機。」BBC新聞馬上出了《中國地攤經濟:後疫情時代全民擺攤能否解決就業難》的報導,更深入的指出,「成都早於3月便允許攤主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在街道上設置臨時攤點。」據悉,這種臨時性舉措增加了10萬個就業崗位,於是才有我們的總理出場。

兩個消息刺激內地股市反彈,相關的概念股輪流上升。不過,以上現象頗令外人大惑不解,事關中國出現「地攤與高科技懸殊」的不平衡現象,中國是不行的嗎?實情並非如是。德魯克(Peter Drucker)的《創新與企業家精神》(1985年出版)卷首論述美國經歷石油危機前後,很多大企業倒了,很多工廠要關門,但美國工作職位反而大增長,原因是什麼?靠的不是美國的高科技——從1965年至1984年之間,美國新增4000萬個工作崗位,高新科技提供的只有500到600萬左右——令美國經濟穩定下來的是冒出很多中小微企,創新創業吸納了傳統職位的消失。

中國是一個互聯網先進國家,加上龐大內需消費市場,今天內地的「地攤經濟」與我們70年代的「女人街」,不久之前的「流動餐車」不是同一個層次,除了規模之外,分別在於內地有流動支付、直播推銷等互聯網概念,另外,智慧城市設備對攤位申請、規管場地、衛生環境均有很大發揮空間。內地股市的「地攤經濟」概念股上升,反映大家看好互聯網的中國能建立一個創新的產業出來,有力支撐中國經濟繼續增長。

中國有國產光刻機固然值得鼓舞,不過,製造更多工作機會才是國家要務。即使中國明天自給自足「中國芯」,半導體可以獨立發展,還不及各省各城騰出公共空間,讓大眾創新創業那麼振奮人心。光刻機我們製造不了,可是本港經濟已面臨不變不可的地步,「地攤經濟」有沒有可供偷橋之處,還是你有更「高大上」的辦法呢?




黃秉華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