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類風濕真係關「風」「濕」事?中醫點出一個習慣釀大錯

樂活道

類風濕真係關「風」「濕」事?中醫點出一個習慣釀大錯
樂活道

樂活道

類風濕真係關「風」「濕」事?中醫點出一個習慣釀大錯

2020年07月06日 08:50 最後更新:07月15日 15:13

惡習慣要改~

GETTY圖片

GETTY圖片

每到翻風落雨的季節,就是類風濕關節炎病人的惡夢歸來,關節痛起來實在痛不欲生,不少患者都苦笑「準過天文台」。不過類風濕為何會和天氣關係如此密切?每當天氣不似預期,難道真的無計可施?註冊中醫師衛明解釋,類風濕其實包含三大元素,香港人不經意的習慣,就可能犯了三元素而不自知,令關節越發腫痛。

GETTY圖片

GETTY圖片

何謂類風濕關節炎?

對西醫而言,類風濕關節炎為一種關節痛病徵,患者的免疫系統出現問題,過度活躍自我攻擊,導致正常的關節發炎。不過中醫角度就認為此為「痹證」,是「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本來素體虛弱,正氣不足,再受風寒濕邪侵襲,肌肉、關節痹阻而形成產生痛症。這也是每到陰冷潮濕或季節交替時,患者都會關節僵硬、發炎疼痛的原因,而香港天氣潮濕,更是風濕病高危地方。

GETTY圖片

GETTY圖片

風濕真的和「風」、「濕」有關?

衛明中醫師說,風濕病人最忌水,就算是暖水,長時間浸泡也是犯了大忌。至於受風,例如夏天最易犯的就是對著冷氣吹,關節吹風受涼,同樣會產生痛症。

除了「風」和「濕」,三氣中的「寒」也有很大影響,「我看過年紀最小的病人,是個9歲的孩子。本來經過調理後,病情都好轉9成,有一日他媽媽緊急帶他來看診,卻見他手指全部腫得發紅。」追問下才知,原來媽媽一段時間每日給孩子冰敷手指關節,令連月來的調養作廢。

衛明中醫師

衛明中醫師

只有外在環境會令風濕發作?

雖然天氣的轉變無法控制,但衛明中醫師說,香港人有個生活習慣,很多人都不知會令病情大大惡化。「香港人愛飲老火湯,遇病都要煲碗湯補補身。但滋補滋補,『滋』正正是犯了風濕最忌的『濕』。」老火湯的特性是「滋潤」,原因在於會令人體內積聚水分,湯內所含的鹽、蛋白質等成分都會令關節儲存水分。行醫38年,衛明中醫師說見到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這個習慣的嚴重性,是他認為最需要警惕的行為之一。

病患聲稱手術後醒來後被「鬼壓床」無法動彈,台灣麻醉科醫生揭背後原因係...

示意圖

示意圖

病患聲稱手術醒來後被「鬼壓床」動彈不得

在醫療實踐中,被全身麻醉後的病患在手術醒來時,偶爾會出現一種被稱為「鬼壓床」的狀態,病患在經歷這種狀態後,描述其過程是「吸不到氣、說不出話、張不開眼、動彈不得」。

台醫生解釋「鬼壓床」由肌肉鬆弛劑剩餘影響所致。

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麻醉科的王逸萍醫生解釋說,在進行術前訪視時,經常會聽到病患分享「鬼壓床」這類經驗。她指出,這種症狀多由於肌肉鬆弛劑的剩餘影響所致。這類藥物在手術過程中使用,可以讓手術部位的肌肉得到適當放鬆及靜止,防止不自主的肌肉活動而干擾手術進行。然而,肌肉鬆弛劑的副作用可能會導致病患在甦醒後經歷呼吸困難和肌肉無力的情況,這種情況即是病患所指的「鬼壓床」。

示意圖

示意圖

利用肌肉張力監測儀器掌握病患肌力回復情況可減少麻醉副作用

為了減少這些副作用,除了醫生會在手術後給予病患肌肉鬆弛劑的回復劑外,現代醫學亦提供了肌肉張力監測儀器,以監控病患的肌力回復情況。這些監測儀器,例如非侵入性的攜帶型設備,能通過病患手部神經的電刺激,測量手指的肌力運動情況,幫助醫生評估病患肌肉張力的回復狀態。

示意圖

示意圖

醫生應在術前和病患溝通以製訂最適合的麻醉計劃

王醫生強調,使用這些監測儀器不僅能在手術中幫助醫生監測病患肌力放鬆的程度,還有助於提高手術的順利性和安全性。此外,醫生在術前訪視中與病患進行討論及溝通,然後根據過去的麻醉經驗來定制一個最適合的麻醉計劃,這種預防性的措施可提高病患的麻醉安全性。

示意圖

示意圖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