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孫臏遭同門誣陷刖足黥面 恩怨情仇記在名字

歷史長河

孫臏遭同門誣陷刖足黥面 恩怨情仇記在名字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孫臏遭同門誣陷刖足黥面 恩怨情仇記在名字

2020年07月01日 10:00 最後更新:11:06

連串命運交錯,孫臏於史書活靈活現。

宋代詩人姜特立有一首詩《足弱二首·其二》:「腳力雖云弱,心靈尚宛然。休輕刖孫臏,猶解殺龐涓。」描寫的是孫臏被龐涓用計挖去膝蓋骨後,心志堅毅並未消沉,最終通過自己努力來殺掉龐涓。

大家對孫臏印象應不陌生,他是戰國中期的軍事家,著名兵書《孫子兵法》作者孫武的後代。據《順治年鄄城孫氏族譜》指他原名為孫伯靈,「臏」是他的改稱,「臏」即「臏刑」,可見他受剔去膝蓋骨酷刑的故事,名字顯然帶有強烈信號,並藏著一個狠狠的復仇故事。

影視中的孫臏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孫臏 (網上圖片)

孫臏「臏刑」的幕後主使,為他的同門師兄弟龐涓。孫臏和龐涓早年都在鬼谷子那裡學習兵法。當年他們感情深厚,更談論過日後若封侯拜將,必不會忘記對方。但龐涓當上魏國大將後,心態轉變了。

事緣龐涓於鬼谷子那裡學習三年後,率先往魏國發展,孫臏繼續留在山上學習。龐涓於魏惠王下先擔任軍師,及後兼任元帥,取得勝績後更做了大將軍。此時,孫臏除了學習由鬼谷子兵法,還有學先祖孫武的《孫子兵法》,但這已經是龐涓下山之後的事。

龐涓下山當上大將軍,早已將與孫臏約定遺忘。有日,魏惠王在墨子徒弟禽滑厘口中得知,孫臏已得《孫子兵法》真傳,有大才,於是重金親自請孫臏出山,龐涓得知後心裡不是味兒。

影視中的孫臏及龐涓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孫臏及龐涓 (網上圖片)

龐涓知道自己才不如孫臏,擔心自己地位,於是想了一條毒計,先派一名有齊國口音的人找孫臏,說自己是托孫臏的表哥帶來書信,內容寫及孫臏在齊國的家生活艱難,要孫臏回齊國重立家門。孫臏沒有起疑,回信託此人帶給表哥。

孫臏寫的信,最終被龐涓拿到手後,模仿字跡更改書信內容,再遞給魏惠王。信中內容於龐涓攛掇下,令魏惠王大怒,要捉拿孫臏。最終,孫臏被剜去膝蓋骨,臉上被刺字,一下子變成階下囚。

影視中的龐涓及孫臏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龐涓及孫臏 (網上圖片)

龐涓在魏惠王面前陷害孫臏,卻於孫臏面前裝好人,對孫臏說魏惠王誤會他是齊國奸細,本處以極刑,但經自己努力勸說,他性命才得保全。孫臏被施刑後無法行走,身體虛弱,因此先住在龐涓那裡。孫臏心生愧意,想要報答龐涓,龐涓趁機提出要他傳授《孫子兵法》,孫臏欣然應允。

不過,因傷口疼痛難忍,孫臏默寫速度極慢,服侍孫臏的下人看不下去,得知孫臏是冤枉,將消息告訴孫臏,更說如果孫臏默寫完《孫子兵法》,就有可能被處死。

孫臏大驚,便裝瘋賣傻保全自己。龐涓為測試孫臏是否真瘋,拖孫臏到豬圈。孫臏卻毫無異色,倒在豬圈就睡。孫臏亦趁齊國使者出使至魏國首都大梁時秘密拜見,並用言辭打動齊國使者,使者偷偷用車載走孫臏。孫臏回到齊國,先得到田忌的賞識,並寄居門下擔任門客,再推薦予齊威王。

孫臏最終脫險,在齊國被尊為上客。時時不忘屈辱的他,很快就等待到機會。公元前354年,龐涓率軍攻打趙國,意欲徹底拿下。經幾番戰鬥,邯鄲守軍大潰,趙國請求齊國發兵解圍。於是,齊威王令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實行「圍魏救趙」。

影視中的孫臏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孫臏 (網上圖片)

在龐涓率軍即將佔領邯鄲之時,孫臏先派人傳消息,說齊國大將準備派兵攻打魏國襄陵。龐涓得知消息心中一驚,直接帶大軍回師,半路遭孫臏伏擊,龐涓大敗而逃。

沒多久,韓趙兩國聯合攻打魏國,魏國得知消息打算先下手為強,命龐涓率大軍攻打韓國。齊國大將田忌認為若魏國勝了韓國,必然不會放過趙國,因此齊國應該派軍救韓。這樣,孫臏有再次報復的機會。

孫臏趁龐涓攻打韓國時,率軍攻打魏國。等龐涓率軍返回魏國時,先造成一副齊軍大敗而逃的假象,引誘龐涓至馬陵道,最終萬箭齊發將龐涓逼到絕境。龐涓心知孫臏絕對不會放過自己,又不願成就孫臏,於是最後拔劍自刎。

孫臏終於報了刖足黥面之仇,還在這一戰「馬陵之戰」中打出自己名頭,由於魏軍主力被殲滅,國力大衰,齊國則取代魏國,成為當時最強的國家。

往下看更多文章

楚共王狩獵失弓 「楚弓楚得」不氣憤

2024年04月19日 20:00

「楚弓楚得」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於漢代劉向所寫的《說苑》,在《至公》中有提及:「楚共王出獵而遺其弓,左右請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病逝,其子熊審繼位,是為楚共王。基於父親一生戎馬稱霸中原的豐功偉績,楚共王即位後自然不敢怠倦。在料理完楚莊王的喪事後,楚共王馬上就收拾好心情,準備在政壇上大展拳腳。他一方面與齊國結盟,另一方面則繼績與晉國及其盟國打好關係。利用楚莊王的聲威,在短短兩年間,楚共王就與多國諸侯達成盟約,成功結下蜀之盟,讓楚國霸業達到鼎盛時期。

公元前589年,楚國與齊國結盟,在蜀(今山東泰安西)召周邊各諸候國會盟,史稱蜀之盟。由楚國領導的蜀之盟是春秋以來參與國最多的一次盟會,而秦國也參與了加盟。(網上圖片)

公元前589年,楚國與齊國結盟,在蜀(今山東泰安西)召周邊各諸候國會盟,史稱蜀之盟。由楚國領導的蜀之盟是春秋以來參與國最多的一次盟會,而秦國也參與了加盟。(網上圖片)

在政務之外的餘閒時間,楚共王最愛到郊外打獵騎射,所以在獵場可以經常看到他被侍衛圍繞、在快馬上執弓獵獸的身姿。由於喜愛狩獵,所以楚共王專門打造了一把弓。這把弓精美且結實,令楚莊王對它愛不釋手。要是哪天沒有對弓弦進行保養,楚莊王都會感到坐立難安。

弓囊與弓箭。(網上圖片)

弓囊與弓箭。(網上圖片)

有一天,他外出打獵。恰好面前出現了一隻獵物,楚莊王自然緊緊追趕。可就在越追越近,手往弓囊一探時,楚莊王卻發現他的愛弓不見了!隨行的從僕為好弓的丟失而感到可惜,一致認同地對楚共王說:「大王,讓我們回頭沿路把弓找回來吧!」沒想到,楚共王居然搖了搖頭拒絕道:「不必去尋找了!這弓丟在楚地,相信拾者也當是楚國人。既然同是楚國人,就沒有必要再去尋找它了。」隨從人員一聽,邊點頭、邊欽佩地說:「大王英明!」於是,他們繼續他們的打狩之旅,並沒有再去尋找弓弦。

元人狩獵。(網上圖片)

元人狩獵。(網上圖片)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楚弓楚得」這個成語,意思是指自己雖有得失,但由於受益者是自家人,所以好處並沒有外流;含褒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