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晚期肝癌新一代標靶藥 獲納入關愛基金

社會事

晚期肝癌新一代標靶藥 獲納入關愛基金
社會事

社會事

晚期肝癌新一代標靶藥 獲納入關愛基金

2020年06月22日 10:55 最後更新:10:56

基層患者有望延長生命。

肝癌是本港第五大常見癌症,更是第三位「癌症殺手」。雖然治療肝癌最有效的方法是手術切除,但原來,只有約兩成的肝癌患者符合條件切除手術,晚期患者尤甚。近10年間,一直僅得一種一線肝癌治療的標靶藥,去年終於有新一代標靶藥面世,更在上月開始獲關愛基金資助,基層患者有望延長生命。

內科腫瘤科專科、香港肝癌及腸胃癌基金會榮譽秘書邱宗祥醫生指,肝炎和肝硬化同樣有機會導致肝癌,本港就有不少人都是以上高風險人士。本港有7%至8%人口屬乙型肝炎帶菌者,當中四分一會演變成慢性肝炎,患肝癌的風險較非病毒者高100倍;另外,本港每200人便有一名丙型肝炎帶病毒者,患肝癌的風險高150倍。

內科腫瘤科專科、香港肝癌及腸胃癌基金會榮譽秘書邱宗祥醫生。

內科腫瘤科專科、香港肝癌及腸胃癌基金會榮譽秘書邱宗祥醫生。

可怕的是,早期的肝癌一般沒有症狀,「發展至中後期才可能會出現腹部脹大、右上腹有硬塊、眼白泛黃、小便呈茶色、大便呈淺灰色、易受傷出血等,所以患者確診時多數已屆中晚期。」但邱醫生表示,手術切除腫瘤只限於較早期肝癌及肝功能良好的患者,大概中只有兩成患者適合。

晚期患者可進行標靶治療和免疫治療。但邱醫生指,第一種用於一線肝癌治療的標靶藥面世後10年間,並無任何新藥選擇。直至2019年,新型標靶藥樂伐替尼(又稱侖伐替尼)正式在港註冊,成為第二種一線標靶治療藥物,「新標靶藥可『狙擊』多個靶點,一方面令癌細胞沒法生長與活動;另一方面可抑制癌細胞異常增生。」

去年終於有新一代標靶藥面世,更在上月開始獲關愛基金資助,基層患者有望延長生命。 資料圖片

去年終於有新一代標靶藥面世,更在上月開始獲關愛基金資助,基層患者有望延長生命。 資料圖片

他引述研究顯示,樂伐替尼有效延長無惡化存活期中位數,由傳統藥物的3.6個月,延長近一倍至7.3個月,「更有41%患者對樂伐替尼『有反應』,即有機會將腫瘤縮小、進行切除手術、減輕腫瘤負擔、延長存活期等;傳統治療則只有12%。」

不過,新標靶藥每月藥費達2至3萬元,關愛基金今年5月將樂伐替尼納入關愛基金醫療援助計劃,無法以手術切除腫瘤的肝癌患者,一經經濟審查,由第1至第5個療程可獲全數或部分資助,於醫管局轄下醫院取藥;療程第6週期後,可於聖雅各福群會惠澤社區藥房免費取藥,直至醫生改變處方為止。

往下看更多文章

港大醫學院首創「先縮後除」配以活肝移植 根治末期肝癌成全球首例

2023年12月14日 20:11 最後更新:20:11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外科學系,以及癌症醫學中心臨床腫瘤學系團隊,於2023年初發表全球首創的肝癌「先縮後除」綜合治療方案,為多位原本不適合接受手術的中晚期肝癌病人提供可以根治的機會。其中一位四期肝癌病人接受「先縮後除」治療後轉化為一期,並成功完成活肝移植,成為世界首例。

左起:蔣子樑醫生、陳智仁教授、病人黃先生及兒子、以及陳妙儀醫生。

左起:蔣子樑醫生、陳智仁教授、病人黃先生及兒子、以及陳妙儀醫生。

此外,團隊亦將此綜合治療方案應用在年長病人身上,成功切除腫瘤。活肝移植個案已於今年在亞洲移植學會的學術會議上發表,隨後刊登在世界知名的期刊《肝癌》。

肝癌是本港常見癌症,手術或肝臟移植是現時唯一根治方法,但只有三成病人適合進行手術,令5年內整體存活率亦僅有三成,故當今研究主要聚焦如何擴大手術模式或移植以作根治。

港大醫學院。 網上圖片

港大醫學院。 網上圖片

由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外科學系臨床教授陳智仁,及癌症醫學中心臨床腫瘤學系臨床助理教授蔣子樑醫生帶領的研究團隊,早前率先開創「先縮後除」的治療方案,提出結合立體定向放射治療與免疫治療,來誘導中晚期肝癌縮小。

是次是全球首次通過這種綜合治療,成功將晚期(第四期)肝癌「縮小」成早期(第一期),然後進行活肝移植「除去」腫瘤。與此同時,陳智仁及其團隊亦為一位患有兩個腫瘤的85歲長者(迄今最年長的病人)採用同樣的治療策略,成功切除腫瘤。

第一位病人是65歲黃先生,本身為乙型肝炎帶菌者,2022年11月因腹脹痛求醫。電腦掃瞄顯示一個直徑長達18.2厘米的腫瘤完全佔據整個左肝,且入侵了主門靜脈,判定為第四期肝癌。保守估計黃先生只有半年壽命,然而肝癌研究團隊為黃先生進行「先縮後除」療法。

外科手術是目前唯一根治肝癌的方法。

外科手術是目前唯一根治肝癌的方法。

半年後,掃描顯示黃的腫瘤由原來的18.2厘米逐漸縮小至9厘米,癌指數(甲胎蛋白)更由起初的每毫升10萬納克以上大減至每毫升80納克。兩隊外科醫生於是為黃進行活肝移植手術,將黃先生的兒子的肝臟移植到黃身上,

手術於23年8月21日進行,歷時12小時。手術順利,黃亦於術後第15天出院。黃術後肝功能正常,最後的檢查報告顯示整個肝臟仍然可見的腫瘤只有1.5厘米(第一期),其餘部分均沒有發現癌細胞。移植手術至今已將近4個月,黃先生身體狀況良好,亦未見復發。團隊相信這是全球首個通報的病例。

有港大醫學院團隊治療下,黃先生(中)成功移除肝腫瘤。

有港大醫學院團隊治療下,黃先生(中)成功移除肝腫瘤。

另一名透過「先縮後除」醫治肝癌的是85歲的葛先生,他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和肺結核,發現肝臟有兩個腫瘤,一個在右肝(直徑6.5厘米),另一個在左肝(直徑3.1厘米),並壓迫左肝靜脈。考慮到葛先生的年紀,手術風險很高。採用「先縮後除」綜合治療後,葛先生的腫瘤的活躍範圍分別縮小至2.3厘米及1.8厘米。陳教授及其外科團隊隨後為葛先生進行手術切除兩個腫瘤。葛先生術後復原進展良好,手術後4天已能岀院回家。

陳智仁表示,團隊很榮幸能為肝癌治療帶來新的希望和可能性,成功為病人經此綜合治療將四期肝癌轉化成一期、再進行活肝移植的個案,成為世界首例,患者康復情況令人鼓舞。團隊提出嶄新「先縮後除」治療方案對於肝癌患者和醫學界具有深遠的研究意義和臨床價值。

「港大開創的『先縮後除』策略為肝癌治療帶來突破。」陳智仁續解釋:「此治療方案有效延長病人壽命,特別是需要將腫瘤期數降期及縮小以進行肝臟移植的病人。再者,『先縮後除』的特點是侵入性低、安全和接受程度高,切合不適合高風險和複雜手術的年長病人的需要,為長者帶來治療契機。」

港大醫學院稱,該治療方案提供了確切的治療時間表,大部分病人在半年內都得到明顯的治療效果,讓病人和家屬有明確的治療計劃和預算。團隊展望這一嶄新技術為全球帶來全新的治療方向,啟發更多的研究、創新、交流和協作,讓更多肝癌患者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