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大畢業生衝出香港 勇闖科研路

社會事

中大畢業生衝出香港 勇闖科研路
社會事

社會事

中大畢業生衝出香港 勇闖科研路

2020年06月23日 09:54 最後更新:09:54

中大畢業生有望成立自己的研究團隊。

愈來愈多香港人遲婚,延後生育年齡,惟年齡愈大,生育風險亦愈高。中文大學細胞及分子生物學課程畢業生蘇俊,在學時已以第一作者身分發表研究論文,又獲世界知名科研機構的研究團隊邀請加入,以及獲裘槎基金會獎學金修讀博士課程,期間成功發現一種卵子分離染色體的新機制,有助了解染色體異常疾病的成因,現有望成立自己的研究團隊,從事生殖科學的研究。

中文大學細胞及分子生物學課程畢業生蘇俊,在學時已以第一作者身分發表研究論文。資料圖片

中文大學細胞及分子生物學課程畢業生蘇俊,在學時已以第一作者身分發表研究論文。資料圖片

本港土生土長的科研人員蘇俊,年僅26歲,高中時曾參加中大生命科學學院舉辦的科研探索活動,嘗試以顯微鏡觀察活體細胞等活動後,一改生物科非常沉悶的印象,對細胞及分子生物學產生濃厚興趣,便不顧家人反對,立志投身科研,並以文憑試三科5**及三科5*的佳績,考入中大細胞及分子生物學理學士學位課程。

蘇俊指在學期間,課餘時間都花在實驗室,跟隨學院副教授曾淑瑩從事癌症幹細胞研究,先後以第一作者及共同作者身分發表5篇論文,備受讚譽;又曾到英國牛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上海復旦大學等轄下研究所實習,期間發現生殖科學在現時生物醫學上,仍存在許多未知領域,「加上女性生殖老化、不育等問題是不少人關注的議題,便確立以此為未來研究方向。」

蘇俊坦言選擇投身科研時,家人曾因科研路難行及不穩定而反對,了解其工作後則表示支持。

蘇俊坦言選擇投身科研時,家人曾因科研路難行及不穩定而反對,了解其工作後則表示支持。

畢業後旋即獲世界知名科研機構、位於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會的研究團隊邀請加入,同時獲裘槎基金會頒發獎學金,於德國格丁根大學修讀博士課程,期間積極從事卵子研究,成功發現一種卵子分離染色體的新機制,有助了解染色體異常疾病的成因,並於去年在知名國際期刊《科學》中刊登。

蘇俊憑此研究獲馬克斯.普朗克學會頒發「奧托.哈恩獎」(Otto Hahn Award),此項僅授予年度具傑出科研成就年輕科學家的榮譽,再次獲得裘槎基金會頒發獎學金,在學會中進行博士後訓練,專注研究卵細胞的發育過程,畢業後,有望在奧托.哈恩獎的資助下,於學會轄下的研究所成立自己的研究團隊,實踐科研夢。

中大醫學院助理院長于君,獲選為中國醫藥最高榮譽、第24屆「吳階平—保羅.楊森醫學藥學獎」基礎醫學獎得主,以表彰她在消化道腫瘤發病機制和防治研究上的卓越成就和貢獻。

吳楊獎被譽為「中國醫藥最高榮譽」,今屆共有15名醫藥衞生範疇的專家獲獎,而于教授為榜上唯一來自本港學府的學者。

于君(中)。中大醫學院圖片

于君(中)。中大醫學院圖片

于君同時亦是卓敏內科及藥物治療學講座教授于君教授,她表示:「我很感謝吳楊獎的專家組和委員會,對我和我團隊在消化疾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研究工作予以肯定,授予我這個醫藥衞生領域最高榮譽。我們將繼續努力,發揮團隊優勢,並珍惜各方支持。基礎科研是推動醫學進步和發展必不可缺的因素。我和研究團隊經常埋首實驗室中進行嚴謹的基礎和轉化科研,致力為臨床醫學帶來貢獻。研究工作雖然艱苦,但我卻因為優秀的工作夥伴而享受這個艱辛的過程。」

除了身兼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歐洲科學院院士和香港科學院院士外,于教授亦是國家教育部長江學者講座教授,她先後獲頒國內外重要學術獎項多達50餘個。她從事消化疾病研究30年,現為消化疾病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香港中文大學)及中大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長。她在揭示消化道腫瘤發病分子機制、闡明腸道微生態與腫瘤的關係、脂肪肝和相關肝癌機制、開發早期診斷標誌物和治療靶點等方面,均作出了重大貢獻。其自主專利研發的腸癌和胃癌早期診斷標誌物更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應用於臨床檢測。

于君。中大醫學院圖片

于君。中大醫學院圖片

吳階平—保羅•楊森醫學藥學獎是由國家科技部批准,經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心利用社會資源,與西安楊森製藥有限公司於1994年共同設立,包括特殊貢獻獎,以及在基礎醫學領域、臨床醫學領域、藥學領域和公共衞生領域的獎項,旨在表彰和獎勵在醫藥衞生領域作出突出貢獻,以促進國家醫藥衞生發展的醫學或藥學學者。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