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大清忠臣為復辟四出奔波 歷史潮流下力挽狂瀾

歷史長河

大清忠臣為復辟四出奔波 歷史潮流下力挽狂瀾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大清忠臣為復辟四出奔波 歷史潮流下力挽狂瀾

2020年08月10日 10:00 最後更新:09:09

清廷封疆大吏,在民國時以自己忠貞譜寫前朝輓歌。

1912年2月12日,隨著隆裕太后代表溥儀頒布退位詔書,立國近300年的滿清王朝覆滅,期間鮮有王公大臣力挽狂瀾,除了末任陝甘總督升允,故他可謂清朝最後忠臣。

升允為多羅特氏,蒙古鑲黃旗人,清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考取舉人。由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開始,他先後出任山西按察使、布政使、陝西布政使、巡撫、察哈爾都統、閩浙總督、陝甘總督等要職,是深受清廷倚重的封疆大吏。作為滿蒙貴族中的極端保守派,升允不僅仇視革命黨,甚至多番指摘推行新政的立憲派,被視為食古不化、冥頑不靈。

升允 (網上圖片)

升允 (網上圖片)

據溥儀《我的前半生》所記載,升允雖是頑固保守派,但居官期間清廉勤勉、剛直敢言,在政治敗壞的官場堪稱「異類」。比如慈禧七十大壽期間,文武百官為表忠都獻上奇珍異寶。然而,升允非但沒有進獻禮物,反而給太后上了一封奏摺,懇請她停止慶典,別勞民傷財,並將省下來費用賑濟災民,這令慈禧大為光火。

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攝政王載灃順應立憲派,下令各省組建諮議局,以便為將來的君主立憲打下基礎。然而,敵視一切新思潮的升允,公然違抗載灃命令,多次阻撓陝西省諮議局建立,引起闔省士紳不滿,並聯名上書朝廷。載灃為了維護局勢,下令以「妨礙新政」之罪將升允革職。

升允 (前左) (網上圖片)

升允 (前左) (網上圖片)

升允始終不肯放棄自己的主張,認為各省諮議局勢必成為革命黨的盟友,對朝廷百害無一利。載灃雖不同意升允的觀點,卻欣賞他的忠心。因此,到武昌起義爆發後,清廷便重新起用升允為署理陝甘總督,竭力鎮壓革命黨的活動,力保西北要地不失。

升允於就職沒幾天,陝西新軍參謀兼二標一營管帶張鳳翽便率部起義。因計劃周密、行動迅速,新軍僅用了1天多便佔領西安全城,張鳳翽隨即宣布陝西獨立,並自任軍政府都督。戰亂中,署理巡撫錢能訓藏於百姓家中,西安將軍文瑞投井自盡,而升允則狼狽逃至蘭州。張鳳翽擔心升允起兵發難,遂派顧問雷恆炎前去議和,被升允斬首。

1910年訓練中的陝西新軍 (網上圖片)

1910年訓練中的陝西新軍 (網上圖片)

升允處死雷恆炎後,打出「討逆」旗號,親率數萬精銳甘軍東征,路上勢如破竹,接連攻陷20多座城池,劍指西安。甘軍與新軍戰火一直持續到次年元宵,此時,袁世凱已經與南京臨時政府達成秘密協定,準備脅迫清帝退位。

不久,清帝退位的消息傳至升允,他雖萬分悲憤,卻沒有停止戰鬥,一再催促將士奮力攻城。然而甘軍上下在得知清朝覆亡,大都不願做「炮灰」,拒再與革命軍開戰,升允頓時成為山窮水盡的孤臣。此時,關中大儒牛兆濂到軍中,對升允曉以利害,勸說他退回甘肅,使百姓不再受苦。

升允一向敬重牛兆濂的為人,因此決定罷兵休戰。不過,升允向袁世凱提出兩項停戰條件,即任命他為陝西都督,並將廢帝溥儀與隆裕太后安頓於西安。袁世凱很清楚升允的做法無非是想在西北搞復辟,因此一口回絕,並命令北洋軍馳援革命軍。升允自知不敵,只好率殘眾退回甘肅,不久又交出軍隊,返回北京居住。

滿州國時期的溥儀 (網上圖片)

滿州國時期的溥儀 (網上圖片)

民國建立後,升允並未放棄復辟清朝,此後十餘年間,先是在內蒙策動「勤王」運動,失敗後又流竄到日本、青島、旅順等地,結納宗社黨人,為復辟四處活動。張勳復辟期間,升允積極參與其中並代表訪日,爭取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寺內正毅內閣支持。所有活動均以失敗告終。

1931年7月23日,升允病逝於天津租界,終年72歲,死後遜帝溥儀親自前往吊唁,並追贈謚他為「文忠」。升允的女婿、國畫大師溥儒在《神道碑》中,將岳父比作諸葛亮、申包胥一般的忠臣。

往下看更多文章

估你唔到 200多年前一個清朝書生 去了英國竟然成為社交名人

2018年12月02日 23:41 最後更新:00:31

時光倒流到1774年,清朝乾隆年代,中國還是國運昌隆,是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割讓香港前的66年,原來當時已經有個中國人,去了英國,還成了倫敦社交圈一個名人,但這個人卻不見中國史料之中,他叫做黃亞東(Wang Y-Tong)。

圖:黃亞東的畫像。

圖:黃亞東的畫像。

今日去出席港大中史研究碩士同學會搞的「香港史學家年獎」,他們找了城大中文及歷史系教授程美寶,講一課「習史之旅」,程教授向在坐的同學,講了她最近一次去英國追尋史事的旅程,主角就是那個清朝年青人黃亞東。

圖:城大中文及歷史系教授程美寶

圖:城大中文及歷史系教授程美寶

程教授提到10年前她去英國國家海事博物館做一個項目,為舘藏的清朝中國旗幟尋根探源。她後來看到一個醫生的紀錄,當中有很多寶貴的史料,講到1840年鴉片戰爭時,英軍攻破寧波,很多官宦之家的婦女吊頸自殺,因為她們不願被破城的外國軍人汚辱。

當中又提到一個叫Wang Y-Tong(當時還不知他的中文名)的清朝年青人,早已由英國船長從廣東帶到倫敦,在英國住了十多年,這個青年人還寫信給英國皇家學會主席Joseph Banks,這個中國人名不見中國的經傳,為何有此地位,可以和英國上流社會交住? 這個人的經歷,引起程教授的興趣,還專門寫了論文,在內地發表。程教授最近再去英國,追尋黃亞東當年足跡所到的地方。

圖:英國醫生紀錄了兩百多年前中英交往的歷史。

圖:英國醫生紀錄了兩百多年前中英交往的歷史。

清朝乾隆年間,廣州是唯一允許與外國通商的城市。黃亞東出生於乾隆年間的1753年,或許是受廣州濃厚的經商氣氛影響,年輕的黃亞東棄仕從商。當時已有另一個中國人叫Mr. Chitqua (中文名已不可考)去了英國,把中國的陶瓷像帶到英國去。Chitqua留英的故事,吸引了黃亞東也想到英國去。

當時一個英國商人約翰·布萊德比·布萊克(John Bradby Blake),在1770年前後,在東印度公司一艘商船上工作,他在1766年到了廣州,收集廣東一帶食用、藥用植物的種子,打算帶回英國培育。相信布萊克是希望能從中國帶回一個懂行的專家,幫助他完成培育、解決疑難,就是這樣找上黃亞東,他在1774年終於踏足英國。

圖: 英國著名畫家雷諾茨為黃亞東所作的油畫,在諾爾莊園內的雷諾茨側廳展示。壁爐左邊的畫像是多塞特三世公爵。

圖: 英國著名畫家雷諾茨為黃亞東所作的油畫,在諾爾莊園內的雷諾茨側廳展示。壁爐左邊的畫像是多塞特三世公爵。

黃亞東抵達英國時,被介紀給多賽特三世公爵認識,黃亞東有心學習英文和其他科學知識,來到了多賽特三世公爵的諾爾莊園,成為諾爾莊園的一名侍從,實際更像中國貴族或大官的門客。在公爵府的安排下,他就讀臨近諾爾莊園的七棵橡樹學校,這所有五百年歷史的老學校,如今將黃亞東視為學校接收的最早國際留學生。黃亞東比後來正史記載的中國第一個海外留學生容閎在1847年赴美留學,還早了73年。

圖: 七棵橡樹學校的網站有介紹這位早年的「中國留學生」黃亞東。

圖: 七棵橡樹學校的網站有介紹這位早年的「中國留學生」黃亞東。

黃亞東學懂英語,他對中國文化和工藝的學識,使他成為200多年前英國上流社會的名人。而他獨特的外表和談吐,使他成為社交場合的座上客。倫敦當時的皇家內科醫學院院長安德烈·鄧肯曾與黃亞東交流過針灸,並發表過文章。他還曾去牛津大學,幫助重新規整中文詞典和書籍。多塞特三世公爵專門出資70英鎊(約合現在10000英鎊),委托名畫家雷諾茲在1776年為黃亞東畫像,由此可見公爵何等重視黃亞東。

後來黃亞東離開了英國,變成中國有史以來的第一個「海歸」。回到廣州後,他繼續經商,並和英國的朋友們保持書信往來。

程美寶教授最近再訪英國,重新走訪黃亞東200多年前曾踏足之地,從諾爾莊園到七棵橡樹學校,這是一個名符其實的「習史之旅」。

邀請程教授演講的港大中史碩士同學會會長何漢權,主要想借歷史學家的學史經歷,激發年青人學習歷史的興趣。他說,他年青時曾問老師讀歷史有什麼用,如今知道讀歷史可以了解國學,知道國情。

今天的頒發了三個青年史學家年獎的得獎同學,同樣對歷史有濃厚興趣,或許當中有部份人將來也如程教授那樣,成為學者,追尋歷史的小故事與大意義。

圖:香港青年史學家年獎得獎者、港大文學院一年級許宸通同學。

圖:香港青年史學家年獎得獎者、港大文學院一年級許宸通同學。

圖:香港青年史學家年獎得獎者、港大文學院一年級霍俊希同學。

圖:香港青年史學家年獎得獎者、港大文學院一年級霍俊希同學。

圖:香港青年史學家年獎得獎者、港大社會科學院一年級吳倬毅同學。

圖:香港青年史學家年獎得獎者、港大社會科學院一年級吳倬毅同學。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