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美軍提出用200億美元搞「太平洋威懾倡議」 大灑金錢遭美媒狠批

博客文章

美軍提出用200億美元搞「太平洋威懾倡議」 大灑金錢遭美媒狠批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美軍提出用200億美元搞「太平洋威懾倡議」 大灑金錢遭美媒狠批

2020年07月06日 14:41 最後更新:15:25

美軍印太司令部的《重新獲得優勢》報告,建議用200億美元,在太平洋重建威懾,目標是針對中國。這份「最浪費錢」的計畫,上月中得到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通過,旋即被美國媒體狠批。美軍印太司令部追加200億美元就想起到恫嚇中國的作用,只是幻覺。

CNN相關評論截圖。

CNN相關評論截圖。

美國的「太平洋威懾倡議」,是在6月11日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通過的《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案》中,單列出來的針對中國的條款。

根據這一條款,美國將設立「太平洋威懾倡議」基金。具體來說,2021年財年授權撥款14億美元,在2022財年授權撥款55億美元,目的是確保美國在印太地區擁有足夠的戰略資源和軍事能力,以應對所謂的「中國軍事威脅」。

「太平洋威懾倡議」不是憑空出現的,有「母本」和「母本的母本」。「母本」,是今年3月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菲爾•大衛森向國會提交的一份名為《重新獲得優勢》的報告。報告建議,未來6年在印太地區實施太平洋威懾倡議,在2021財年追加投資16億美元,在2022-2026財年再投資184.6億美元,總投資大約200億美元。

「母本的母本」,是特朗普政府2018年1月頒佈的充滿冷戰色彩的防務戰略,把應對與中國和俄羅斯的長期競爭列為了首要任務,同時劃定了美軍重點部署的六大區域,其中,印太地區列在首位。這份報告宣告了特朗普時代美軍軍改的啟動。

軍改,就意味著不同軍種、部隊對軍費蛋糕的爭奪。既然印太地區和「大國對抗」是特朗普政府的重點,對於美軍印太司令部來說,自然要獅子大開口,搞出一份「最浪費錢」的計畫來。

根據美軍印太司令部的《重新獲得優勢》報告,200億美元這樣花:

1. 58.5億美元將用於在西太地區島嶼分散部署一支具有精確打擊網路、生存能力強的聯合作戰部隊。這其中包括:
在第一島鏈部署陸基反艦和防空導彈系統;
在第二島鏈部署一體化防空反導系統;
2. 16.7億美元建立關島防禦圈;
3. 10億美元部署 「海上打擊戰斧」和增程型「聯合防區外空對地導彈」;
4. 1.85億美元在帛琉群島部署高頻雷達系統;
5. 花費10億美元在夏威夷部署國土防禦雷達,用於探測彈道導彈、巡航導彈和高超聲速武器;
6. 19億美元建設天基持續感測器,用於跟蹤全球威脅等。

看看這些花錢的計畫,大致可以發現以下幾點變化:從過去集中使用大型軍事基地,到分散部署作戰部隊、反艦和防空導彈系統,目的是改善主動和被動防禦局面。

在帛琉群島部署高頻雷達系統,是因為帛琉群島和周邊地區是太平洋進入東南亞的門戶之一。

自吉里巴斯與台灣斷交後,美國、台灣地區就有擔心帛琉群島等戰略要衝「失守」的言論出現;在夏威夷部署國土防禦雷達探測高超聲速武器,與美國高超音速武器研發現階段落後中俄有關。

可以說,這就是一個在西太平洋島嶼、陸地層層疊疊挖「戰壕」、同時企圖保持美軍反登陸、戰場資訊主導權和海空優勢的計畫。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7月2日發表題為「與中國新對抗的真實代價」的署名文章,對美國軍方意圖針對中國實施的名為「太平洋威懾倡議」(PDI)的軍事計畫提出批評。

CNN認為,該計畫是美國立法者們可以找到的對抗中國「最浪費錢、最適得其反、最具有煽動性」的計畫。

文章稱,到目前為止,針對中國的「新冷戰」式造勢大多停留在口頭上。美國並沒像當初真正冷戰時期那樣在東歐大幅增加兵力。但「太平洋威懾倡議」可能會改變目前狀況。

文章表示,面對中國越來越大的影響力,大多數美國人更願意選擇減少而不是增加美國的軍事存在。很清楚也很容易理解的一點是,美國人認為他們的國家在過去幾十年裡過度擴張了,他們不想也沒有興趣讓美國在亞洲捲入新的紛爭中。

美軍「太平洋威懾倡議」從總體上看,整個計畫如同得了「受迫害幻想症」。

首先,沒有哪個國家說要把印太地區當作自己的勢力範圍。美軍在海外建立了514個軍事基地,40%以上部署在日本、韓國、新加坡、菲律賓等地,借助這些軍事存在,美國屢屢干預地區內國家的正常主權要求。誰是印太地區的安全風險因素不言而喻。

其次,給美軍印太司令部追加200億美元能起多大作用不確定。「太平洋威懾倡議」和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東烏克蘭事件後美軍針對俄羅斯制定的「歐洲威懾倡議」(EDI)相彷彿。「歐洲威懾倡議」到2020財年花費了220億美元了,除了個別歐洲國家,並沒有在歐洲造出聯合對抗俄羅斯的局面。

第三,印太地區多數國家並不打算在中美之間選擇「站隊」。

去年,菲律賓、韓國在不同時間段表態美國不能部署導彈。近日,日本以疫情嚴重、國內經濟萎縮為由,拒絕部署美國的「宙斯盾」反導系統。美軍對新加坡樟宜海軍基地的使用、租借越南金蘭灣基地的計畫,也不是沒有引發當地的疑慮。可以有限使用、訪問,但不想完全綁到美軍戰車上當棋子,是這些國家的普遍看法。

可以說,給美軍印太司令部追加200億美元就想起到恫嚇中國的作用,不過是幻覺,也不可能有任何效果。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日本時隔5年重申「中日戰略互惠關係」 所為何事?

2024年04月18日 11:52 最後更新:12:13

日本發佈2024年版《外交藍皮書》,時隔5年重申「中日戰略互惠關係」,對此如何看?

深圳衛視直新聞特約評論員庚欣解讀了日本的意圖。

庚欣話,這次庚欣,再次重申「中日戰略互惠關係」,並強調了「構建穩定、建設性的中日關係的重要性」。這表明日本岸田政府在內外交困之中,依然希望在與美國強化關係的同時,和中國也保持「鬥而不破」的關係定位,強調保持建設性的穩定關係對兩國非常重要,雙方需要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當然,這也是在重申去年11月,兩國領導人對中日「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的共識性再定位。

日本發佈2024年版《外交藍皮書》。

日本發佈2024年版《外交藍皮書》。

庚欣指出,日本這次談及的「戰略互惠關係」,是2008年胡錦濤主席訪問日本之時,雙方發表的《中日關於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的聯合聲明》所提出的,中日戰略互惠關係的確立,其實就類似於今天中美關係要扣好的「第一粒鈕釦」的意義,這是中日關係一次重大的進展。

其實,百年來的中日關係一直都存在誰來主導、走向何方的問題。當然這中間有美國的因素,因為日美在二戰後至今的制度安排上,是美國在直接影響甚至在重大問題上主導著日本的一些外交決策。但是,在中日互動中,中方是主導的一方,而在建交之後開啟的中日關係發展的熱潮中,中方倡導的以「友好外交、人民外交、和平外交」為主要特徵的中日關係發展,應該說一直是順暢的。

但是,近年來,由於日本面對著「百年變局」等各種各樣的壓力。首先是中日關係力量對比的顯著變化。中國從以前遠遠落後於日本的經濟發展,到2010年經濟總量開始超越日本,到之後的十幾年間,中國的GDP已經是日本的三倍以上。而日本則明顯感受到了這樣的變化和壓力。而且伴隨中日經濟和綜合實力的這種明顯的變化,同時呈現出中日關係似乎在向著負面的方向發展。在中日經貿額不斷增長的同時,中日之間的政治信任和民間感情卻似乎在不斷的下降,這種微妙、複雜的中日關係取態,對中日都是壓力很大的,對日本尤其如此。

同時,中日兩國在戰後一直就存在很多既有的矛盾,比如「東亞爭雄」的問題、「歷史認識」的問題、台灣問題、兩國的領海劃界問題等等。近年來,中日都在走向大國化的進程中,又不斷地發生摩擦和碰撞。一定程度上,這也是日方近年少提甚至不提「中日戰略互惠關係」的原因。

那麼日本重申「中日戰略互惠關係」,對中日關係意味著什麼?日方還有政策調整嗎?

庚欣認為,日本是一個島嶼國家,所謂島嶼國家,就必須要成為「陸海聯動」的橋樑。但是,從戰後幾十年的實踐來看,日本和周邊各國的關係發展並不融洽。另外,日本畢竟是個經濟大國,它的經貿關係主要是靠和中國、韓國等亞洲國家的互動,而不是依靠美國。現在日本和中國每年經貿額達到3600多億美元,而和美國的經貿額只有中日經貿額的一半左右。地緣關係上大家又是「搬不走的鄰居」,這些都使得日本處處進退兩難。

其實,日本無論是自身的穩定、還是經濟繁榮以及大國化進程,都處處離不開中國。這就是為什麼近兩年來,岸田似乎和拜登走得很近,爭相送「投名狀」,但實際上他也在很積極地推動日本加入RCEP,加強和中國及亞洲的這種實質性的合作關係,以穩定自身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就在最近兩天,他跑到美國去和拜登「秀恩愛」的同時,又和中韓兩國爭取要在五月份舉辦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推動中日韓的合作。這些看似矛盾的表現,正是日本今天面對兩難困境和自身國家發展「焦慮」的一個真實寫照,美國的焦慮是「霸權的焦慮」,日本的焦慮可是「生死的煩惱」,所以就更顯得進退失據、捉襟見肘。

4月11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向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聯席會議發表演講。

4月11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向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聯席會議發表演講。

他認為,從這種意義上說,中國尤其要冷靜、準確地把握美日各自的矛盾,特別要重視日本的動向,調動中日關係中的積極因素,注意克服消極因素,中日關係也要扣好第一粒鈕釦,重建「戰略互惠關係」就是今天中日關係的第一粒鈕釦,進而也同樣用「和為貴、穩為重、信為本」的方針來建立中日相處之道,牢牢掌握住中日關係的主導權。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