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香港大學解構DNA 有望檢測癌症病變

社會事

香港大學解構DNA 有望檢測癌症病變
社會事

社會事

香港大學解構DNA 有望檢測癌症病變

2020年07月07日 10:34 最後更新:11:22

本港癌症新症將於2035年增加四成。

隨着人口老化,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預測,本港癌症新症將於2035年增加四成。為提升社會對癌症風險評估的認知,近年學界都在積極研究DNA修復系統與癌症之間的關係,而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的研究團隊最近成功解構一種新型的DNA修復因子「DYRK1B」,有望提供癌症早期病變的檢測方法,為癌症患者提供個人化的治療方案。

香港大學。資料圖片

香港大學。資料圖片

人體細胞每天都會遭受多達70000項的DNA損傷事件,而DNA修復網絡則負責抵禦這些損傷。若身體的DNA的修復功能異常,或人體過度接觸有害物質,都有機會因修復機制未能趕上復原細胞損傷,而誘發癌症,和高血壓及加促衰老等其他疾病。

港大李嘉誠醫學院研究團隊,成功解構一種新型的DNA修復因子。

港大李嘉誠醫學院研究團隊,成功解構一種新型的DNA修復因子。

港大醫學院的研究團隊最近發現,「DYRK1B」為一種新型的DNA修復因子,這種蛋白激酶被視為代謝綜合症的元兇,其表達的增加,均與癌症病變及化療抗藥性有關。領導是次研究的港大醫學院助理院長及生物醫學學院教授禤承恩表示,有關發現將引導DYRK1B抑製劑的研發和使用,亦會作為與基因組不穩定相關疾病的治療方案。

港大醫學院助理院長及生物醫學學院教授禤承恩。

港大醫學院助理院長及生物醫學學院教授禤承恩。

本港過去近30年的癌症患者不斷上升,過去5年更平均每日有超過35人因癌症離世。禤承恩認為情況和人口老化有莫大關連,由於人體細胞每天都會產生突變和自行修復損傷,人體的基因改變會隨時間不斷累增,故年長人士通常較易患上非遺傳性的癌症。

港大醫學院助理院長及生物醫學學院教授禤承恩。

港大醫學院助理院長及生物醫學學院教授禤承恩。

他續指,研究室的目標為解構DNA受損的反應,及其與患癌的直接關係,成功解構DNA修復機制,不僅能作癌症的風險評估,亦可根據各人基因排序的分別,為患者提供個人化的治療選項,而隨着學界對DNA修復系統的認知加深,他相信會對人類長壽和生活素質有正面影響。

往下看更多文章

港大5.1起首階段遊客分流 將密切監察措施成效

2024年04月19日 19:47 最後更新:22:50

香港大學首階段遊客分流措施將於5月1日生效,校方指會密切監察成效。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星期一至星期六上午8時至下午6時30分期間參觀校園的遊客,須提前在港大網上登記平台使用真實姓名和電郵地址預約,預約成功後,將獲得入場二維碼,並須通過指定地點進出港大校園。每節參觀時段為兩小時,並設有名額上限。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其他時段和在公眾假期到訪的遊客不需提前預約,獲邀人士、核准服務提供者和社區用戶進入港大校園的安排就維持不變。值得一提的是,措施5月1日生效,但因當日為公眾假期,所以當日不用預約。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港大表示,將密切監察措施成效,調整參觀時段安排及名額。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