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5G輻射會致癌?專家一一拆解

生活事

5G輻射會致癌?專家一一拆解
生活事

生活事

5G輻射會致癌?專家一一拆解

2020年07月23日 08:43 最後更新:07月24日 18:37

如果擔心就係講電話時用耳機,或減少使用手機

GETTY圖片

GETTY圖片

在新冠肺炎陰霾下,謠言比疫症流傳更快,英國有陰謀論者聲稱5G技術導致疫症爆發,多座5G訊號塔因而遭縱火。雖然國際非游離輻射防護委員會(ICNIRP)的長期研究稱無證據表明移動網絡會致癌或致病,但大眾對無線射頻(Radiofrequency)會否致病致癌仍抱疑問。

5G訊號屬於「非游離輻射」。GETTY圖片

5G訊號屬於「非游離輻射」。GETTY圖片

要討論無線射頻會否致癌致病,先要理解甚麼是輻射。輻射是一種能量,一般可分為兩種:「游離輻射」及「非游離輻射」。「非游離輻射」的能量較低,很多時由環境而來,對人體產生的影響十分有限,而5G訊號正屬「非游離輻射」。在2011年,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ACS)指出:認為無線射頻可能有致癌風險的研究,背後的理據,未能充分證實兩者間確實存在因果關係。在2018年,ACS再就此發言,認為相關研究仍未能達致無線射頻有致癌風險的定論,但建議個別人士如感擔心,可自行減少曝露於無線射頻的風險,例如在講電話時用上耳機,甚或減少使用手機。

游離輻射足以改變、破壞體內一些包括DNA的分子結構,因而引致癌症。GETTY圖片

游離輻射足以改變、破壞體內一些包括DNA的分子結構,因而引致癌症。GETTY圖片

我們應當注意的是游離輻射(如X光線、伽馬射線等),其能量較高,足以改變、破壞體內一些包括DNA的分子結構,因而引致癌症。發現放射物質「鐳」的居里夫人便因長期在沒有任何裝備下接觸輻射,因而患上多種慢性病。然而,輻射如能運用得當,應用可以十分廣泛:醫學上,輻射可用作放射治療(電療)及造影術,只要確保由專業人士主理,實毋須擔心。

美國癌症協會ACS 建議個別人士如感擔心,可自行減少曝露於無線射頻的風險,例如在講電話時用上耳機,甚或減少使用手機。資料圖片

美國癌症協會ACS 建議個別人士如感擔心,可自行減少曝露於無線射頻的風險,例如在講電話時用上耳機,甚或減少使用手機。資料圖片

資料顯示,5G的佔用頻段包含sub-6g和毫米波頻段兩種,其中sub-6g頻段的熱效應已經被核實,不會危害健康。而利用毫米波(mmwave)提高數據傳輸速度是5G技術的最大突破之一。毫米波頻段會不會影響健康?闢謠文章指出,基於現行標準的研究表明,目前依然不需要對毫米波過分擔心。科學實驗表明,在10毫瓦/平方厘米下持續8小時的60ghz毫米波輻射,不會引起眼部損傷。同時,相似條件下的皮膚實驗表明,它也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病患聲稱手術後醒來後被「鬼壓床」無法動彈,台灣麻醉科醫生揭背後原因係...

示意圖

示意圖

病患聲稱手術醒來後被「鬼壓床」動彈不得

在醫療實踐中,被全身麻醉後的病患在手術醒來時,偶爾會出現一種被稱為「鬼壓床」的狀態,病患在經歷這種狀態後,描述其過程是「吸不到氣、說不出話、張不開眼、動彈不得」。

台醫生解釋「鬼壓床」由肌肉鬆弛劑剩餘影響所致。

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麻醉科的王逸萍醫生解釋說,在進行術前訪視時,經常會聽到病患分享「鬼壓床」這類經驗。她指出,這種症狀多由於肌肉鬆弛劑的剩餘影響所致。這類藥物在手術過程中使用,可以讓手術部位的肌肉得到適當放鬆及靜止,防止不自主的肌肉活動而干擾手術進行。然而,肌肉鬆弛劑的副作用可能會導致病患在甦醒後經歷呼吸困難和肌肉無力的情況,這種情況即是病患所指的「鬼壓床」。

示意圖

示意圖

利用肌肉張力監測儀器掌握病患肌力回復情況可減少麻醉副作用

為了減少這些副作用,除了醫生會在手術後給予病患肌肉鬆弛劑的回復劑外,現代醫學亦提供了肌肉張力監測儀器,以監控病患的肌力回復情況。這些監測儀器,例如非侵入性的攜帶型設備,能通過病患手部神經的電刺激,測量手指的肌力運動情況,幫助醫生評估病患肌肉張力的回復狀態。

示意圖

示意圖

醫生應在術前和病患溝通以製訂最適合的麻醉計劃

王醫生強調,使用這些監測儀器不僅能在手術中幫助醫生監測病患肌力放鬆的程度,還有助於提高手術的順利性和安全性。此外,醫生在術前訪視中與病患進行討論及溝通,然後根據過去的麻醉經驗來定制一個最適合的麻醉計劃,這種預防性的措施可提高病患的麻醉安全性。

示意圖

示意圖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