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檢測不足是香港重大短板

博客文章

檢測不足是香港重大短板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檢測不足是香港重大短板

2020年07月13日 19:35 最後更新:19:44

香港疫情第三波爆發,政府實施叫停書展等一系列措施。

北京自6月11日起爆發第二波疫情,但只花了26天,就擊敗疫症,感染人數再次歸0。香港政府抗疫的最大問題,不是表面看反應慢的問題,而是畏首畏尾,決策不夠快速決絕。

北京這次抗疫是在試驗一種「新常態」,是假設未來有一段長時間,要與病毒共存,如何可以不用早前武漢完全封城的方式抗疫,但能有效地對抗病毒。我早前提過,北京除了常規流行病學追蹤手段外,還用了健康碼和大量檢測兩招,這些香港有沒有用的工具,還可以再加論述。

1. 健康碼。健康碼是內地一個應用程式,下載後會追蹤你有無去過高危區,有無外遊和接觸史,若有就變成紅碼,很多公共場所都不能進去。這是一個高效工具,但對個人私隱入侵度較大,正常情況下香港難以實行。

但澳門的做法可以參考。澳門已發展了自己的健康碼叫「澳康碼」,澳門人在澳門用「澳康碼」,返廣東轉用內地的「粵康碼」。「澳康碼」可以說是一個溫和版的健康碼,不用掃碼追踪個人行動軌跡,私穩度高。「澳康碼」顯示綠碼只是自我聲明無病徵、無外遊紀錄、無接觸史。「澳康碼」顯示紅碼在澳門不能進入賭場和政府機構,也不能出入境。

澳門一日有12萬人次出入境(約佔10%人口),因為有很多澳門人在珠海居住,又有大量外勞。「澳康碼」加7日有效的核酸測試,確保有必要跨境人群可以繼續往來。另外「澳康碼」也可以為萬一出現大流行但要維持社會活動作準備,到時加入掃碼追踪功能,可以容許必要的人群流動。這些事情香港即使不會馬上做,但也要事先思考準備,以應付疫情可能不斷流行的新常態。

2. 大規模檢測。北京的大規模核酸檢測成為常規手段。在這一次疫情的26天中,北京日檢測量擴展到50萬人次(香港目前每日檢測能力只是7500多人次,和北京的差別極大)。而北京在上一輪疫情時,最大的日檢測量是1700人次,但之後利用兩個月疫情低潮大力擴容。並採用「混合採樣檢測」方法,即5個樣本一起檢測,有陽性才再進行單個樣本檢測。由6月11日到7月7日,北京得以完成超過1100萬人次的檢測量。

澳門的檢測能力也遠比香港高,澳門早在5月時的核酸日檢測能力已達6000人次,約佔澳門總人口的1%,而香港的檢測能力只佔人口的0.1%,換句話說澳門檢測能力是香港10倍以上。香港不加大檢測力,就令追蹤調查更困難。

3. 香港檢測的強制性和便利性。北京有疫情就整個小區強制檢測。而澳門早已要求老師、社工、跨境人士做核酸測試,所以才做這麼多檢測,但香港並無此要求。

檢測不足是香港重大短板。要大大增加檢測能力,要考慮使用「混合採樣檢測」方法,要強制在高危區檢測,要在那些地區設大量檢測點方便市民。政府需要做的事情,遠比單單是加強限聚令多。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不讀書,就輸在起跑線

2024年04月18日 18:35

我認識很多家長經常在探求如何為子女考進名校的方法,以為進了名校,就可以贏在起跑線,是通向成功的捷徑。

我愛做田野調查,有時與一些成功人士吃飯閒聊時,總會了解一下他們成功的因素是什麼,發現成功人士是否出身名校只是一半一半,讀普通學校甚至「雞校」的名人,所在多有。另一個有趣發現,成功人士通常都很有好奇心,知識面廣博,較多人有一個特性,就是都喜愛讀書。

第一,犬父無虎子。很多家長認為入名校可以確保成功,經常講「阿仔阿女,你要勤力啲讀書,考間好學校」。但爸媽講這幾句話時,可能自己正在打機或煲劇。亦有很多父母一放假就去旅遊玩樂,但就逼子女讀書。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父母是他們模仿的主要對象,那怕是多反叛的孩子,很諷刺地他們只是在重複父母的行為模式。不愛讀書的爸媽,怎能叫孩子讀書呢?

第二,大學小學化。智能手機普及,令讀書的風氣銳減,因為用手機作各種消閒娛樂的時間大幅增加,人總不能靜下來,更沒有興趣看書。20年前我曾在大學兼職教書,已經發覺當時學生開始無甚好奇心,上堂提問的只是少數。學生不帶著問題進課堂,能夠從課堂拿到東西走的人就很少了。

現在大學生可以對老師評核,老師為了遷就學生,就用學生最適應的方法,不只上課有PowerPoint(簡報),而且寫得極其詳盡,還將詳細的PowerPoint發給學生, 課堂上包括什麼書本的知識,PowerPoint有一兩版介紹重點,大學生不用讀原著,考試前只要背好PowerPoint,就可以攞A。更有甚者,由於學生不提問,有大學老師為了鼓勵提問,就會向提問的學生派貼紙,下課時就叫學生把貼紙貼在名單上,就可以加學生上課的參與分。提問派貼紙,恐怕是一種對小學生的教學方式,但這就真實地出現在本港著名大學的課堂當中。我不怪老師,他們也只是適應現實,尋找最有效的教學方法。但大學小學化,的確是一個嚴重問題。

學生讀書少、知識水平低、思想深度淺,將來不要說成功,就想解決工作時遇上的實際難題,也不容易。因為要破解真實的難題,和上學背PowerPoint攞高分的方式很不一樣。我就聽過真實的例子,即使拿一等榮譽的名牌大學畢業生,開始工作時也是完全手足無措,因為他根本完全沒有解難的經驗,亦都很不適應不是背書就可以攞A的實際工作環境。

第三,好奇就會贏。人類進步源於有好奇心,想改變現有的生活,所以研究改善現有生活的方法。猩猩知道椰殼裏有很好味的椰汁椰肉,但椰殼很堅硬,不知道怎樣打開它。不知從哪時開始,一隻猩猩發明了用石頭硬敲椰殼的搵食方法,成功吃到美味的椰子肉,其他猩猩爭取倣效。之後代代相傳,用石頭敲碎堅果,就是小猩猩成長時可能要花幾年才學習到技巧。第一隻打破椰殼的猩猩真的很有好奇心,其他猩猩靠的是學習。

我自己從小就喜歡歷史,那時候心中經常問兩個問題,第一,為何日本1868年的明治維新可以成功,中國1898年的百日維新卻失敗呢?第二,為何中國共產黨被國民黨兩次圍剿,人數所剩無幾,最後竟然可以以少勝多,成功打敗國民黨解放全中國呢?我看很多書籍,為這些問題尋找答案。

我讀大學的時候,中大學生會在一本送給學生的記事本的封面上,印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相信現在已經很少人有這種情懷,但總可以「為成就人生而讀書」。

政府已經將4月23日定為「全民閱讀日」,由20號開始就有一連串「香港悅讀周」活動,希望爸爸媽媽 可以和孩子一起,拿起一本書,一起讀一讀。孩子的成功人生,將會由閱讀開始。成年人當然還可以有N種愛讀書的理由。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