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衛生署病毒檢測化驗人員「朝八晚十」頂不順 黃河建議內地醫護馳援香港可先助檢測

博客文章

衛生署病毒檢測化驗人員「朝八晚十」頂不順  黃河建議內地醫護馳援香港可先助檢測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衛生署病毒檢測化驗人員「朝八晚十」頂不順 黃河建議內地醫護馳援香港可先助檢測

2020年07月25日 12:42 最後更新:12:47

香港疫情嚴重,醫療化驗體系瀕臨煲,傳出內地醫護在有需要可馳援香港的建議,馬上有本地醫護團體大力反對。前華員會會長黃河撰文,剖釋內地醫護馳援香港要先解決的問題。

黃河透露,目前香港新冠病毒的檢測工作,資源和人手均嚴重不足,追不上病毒的散播速度,更不能做到「應檢盡檢」,情況極為嚴峻。現時衛生署只有約25名已受訓、合資格進行化驗新冠病毒的核心檢測工作的化驗人員,已長時間「朝八晚十」、無休假地工作。雖然衛生署已外判一些檢測化驗工作予本地私營化驗所,卻屬杯水車薪。特區政府若不盡快增加檢測的「外援」,香港的疫情防控將大有可能失守、失控,後果嚴重!

有人在網上爆料,可見衞生署化驗室外,大量深喉唾液樣本被放在化驗室的通道上。

有人在網上爆料,可見衞生署化驗室外,大量深喉唾液樣本被放在化驗室的通道上。

他認為,內地可以馬上馳援香港的,應首先是協助特區政府進行大規模病毒檢測。黃河文章全文如下:

內地醫護弛援香港問題複雜 協助大規模測試應首先推出

黃河 前香港護士管理局成員

日前有報導說,因近日本港疫情急變,轉趨嚴峻,內地醫護人員可能馳援香港。消息傳出後,網上很快就流傳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馬仲儀的一段說話:「我地嘅良知就是死幾多病人,都唔會接受內地醫護」。對此,因聽不到馬醫生完整的原話,未經核實,我是將信將疑,寧願相信一個專業醫生或護士不會出此違反專業道德的冷血之言。坦率地說,內地醫護馳援香港牽涉的問題的確很複雜。先作通盤考量,才是向病人、向醫護專業、向社會負責的正確取向。

考慮到輕重緩急,尤其是我由華員會會長利葵燕了解到華員會醫務化驗員及化驗師分會的憂慮,我認為,內地可以馬上馳援香港的,應首先是協助特區政府進行大規模病毒檢測。事實上,若不是該分會以防控疫情為重,反映情況(筆者註:我不希望看到衛生署管理層因此遷怒他們),港人也許還不知道目前香港新冠病毒的檢測工作,資源和人手均嚴重不足,追不上病毒的散播速度,更不能做到「應檢盡檢」,情況極為嚴峻。現時衛生署只有約25名已受訓、合資格進行化驗新冠病毒的核心檢測工作的化驗人員,已長時間「朝八晚十」、無休假地工作。雖然衛生署已外判一些檢測化驗工作予本地私營化驗所,卻屬杯水車薪。據利會長,特區政府若不盡快增加檢測的「外援」,香港的疫情防控將大有可能失守、失控,後果嚴重!

其實,內地有大規模撿測的經驗及資源,成效十分顯著。由相關人員馳援香港,問題相對簡單易行得多。希望特區政府當機立斷,即予引進,並聽取內地有關方面的意見,刻不容緩。

內地醫護馳援香港,直接參與救治新冠病毒病人的臨床醫護工作方面,則並無任何先例可參考,牽涉的問題確實複雜得多。新當選醫學會會長蔡堅被人罵的一段說話:「香港醫生用英文寫病歷、藥物,而內地醫護講普通話、寫簡體字,相信會製造一定混亂」,反映的確是現實,不能「以人廢言」,不能只講情緒話,而不予理會。

其實,只要有責任心、肯客觀思考,即可羅列出一大堆實實在在的問題。舉例:特區政府應怎樣評估內地醫護人員可以馳援香港的適當時機?怎樣評估香港已到了抗疫完全失控、醫療系統頻臨崩潰的邊緣?若確須輸入內地醫護人員,應安排他們在哪些方面作出支援?臨床?一線?二線?急症室?ICU?後勤?若內地和香港醫護人員確需並肩作戰,在爭分奪秒、緊張的工作氣氛中共同救死扶傷,雙方如何克服體制、語言、文字、文化、心態、習慣等等差異,做到盡快磨合、無縫銜接、無間合作?這方面,特區政府也許可以邀請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盧寵茂院長給些意見。

又或特區政府可否只安排他們全部在全封閉的「火神山」式醫院或方艙醫院工作,不與香港同行混雜,只接受同為內地醫護人員的垂直領導,只使用內地的醫療制度,包括已證明有效的中醫治療?若有不同意接受內地醫護救治、不惜置自己生命健康於第二位的病人,就悉聽尊便。抑或另有如有人所建議般,乾脆把香港「火神山」式醫院或方艙醫院設在毗鄰的深圳河、深圳灣北岸?

更需認真思量的是,滿腔熱情馳援香港的內地醫護人員,將如何應對這幾年社會,以至香港醫護界、公立醫院瀰漫的反中、仇中、黑中、黑警的不友善氛圍?有人回憶起今年2月初曾遭遇罷工者不合作對待、口罩大量失蹤、退休醫護申請返聘信函無端失蹤等不愉快經歷,擔心內地醫護若遇香港同行、支援人員的不合作,甚至抗拒、使絆子、設陷阱,將如何防範?再者,一旦雙方,或內地醫護與患者有糾紛、衝突,甚至發生醫療事故,將由誰處理?怎樣處理?此外,內地醫護又可否享受到本港法律及個人職業安全健康的保障?種種問題,莫不需要特區政府先予正視、解決。

我期望本港醫護界、社會各界,能客觀、理性、科學地考慮可能引起的一切問題。而衡量內地醫護馳援香港的需要不需要,應視疫情的發展而定奪。「以病人為中心」、「以病人的生命健康為大前提」、「以本港成功防疫抗疫的大局為最大考量」的理念,應是全體港人唯一的標尺。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特首政策組外判研究多數公開 高人:多做研究比拍腦袋決策好

2024年04月16日 21:50 最後更新:22:35

立法會今天(4月16日)召開的財委會特別會議,會上選委會界別議員江玉歡及工聯會梁子穎均關注,特首政策組進行的研究不對外公開的做法,認為並非所有報告都不能公開,除了一些敏感話題報告外的成果理應公開,對香港市民或企業也有幫助。江玉歡又指,一些研究如旅遊巴泊位的研究用了90多萬元去做報告,做完研究但仍有旅遊巴擾民的問題。

高人話,外界或許有點誤解,以為特首政策組的研究都是保密的,其實並非如此。特首政策組一年外判的研究費用2000多萬元,當中很多研究是公開的。他們選題時也有和政策局溝通,確保做出來的研究政策局能用得著。

高人形容,政府決策前多做研究,了解情況,然後才作出決定,比拍腦袋決策科學得多。但事實上不能說做了一個旅遊巴泊位研究就馬上可以解決相關問題,但做了研究可以讓政策局有更多數據和科學分析,以供參照。

他說,特首政策組有部分研究不公開,涉及費用大約1000多萬,包括就不同問題做的民調,以及其他合約研究,保密的研究有兩大類,主要是和施政報告相關的前期研究,以及就政府內部醖釀中的政策作研究,例如了解外界有無其他可行的政策選項,或者作為「紅隊」,挑戰現有構思中的政策,找出其中漏洞。由於這些研究和政府即將推出的政策緊密關連,故有保密的需要。

高人分析,特首政策組的預算和過去差不多,但本屆政府謀劃的新項目很多,涉及眾多未來的規劃,以有限資源完成更多工作,協助政府作科學決策,殊非易事。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