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疫情距今爆發四月有餘,而餐飲業翹首以盼的恢復堂食仍遙遙無期。近日,包括新文華閣、篁上篁酒家、合誠茶樓等多家華埠老店因難以承受疫情帶來的重創、對前景失去信心而紛紛選擇永久關張,令不少熟客感到扼腕。 

位於勿街66號的篁上篁酒家鐵閘門半拉下來,老闆伍雁嬋進進出出,做最後的清理工作,適不適合與隔壁”味悅軒”的老闆李女士閑聊兩句。這幾天,她將店內的一些椅子送給了不遠處的”老正興”酒家,又將一些茶具送給了隔壁仍在經營的餐廳。 

「這次是準備永久關店了。」伍雁嬋抬頭看了看綠底白字嶄新的”篁上篁”招牌,眼裏透著不舍。伍雁嬋在華埠經營篁上篁已有十四個年頭,去年8月她才將老店裏外裝修了一番,廚房聘回了老師傅,”原本生意有了些起色,後來疫情就來了。” 

伍雁嬋說,紐約疫情爆發後,篁上篁於3月15日暫停營業,”但現在4個月過去,仍看不到前景,華埠也沒有遊客和人氣,我覺得可能一年半載很難恢復到常態,所以還是不做了。”她說,自己的餐廳主要靠家庭聚餐,門前空間也小,無法通過戶外用餐維持經營,所以選擇及時止損,”如果未來疫情消失,一切恢復如常,我的時間和金錢能配合的話,可能會再回華埠。”她說,許多同行們也萌生去意,”有警員聽說『合誠茶樓』要關了,都嘆息說再也吃不到那裏的叉燒包。” 

「倖存」店鋪苦苦掙扎 

費,”這太不合理了。”她說,餐廳以往依靠的是當地的熟客和來旅遊的生客,”疫情一天不解決,熟客生客都沒有。沒人來旅遊,熟客不敢出來吃飯。現在做生意一定虧本,如果看得到將來還號,但是現在不知道要虧到什麼時候是個頭。” 

即使是沒有選擇關店的店家們也在苦苦掙扎。”老正興”的老闆朱太太說,雖然開設了戶外用餐區,但每天帶來的幾百元的生意只是杯水車薪,”客人大概是以前的10%到20%,現在是做一天虧一天,不做反而虧得少一點。”她表示,華埠許多酒家都是依靠團體訂餐盈利,現在社團沒有活動,華埠一到晚上六七點就空空蕩蕩,每月幾萬元的租金加上一些工人因不願冒險出門和可以領取失業金而導致餐館難以聘人,使得餐飲業的恢復步履維艱,”我也許過段時間也會不做了。” 

華埠商改區行政總監陳作舟表示,在疫情給整個社會和經濟帶來的休剋期,一些老店不堪重負選擇永久關張的確是無奈之舉,”這不只發生在華埠,紐約乃至全國都有這樣的現象。”華埠商改區在6月進行了統計,商改區內291家餐飲及小食店有175家重新開放,在4月疫情最嚴重時,僅有39家仍在營業。他指出,在這一艱難時期,需要房東房客相互協商,共度難關。 

此外,華埠面臨的人氣不足的問題仍是制約餐飲業恢復的關鍵因素。陳作舟表示,華埠不像法拉盛、布碌侖八大道那樣周圍有幾十萬常住人口,”這些人日常需要買東西,要吃一日三餐,而華埠及周邊區域只有大約四萬人左右的居民。” 

而疫情對於華埠外來顧客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陳作舟指出,紐約市以往每年平均有6600萬名遊客,紐約市地鐵日乘客數約為550萬人,疫情不僅直接導致紐約市外來遊客劇減,本地達成地鐵外出的市民也將至日均120萬人,”少了這麼多人,有沒有可能活下去?” 

華埠組織設法助餐飲業渡難關 

為了幫助還在堅持營業的餐館維持下去,華埠商改區此前為4月份開業的39家餐廳捐助了10萬元,近日也為一些戶外用餐區提供遮陽傘。中華公所也在與紐約市警、交通局、清潔局等多個市府部門協調,計劃在華埠擺也街、披露街試行周末封街,將街道轉換為露天用餐及購物區,以期吸引更多人流。 

中華公所主席於金山表示,如果上述試點項目效果不錯,將考慮推行至整個華埠。對於有部分人擔心的停車位被占的問題,於金山表示,中華公所也將與周邊停車場商議,看是否能提供周末停車優惠,方便駕車人群。此外,他還表示,希望市府能減免房東的地稅,”減輕了房東的負擔,房東也能為租客減免費用。” 

陳作舟則指出,封街佔用的車位其實對前來華埠的顧客影響並不大,如果要切實解決停車位問題,需要市府出面。他表示,華埠共同發展機構幾年前曾經做過調研,在8月中旬放假期間,華埠周邊有逾700個車位被公務員佔用,”如果是咪錶停車位,每兩小時換一次車,一個車位一天換四輛車,就相當於能提供為3000台車提供停車位。應當把眼光發在大局上,我曾要求市府讓公務員在某一兩個工作日搭乘公交上班,如果能做到這一點,華埠不缺停車位。” 

勿街”46號美食店”的經理莫志聯表示,很支持對華埠街道進行周末封街的決定,”我們的街道窄,可設置戶外用餐區的位置有限。如果封街,既能增加安全性,也能減少車經過揚起的灰塵。”他表示,並不擔心此舉會影響停車位,”華埠現在已經沒有什麼可以失去的了,沒有生意,沒有人氣,我們必須用盡一切辦法生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