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直擊公共衛生項目建設一線 看廣東如何補齊短板

大灣區

直擊公共衛生項目建設一線 看廣東如何補齊短板
大灣區

大灣區

直擊公共衛生項目建設一線 看廣東如何補齊短板

2020年08月03日 16:57

南方網訊 一場疫情,一次大考。疫情中,我國的公共衛生及醫療服務體系經受住了考驗,但也暴露出了一些短板和不足。如何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

疫情發生後,針對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領域薄弱環節,廣東連續密集出台了一系列「補、堵、強」相關措施並快速落地。6月,廣東省發改委印發2020年公共服務領域補短板項目計劃,計劃投入2140億元建設512個項目,其中醫療衛生項目有302個,佔比達六成。

7月以來,南方日報記者連續走訪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7大項目,足跡遍及珠三角大城市及粵東西北基層地區。我們看到,「補短板」建設項目正在南粵大地“全面開花”,將以更強的救治能力、更充足的檢測能力、更高水平的醫療服務能力,守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

如何增強疫情救治能力?

增床位 配設備 建發熱門診

人民生命高於天。當疫情來臨,我們是否有足夠的救治能力?

當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之際,全國各地的疫情救治能力都面臨著嚴峻的考驗。武漢一度出現醫療資源緊張,緊急建設雷神山、火神山醫院、方艙醫院,全國派出超4萬醫護人員緊急馳援,才迅速扭轉了局勢。

在有著抗擊SARS經驗的廣東,第一時間確定了30家省級定點收治醫院,基本滿足了收治患者所需。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將嘉禾院區1號樓的5層樓全部騰出,200張負壓床位用於收治確診患者,最高峰時全部住滿。

在省發改委公佈的醫療衛生「補短板」項目中,2020年新開工的項目有181項,以發熱門診、傳染、應急、感控等醫療設施的改造建設以及公衛、疾控等基礎設施建設為主,重點提升疫情應對和救治能力。

作為華南地區最大的傳染病防治綜合醫院,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三期工程原規劃的床位數為1500張。疫情發生後,廣州市將規劃增加了500張。該院院長雷春亮介紹,未來該院床位將達到3100張,其中負壓病床2000張。

在湛江吳川市,三家縣級公立醫院搬遷新建項目正在熱火朝天建設中。吳川市衛健局局長肖亞帝介紹,疫情中,因縣級人民醫院傳染病病房收治能力不足,發熱患者只能安置在鎮衛生院。因此,吳川針對傳染病防控能力進行提升建設。

目前,三家新建醫院都規划了獨立的感染樓,並增加建設ICU與可轉換負壓病床,並配置相關的檢驗設備。其中,吳川市人民醫院在感染樓中規劃建設傳染病病床180張,其中可轉換負壓病床80張。

在此次新冠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中醫藥大顯身手。然而,目前我國中醫院的傳染病收治能力偏弱,中醫藥難以第一時間大範圍介入重大疫情的救治。

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溫敏勇透露,該院目前僅有2個負壓病房、1台負壓救護車、2間負壓手術室,ECMO和呼吸機設備也相對有限,暫時還不具備收治大量傳染病患者的能力。

這一狀況即將得到改變。今年6月,廣中醫一附院成功申報國家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設項目,將設置200張重症病床,並添置醫療設備。一旦發生重大疫情,就能迅速集中收治傳染病患者,補齊中醫參與傳染病防控救治的短板。

在基礎設施建設中,這樣「平戰結合」的建設思路被屢屢提及。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內外科綜合樓設置1000張病床。平時,這棟樓可收治普通患者,一旦發生重大突發急性傳染病,就能快速“變身”為隔離病房。

如何增強檢測能力?

建實驗室 升級疾控中心

核酸檢測可及早發現確診病例、無癥狀感染者,精準找到並控制傳染源。疫情初期,面對大量的檢測需求,廣東應急檢測能力不足的短板被暴露出來。

省疾控中心首席專家柯昌文回憶:「我們把所有的設備都用上了,還從其他實驗室抽調了20多人排班,大家輪番上陣,每天24小時加班加點不停地去做,每天也就能做1000份。」

高峰期,廣東的疾控及醫療機構即使投入全部的檢測力量,依然無法覆蓋檢測缺口。1月30日開始,第三方檢測機構「入場補位」,才緩解了“一測難求”的局面。

對於廣東基層而言,檢測能力不足的短板更為突出。廣東省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檢驗所所長武婕坦言,疫情發生前,廣東還有一些縣區沒有疾控中心,或者雖有疾控中心但沒有建立應急檢測平台,開展的多為常見的細菌性傳染病檢測,病毒檢測做得比較少。

如何滿足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的檢測需要?在省疾控中心,記者見到了一個個空房間,在這個總面積達1200平方米的預留髮展空間中,將投入資金2000萬元,購置48台儀器設備,建設成為廣東省突發急性傳染病核酸檢測實驗室平台。

建成後,省疾控中心的核酸檢測能力將提高到每天5000份以上,並引領推動全省疾控系統應急檢測能力提升。

疫情期間,廣東在縣區疾控和二級醫院加快建設PCR實驗室,補上基層應急檢測能力短板。在汕尾陸豐市,投資1.5億元異地新建的陸豐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項目,將建起9層高的業務大樓,包含核酸檢測實驗室、微生物實驗室、疫苗儲存冷庫等。

韶關市武江區也正在填補沒有區疾控中心的空白。該中心建成後,一旦發生突發公共事件,便可迅速進入戰時狀態,承擔流調、應急檢測等職能;平時則與基層醫療機構相互協作,提升基層傳染病防治能力。

疫情中,縣區級疾控中心的檢測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截至7月7日,全省106個縣區疾控中心,36個已具備核酸檢測能力,主要集中在廣州、深圳、佛山、河源市。未來,廣東將逐步實現縣區級疾控機構全部具備檢測能力。

「廣東有21個地級市疾控中心,每個中心的日檢測能力達到2000份;全省100多個縣區疾控中心,每個中心日檢測能力達到300份。如果完成這樣的佈局,全省疾控中心體系每天就有近10萬份樣本的檢測能力。」柯昌文說。

據廣東省衛生健康委統計,包括醫療機構、疾控機構與第三方檢測機構在內,目前廣東全省日最大檢測能力達55萬份。

如何增強醫療服務能力?

建設醫共體 吸引優秀人才

醫療衛生「補短板」,歸根結底是要提高醫療服務能力與應急科研攻關能力,尤其是基層的醫療服務能力,為應對可能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下堅實基礎。

疫情中,作為國家傳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深圳三院在疫情中發揮「臨床+科研」技術優勢,取得了一系列重磅科研成果,為政府防控決策提供了重要參考。

南方日報記者走訪發現,目前深圳三院正在開展改擴建的二期工程建設,重點提升臨床收治能力,也高度重視科研配置。該院院長劉磊透露,深圳三院正在申請建設高級別生物安全保護下的小動物實驗室、大動物實驗室與解剖實驗室,補齊科研短板。

湛江吳川市將醫共體建設與公共衛生「補短板」工作相結合,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建設駛入“快車道”。今年5月24日,以吳川市人民醫院為龍頭,吳川市醫共體總醫院掛牌成立,逐步建設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帶動全縣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同步發展。

吳川市大山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受益於縣域緊密型醫共體的建設。過去,該中心人才缺乏、醫療設備落後,一年業務收入僅17萬元。2016年,成為吳川市人民醫院大山江分院後,軟硬件和診療服務水平提升立竿見影,去年業務收入達200多萬元。

但無論是「強基層」還是“建高地”,人才短缺都是各建設單位最為困擾的問題。無論在經濟發達的廣州、深圳,還是在欠發達的粵東粵西粵北基層,提到人才缺乏的問題,幾乎所有受訪者都搖頭嘆息。

劉磊坦言,即使「不缺錢」的深圳三院給出的薪酬福利水平較高,傳染病和病毒學領域的人才也存在較大缺口。廣中醫一附院副院長林麗珠也表示,目前熟練掌握重症與傳染病救治、又具備紮實中醫藥功底的中西醫複合型人才也非常缺乏。

這一短板在基層更加突出。韶關市武江區衛健局局長劉敏表示,基層公衛人才尤為短缺,雖然韶關市武江區出台了專門的激勵政策,但依然存在「招不進、留不住」的問題。而在吳川全市3795名在崗衛生專業技術人員中,研究生以上學歷的只有18人、高級職稱人員只有200人,醫學影像、麻醉、病理、全科醫生等專業人才也十分匱乏。

如何破局?陸豐疾控中心主任施乙峰表示,希望能夠適當降低疾控隊伍門檻,放開本科學歷限制;另一方面要讓基層人員有更多培訓機會,不斷提升業務能力。

肖亞帝希望,加大定向訂單醫學生的培養力度,並推動「公益一類財政供給,公益二類事業單位管理」政策在基層的落地實施,激發基層活力,吸引並留住優秀醫衛人才。

往下看更多文章

宣傳香港人才樞紐獨特優勢 人才辦5月初舉行高峰會

2024年04月23日 14:33 最後更新:23:05

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將於5月7至8日在會展舉行「香港.全球人才高峰會」,並會同步舉行「機遇匯人才博覽展」。

才辦總監劉鎮漢主持記者會。政府新聞處圖片

才辦總監劉鎮漢主持記者會。政府新聞處圖片

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總監劉鎮漢表示,希望透過高峰會宣傳香港作為人才樞紐的獨特優勢、及推動大灣區內的人才流動及合作。活動邀請20多名來自本地、大灣區、世界各地的政商界人士,分享國際就業市場、人才流動趨勢,探討人才交流及合作機遇等,活動免費入場。

人才辦將於博覽展設展示區,介紹香港的獨特優勢和發展機遇、各人才入境計劃和人才辦的支援服務,並由抵港人才分享落戶香港的經驗。博覽展預計有近百間公私營機構參展,包括投資推廣署、機管局和醫管局等。

才辦總監劉鎮漢(右三)與部分參展機構代表和來港人才合照。 政府新聞處圖片

才辦總監劉鎮漢(右三)與部分參展機構代表和來港人才合照。 政府新聞處圖片

劉鎮漢表示,過去一年來港的人才主要從事金融、科技、商貿工作,又說本身有家庭的人才,最關注香港的教育,其次是就業機會及住屋需要。他表示,人才辦有不同的合作夥伴,可以協助解決不同需要。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