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泛民有勇氣做「忠誠反對派」嗎?

博客文章

泛民有勇氣做「忠誠反對派」嗎?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泛民有勇氣做「忠誠反對派」嗎?

2020年08月12日 19:42 最後更新:19:47

 人大常委會昨天就香港推遲立法會選舉作出決定,只是很簡單地說「現屆立法會任期延長不少於一年」。由於人大常委會沒有提及早前4名被DQ參選資格的議員不可以留任,意味著他們可以繼續做下去。

聞說阿爺原本傾向不讓他們留任,但在特區政府大力遊說下,最後阿爺從善如流,在人大決定留白,等於把決定權交給特區政府。

我早前提過,容許該4名議員留任,會令到政策失去連貫性。從訂立《港區國安法》,到支持DQ 12名反對派的參選資格,阿爺立場清晰,對損害國家安全的人士依法追究,這種人亦不能加入政權組織。

反對拒絕4名被DQ參選資格的議員留任的人表面的理由之一,是按現行制度議員不應在任內被DQ;其實,他們骨子裡的考慮既想盡力和泛民改善關係,亦怕4人出局會招致「五眼聯盟」更大的制裁。

最後的決定是犧牲了政策的連貫性,去換來一丁點的和諧。要衡量這個讓步有無價值,則要看未來一年反對派在立法會上的言行,若他們重回立法會,究竟會一仍舊貫,繼續使用此前的「議會攬炒」手法,想方設法去癱瘓議會的運作,例如大半年也選不出一個內會主席;抑或回復過去較正常的狀況,反對政府之餘,但不會去到癱瘓體制的過界水平?

首先要看泛民。反對派陣營有泛民主派、激進民主派和本土派。關鍵是泛民主派會否隨波逐流,無底線地跟著其他人玩激進,還是做一個「忠誠反對派」。「女皇陛下忠誠反對派」(Her Majesty's Loyal Opposition),是英式議會的概念。英國議會挑戰皇權而生,但議會內亦有反對政治。在下議院內,有執政黨和反對黨,後者對很多政府政策都老例反對。

英國早於1826年已有人提出「忠誠反對派」的概念,當時稱為His Majesty's Loyal Opposition。(用His,因為1826年時是皇帝喬治四世執政)。那時的英國議會並未清晰地出現兩黨制,議會內包含了眾多的利益派系,如果大家都無底線地玩,政府根本無從運作。下議院議員約翰‧霍布豪斯(John Hobhouse)在質詢當時的外相喬治‧坎寧(George Canning)的時候提出這個講法。霍布豪斯半開玩笑地說:「人人都說英皇陛下的部長們,很難(對英皇)提出反對意見。但要英皇陛下的反對派,去逼(部長們)作出這種行為,不是更加困難嗎? 」意思是要對英皇和體制忠誠,又要敢於提出意見,其實談何容易。

「忠誠反對派」有3大重點:第一是認同現有的主權、憲法和制度;第二是不會因為黨派之爭而犧牲國家的利益;第三是不會因為政黨的分歧而尋求外國的干預。按這些定義,香港的泛民過去是「忠誠的反對派」。但自從過去10多年來激進泛民和本土派先後湧現之後,泛民為免選票流失,亦越走越激,忘其所以,拾人牙慧,去到一個要顛覆制度的境界,已完全看不到他們對制度的忠誠。

到底未來一年,泛民有沒有政治領袖,可以帶領他們脫離「議會攬炒」的思維,重新在憲制框架內參政議政呢?

其次要看特區政府。特區政府作為面對反對派的最前線,經常希望和泛民打好關係,WhatsApp交流,和諧相處,本來無可厚非。但泛民愈行愈遠時,特區政府搞和解,也會搞到自己跌入火海。去年的反修例風波,殷鑒不遠。

當講到這裡,讓我想起一個「趙紫陽理論」。2009年,特區政府再次提出政改,當時的特首曾蔭權想拉攏泛民與中央達成共識。據說他私底下以前中共總書記趙紫陽自比,說如果不能讓雙方達成共識,他這個「趙紫陽」也要辭職。時至今日,要做中間人就更加難比登天,因為泛民已經行得很遠。事實上,做「趙紫陽」也不易有好下場。

如今特區政府作出讓步,讓被DQ 的4名反對派議員入局,除了挫傷了建制派的團結之外,真正的問題是未來一年能否修成正果。但我擔心的是,特區政府並不具備講數能力,而泛民亦沒有回頭是岸的勇氣。

盧永雄

Tags:

國安法

往下看更多文章

美元風暴又來了

2024年04月17日 19:12 最後更新:19:25

美國半世紀前的財長康納利曾有名言:「美元是我們的貨幣,卻是你們的麻煩。」這兩句話如今又成為亞洲新興市場的金句。

本星期二(4月16日),亞洲貨幣面對強勢美元重壓,出現一場全面風暴。當日1美元兌日圓最高觸及154.6,是1990年以來新高。美元兌韓圜當日一度升穿1400大關,是去年11月以來首次。美元兌印度盧比匯價,亦一度觸及83.535,創了歷史新高。不過論跌幅,當日跌得最多的是印尼盾,兌美元重挫2%,跌至4年以來低位。印尼盾今年已累計貶值5%,而泰銖兌美元更加貶值6%,這兩隻貨幣成為亞洲地區表現最差的難兄難弟。

當日人民幣和港元的表現,已經不太差了。美元兌人民幣近日徘徊在7.2365左右的水平,相對於去年9月的美元高位7.3420,人民幣尚未試到去年9月的低位,表現已經優於很多亞洲其他貨幣,相信和中國第一季經濟增長5.3%、經濟增長較強有關。港元匯價亦都差不多,1美元兌7.83港元,還未到去年8月7.85的低位。不過要小心港元今年以內一直緩慢回軟當中,從年初的7.81, 一直慢慢軟至7.83,如果再到下試7.85的下限,金管局就要再入巿干預,沽美元買港元。

這一輪亞洲貨幣急跌,背後是美元暴漲。自4月10日美國公佈3月CPI同比上升3.5%比預期高以來,反映美元兌6隻主要貨幣匯價的美元指數快速爬升,連環突破105和106的關口,周二升上106.13的水平。就在這個背景之下,亞洲貨幣大跌。

美元急升有兩個因素:

第一、亦是最基礎因素,是因為聯儲局減息的機率快速下降。由於美國通脹未受控制,市場由原預計聯儲局將會由6月開始減息,現在預計推遲到7月甚至9月才開始減息。在通脹數據公布前,交易數據顯示市場原預計聯儲局由6月開始減息,年底前累計減息0.65厘。現在不單會推遲減息,而且累計減息幅度只有0.42厘,以每次減息0.25厘為計,即是會減息不足兩次。

現在人們開始懷疑,美國是否有減息空間,因而觸發美國國債巿場利率急速爬升。現在美國1月期的國債息率升至5.4厘,1年期升至5.199厘,10年期升至4.672厘。以10年債息為例,德國10年債息只有2.485厘,即是美國相對於德國,有接近2.2厘的息差。高息吸引資金大幅流入美國市場。

第二個因素是中東局勢惡化。由以色列轟炸在敘利亞的伊朗大使館建築物開始,伊朗在本周發動大規模導彈還擊,地緣政治局勢緊張,避險情緒升溫,亦都令資金流入美元。雖然美國有債務過高的危機,但是在減息前景迷惘的前提下,觸發一場美元急升的風暴。外界估計美元短期內將會繼續走強,以兌日圓為例,如果不作干預可能會到達160的水平,但估計日本央行可能在155的水平就會干預。

這波美息和美元上升風暴,對香港亦有衝擊。本地減息的機會下降,會令到經濟和投資市場有更大的壓力,其中一個效應是,縮短樓巿在全面撤辣後的反彈期。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