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出現「中國」一詞的西周早期著名禮器何尊、記載武王伐紂準確時間的國之重寶利簋、能夠證經補史且具有高度歷史研究價值的樂器秦公鎛……8月14日,《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在國家博物館接面紗,143件重器講述宏偉的青銅記憶,邀請觀眾品讀金文的秘密。

青銅器是我國商周時期最具代表性的物質遺存,其表面鑄刻的文字被稱為吉金文或金文,代表了中國文字發展歷程中的重要一環,也是見證中國古代歷史事件的重要物證。而陝西寶雞是著名的「青銅器之鄉」,出土了大量有代表性的重要青銅器。此次展覽就遴選了寶雞及其周邊地區出土的青銅器精品143件,其時代涵蓋商周秦漢等中國青銅時代的主要時期。展覽中涉及國家一級文物有60餘件,每一件都堪稱國寶級。

展廳內,一件件文物按「金文的藝術」「金文中的故事」和「金文中的智慧」三個單元,展示早期中國絢麗多彩的文明成果,引導觀眾走入神秘奇譎、波瀾壯闊的青銅器與金文世界,欣賞生動有趣、儀態萬方的金文藝術。

最早記載「中國」一詞的何尊。新華/TAKEFOTO

此次展覽的題目,也源自金文——口圓體方的何尊,內底鑄有一篇122字銘文,其中出現「宅茲中國」四個字。這是「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記述的是成王繼承武王遺志,營建東都成周之事。陝西省文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是何尊第二次來京,展期確定為兩個月,「錯過這一次,觀眾再想一度何尊真容,就要到寶雞去了。」

造型巨大的牆盤底部鑄有銘文284字,前段頌揚西周文、武、成等七代周王功績,後段記敘微氏家族高祖、烈祖等六代的事迹;裝飾著饕餮紋的利簋上也有銘文,講述武王伐紂的「牧野大戰」……

除了看器型,讀故事成為此次展覽的一大特色。

本次展覽的一大特點就是將青銅器與金文相結合,從文字的書法藝術和文化內涵角度解讀上古社會的核心物質遺存,進而揭示其中蘊含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成果。




神州快訊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