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香港抗疫的平衡與失衡

博客文章

香港抗疫的平衡與失衡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香港抗疫的平衡與失衡

2020年08月17日 17:15 最後更新:20:05

不久前在香港網媒上看到一位的士司機留言,這裡我按文轉述:“現在有兩個選擇,出門工作會染上新冠病毒,可能會病死,而工作一直停擺,可能會餓死。那我寧願出門工作,即便染上病毒還可醫治,不一定就是死。沒工作、沒收入就一定會死。”

這段留言雖然比較極端,但反映了香港市民對抗疫持續半年多,仍看不到全面復工復產的時間表,難免流露悲從心來的情緒。

長期晚市禁堂食,飲食業界悲從心來。

長期晚市禁堂食,飲食業界悲從心來。

1

在香港疫情突發第一波時,特區政府整體應對的措施到位、平衡。

一是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政府呼籲部門和企業允許職員在家辦公,最低限度減少傳染病擴散。同時推出限聚令,公眾場所減少人群聚集。

二是政府出資和民間力量兩條腿走路,緊急生產抗疫物料,如口罩、消毒液等,短時間內遏制了哄搶抗疫及生活用品的情形,很快消減了市民的恐慌情緒。

三是加強口岸管理,對提供生活保障的人和車作特殊處理,其他一律停止進出入香港。在當時對病疫特性不明的情況下,這一嚴厲措施很大程度上,阻截了人傳人感染。

四是迅速推出兩輪抗疫基金共1600億元,援助因疫情停工停產造成困境的中小企,使他們渡過這次全球性的難關。無論企業或個人分享多少資金援助,起碼可以讓企業和員工先活下來,為下一步復工複產作準備。

以上措施,對於抗擊疫情第一波的衝擊,發揮了有效的作用,香港也成為周邊地區的防疫示範。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防控疫情已進入常態化,僅靠“嚴控”和“派錢”兩招遠不足夠,如果沒有各種措施跟上,這場仗是打不贏的。

在此關鍵時期,尤其要避免防控疫情與復工複產出現的失衡。

“防疫抗疫”與“復工複產”是一個銅幣的兩面。

當疫情爆發時,抗疫防疫應放在第一位;
當疫情進入平穩常態時,復工複產就應放在第一位。

內地之所以能夠成功戰勝疫情,並且在恢復經濟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主要原因是指導明確,抗疫是為全面復工複產創造條件,復工複產不忘防疫,是為了防止因全面復工而引起疫情的反彈。

這是內地打贏這場疫情的管治辯證法。

2

香港政府在處理抗疫問題上,應該敢於往前再行多幾步,既要控制疫情不再擴散,也要考慮經濟如何恢復;既要尊重醫學專家意見,更要吸取內地以及國外的經驗和教訓,從而制定一套適合於香港防控措施,讓社會重回正軌。

如何改變當前在防疫與復工兩者間的失衡,特區政府應該有更大的擔當:

社會上有部份人有意把檢測政治化。

社會上有部份人有意把檢測政治化。

第一,檢測與健康碼應同步進行。

特首日前表示,由政府安排的新冠肺炎病毒檢測剛好超過一百萬個,總算邁出了正確的一步。

而且,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派出了檢測小組到港提供專業意見,內地的檢測公司也在檢測試劑方面提供大量而無償的支援,對於擴大做好特定組群檢測和普及社區檢測,都有極大的幫助。

檢測對於查病源是重要的,但對於健康人群而言還應有一定的標識,使他們可以儘快、安全地回復正常工作與生活。

僅做其一,拒絕其二,會讓抗疫部署成為“跛腳”,成效不大。

目前粵澳兩地已經互認“健康碼計畫”,香港不應該拖粵港澳三地通關的後腿,早推出對香港就早主動。

第二,醫療專家與商界應互相尊重,攜手合作。

一些中小企已處於休克狀態,再持續下去即使派錢也難以讓企業重生。

不少餐飲、旅遊、零售為了儘早復工複市,紛紛提出健康碼的建議。

但個別醫療專家以及部分醫療利益集團,不從香港大局出發,卻以“概念不正確”予以否定,客觀上是對恢復經濟的阻撓,這是不正常的。

恢復香港的經濟,不但商界著急,基層打工仔更著急,若商界提出的措施有不完善的地方,可以補充調整,但不應該以疫情未結束而全盤否定。

特區政府應掌握香港的話語權,對專家表達的各種意見,不能百般順從,聽之任之,而應有所取捨,有所堅持,有所完善,從而逐步形成香港特色的防控措施。

第三,在嚴控口岸和促進人流方面,應大膽運用科技手段。

香港持續封關半年多,除了極少數必須的人和車可以豁免外,其他一切禁止。

但近鄰的澳門卻已經打開了口岸,不但兩地的市民如常往來,甚至停擺多時的自由行也開啟了。

澳門靠的是科學手段,用大資料聯通兩地的防疫網,政府第一時間掌握高、中、低風險地區的人流,既方便政府把握動態的疫情,也為市民提供了安全的保障。

香港政府多年來不斷增加創科投資,現在應該是運用的時候,讓大資料來處理口岸通關,不但條件成熟,而且也有迫切性,不能繼續靠行政管理手段解決人流、物流,既不科學也不合情理。

第四,要敢於觸碰反對派主張所謂的“人權”、“自由”的濫調。

近期,一些亂港分子如黃之鋒等人,在社交媒體上不斷散佈謠言,歪曲事實,聳人聽聞地聲稱,政府進行大規模檢測的目的,是“建立一個DNA資料庫”,“可用於鎮壓香港示威者”等等,蠱惑人心。

對這類黑白顛倒、滿嘴如糞的偽科學言論,全社會都應以誅之。

香港是一個法治社會,每個人的隱私都受到法律的保護,特區政府還明確表示,所有個人資料與檢測結果將會在檢測計畫完成後一個月內刪除,同時還承諾樣本瓶不會標示任何個人資料,檢測機構只知道樣本瓶序號,並不知道樣本屬於何人。

對於一小撮人製造的所謂“人權”、“自由”論,並將此淩駕在香港市民的生命之上,特區政府應嚴肅對待,除了發聲明外,還應加強專業宣傳。

政府的醫療顧問,更應站出來向市民解釋和引導,不應人云亦云,這樣會誤事誤民。

除了被動回應外,還可推動一些公營機構、有良心的商業機構,率先實行檢測和健康碼,向市民作出安全、守法的示範。

抗疫拖延至今,香港市民心中的期望,是能夠儘快“復工復產”,因為“復工”可以保住飯碗,“復產”可以保住經濟,這是我們的命脈。




簡思智庫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信心與定力比黃金更重要

2023年08月14日 13:42 最後更新:16:09

作者:周春玲,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高昇基金执行主席

近日,美國總統拜登正式簽署了行政命令,禁止或限制美國企業在半導體、量子信息技術及人工智能3個敏感科技領域對華(包括港澳)投資。

而據路透社等外媒報導,英國正在考慮是否跟進這一制裁。

後期是否會有更多西方陣營國家加入,尚未可知。

無獨有偶,美國基於2020年的制裁名單,正式決定禁止香港特首出席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會議。雖然港府與國家外交部都表示強烈反對,但這一系列舉動造成的「寒蝉效应」正在香港業界蔓延。

制裁一道一道頒布,給本就亟待復甦的香港商界帶來了更大的壓力。香港不少從事對外貿易的業界人士都不由得擔憂國際外部營商環境日趨嚴峻。

然而,事態是否真的有各位持份者所擔憂得那般嚴重?

僅就本次制裁令來看,首先應該承認美國禁令對香港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香港與美國經貿關係密切,特別是在服務貿易方面,美國現在是香港最大的服務貿易輸出目的地(超過中國內地),和第二大的服務貿易輸入來源地。

過去美制裁中國內地,還留有香港這個通道,但近期禁令的要害是謀求香港「去兩制化」,特別註明將香港、澳門一並列入制裁範圍,體現出美國政府對港澳政策的新路線。

不過,翻查美國財政部根據行政命令制訂的擬議法規文本,美方新措施主要針對投資,受限制投資行為的定義也並不涵蓋大學之間的研究合作、銀行借貸或匯款等。香港業界在禁令所涉科技領域的發展也並不突出,禁令對香港科技界的實際影響有限。

如果從更宏觀的視角來看,一個重要的基本判斷是:英國不等於歐洲,美國不等於西方,西方不等於世界。

美國對華一系列禁令,英國估計會很快跟隨,但整個歐洲就不一定。西方陣營看似鐵板一塊,其實也有不同聲音。許多國家都在謀求將自身打造成國際秩序中的「平衡塑造者」。

例如法國強調戰略自主傳統,這一傳統最早源於「戴高樂主義」,即法國的經濟、軍事、外交不可以過度依附於某個國家,只有做到獨立自主,才能夠更好地維護法國的利益。

在戰略自主意識的驅動下,法國反對單極秩序和兩極秩序,但會在適當的時機,有選擇地與大國結盟。而在與大國合作時,也會有意識地與大國保持距離,以避免過度依賴。

法國駐港澳總領事杜麗緹(Christile Drulhe)年初接受採訪時就表示,「目前在港法國企業子公司或附屬公司有365家,另有400至500家由法國國民或法國投資者管理的公司。許多法國國民選擇在港創辦創新型公司,尤其在金融科技領域,未來肯定會有越來越多法企搶抓從香港進入粵港澳大灣區市場的機會。」

整體商品貿易數據方面,香港主要貿易夥伴排名順序是:中國內地、東盟、中國台灣、歐盟、美國。也就是說,美國制裁從來不等於全球制裁,美國之外還有廣闊天地。歐盟、東盟都是香港可以通過深化貿易伙伴關係把握住的理想合作夥伴。

當前大國間力量對比發生深刻變化,國際關係的緊張是必然,但並沒有封死香港對外開放與合作的出路,香港要做的,就是在「一國」的基礎上,把「兩制」優勢發揮到最大。

基於此戰略判斷,香港不能輕言放棄自身優勢,而應繼續發揮好自身對外開放窗口和渠道的角色,堅定強化與發達經濟體國家和世界主要市場接軌。

香港一直以來之所以為世界所矚目,不僅是基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歷史背景、人文環境,更是因為它是中國插在西方市場裡的唯一一顆棋子。

圍棋中有「本手」、「妙手」、「俗手」之分,香港這顆棋子要在中西對弈中發揮最大影響力,就要在外部環境平靜、乃至趨於惡劣時做到「本手」,以中庸之道守住香港業界的基本盤,為未來打好基礎;在環境向好時以「妙手」畫出點睛之筆,譜出香江的高歌;同時,無需為當前的短淺之勢所惑,沉溺於香港已孤立無援的假象中,否則將難免出現「俗手」。

世界局勢越是複雜和艱鉅,信心與定力就越是比黃金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