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台媒:蔡英文戰略路線盲點的再思考

兩岸

台媒:蔡英文戰略路線盲點的再思考
兩岸

兩岸

台媒:蔡英文戰略路線盲點的再思考

2020年09月18日 17:44

/大華網路報今日專欄文章說,蔡英文曾說,現在是美台關係自中美建交以來最好的時刻,表面上看起來確實是如此。這一段期間,美台互動密切,包括美國高階官員陸續訪台,如前有衛生部長,接著又是國務院主管經濟成長、能源和環境的次卿克拉奇(Keith Krach)來台灣出席李登輝告別禮拜。美國在台協會也沒有閑著,除了宣佈八月為美台安全合作月外,處長酈英傑更罕見到金門參加八二三炮戰紀念活動,26日與「外交部」共同發表台美「5G安全共同宣言」。美國國務院亞太助卿史達偉(David Stilwell)於華府智庫「傳統基金會」演說時表示,要強化台美關係,而且宣佈啟動雙方的「經濟與商業對話」。這些一連串的表態式活動,似乎進一步證實了蔡英文所說的那句話,同時也支持蔡英文的美中台三角戰略是正確的選擇,但實際上是否如此呢?

任何戰略皆有目標,蔡英文的最終戰略目標,當然是「台灣獨立」,因此蔡政府現在的作為都是在為這個目標創造條件,包括去中國化、拉攏美國等等。這樣的戰略其實是建立在兩個重要的假設之上,這兩個假設如果錯誤,那將是戰略上的大失敗,台灣也將面臨極大的風險。

第一個假設是美國的軍事實力仍足以遏阻中共武力攻台。無可諱言,過去中共不敢對台灣動武,就是因為忌諱美國的軍事力量,一九九六年的台海危機就是一例。但是中國大陸的軍事實力在這二十多年的時間中大幅增進,根據西方一些官方與智庫的評估,中國大陸在反介入及區域拒止的能力上已取得對美優勢,換句話說,美國如果要干預中共動武,很有可能是以失敗收場。這些事實是對蔡英文戰略盲點的挑戰,如果真是如此,民進黨政府就應該深思,如何避免中共動武,以及中共為何不動武的深層原因。

蔡英文戰略的第二個假設是認為台灣對美國具有高度戰略價值,台灣有事,美國必然不會坐視不理。當前美中關係正處於緊張對抗的情況之下,美中甚至都有脫鉤的可能。一旦美中關係不好,台灣的戰略價值反而浮現,因為台灣是牽制中國大陸不可或缺的一環,這也是近來美台關係如此熱絡的原因。除此之外,在可預見的未來,美中關係緩和的可能性不高,因此,台灣靠向美國反而可以得到更多的保障。 

此一假設的盲點在於台灣戰略價值是變動的,完全由中美關係來決定,一旦中美關係變化,台灣的戰略價值也隨之變化。其次,此一戰略也忽略了中國大陸對台灣的手段比以往更多元,也更有利,美國對台灣的支持也可能都是一些口惠而無實質助益。尼克森的轉變,歷史殷鑒不遠,中美洲與我斷交時,美國也是莫可奈何。

蔡英文戰略的第三個假設是中共政權本身的脆弱性,武力攻台的代價太高。這完全是西方理論的推論,也是崩潰論一再出現的依據。但崩潰論的預言無一應驗。現在中美關係緊張,美國對中國大陸懲罰力道一再增加,華為已面臨斷芯的困境。在此一情勢下,美國政府及蔡政府不少人都認為中國終將屈服於美國的壓力。在此一情勢下,中國大陸更沒有理由對台灣動武,因為代價太高,反而危及其政權。

認為,「(中國大陸)這種集專制、科技與活力混於一體的做法,仍能在未來推動成長。」換言之,中國不會因為美國的對抗策略而投降。除此之外,美國的蘭德公司今年出版的「中國大戰略」報告,提出中國未來發展的四種可能性,包括勝利中國、上升中國、停滯中國與內爆中國,其中勝利與內爆(implosion)的可能性都很低。所謂內爆,與崩潰相差不遠,但可能性低。由此可知,蔡英文戰略的第三個假設亦有盲點。

有盲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對盲點視而不見。蔡英文的戰略選擇,包括了價值判斷與事實判斷,但不論如何,都應注意到盲點的存在與風險,這才是執政者負責任的態度。

往下看更多文章

謝鋒指對「台獨」沒妥協餘地 促美落實一中原則

2024年01月10日 08:37 最後更新:08:37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應邀在卡特中心紀念中美建交45周年研討會上發表視像演講。

謝鋒指出,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台獨」與台海和平水火不容,對於「台獨」分子,中國政府沒有妥協的餘地。美方應該以實際行動遵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將美國領導人不支持「台獨」、不尋求把台灣問題作為遏制中國工具的表態落到實處,與中方一道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和中美關係大局。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應邀在卡特中心紀念中美建交45周年研討會上發表視像演講。中國駐美大使館網站圖片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應邀在卡特中心紀念中美建交45周年研討會上發表視像演講。中國駐美大使館網站圖片

在談到中美關係時,謝鋒指中美關係從來就是建立在承認彼此不同和尊重彼此核心利益的基礎上,分歧差異不應該成為阻隔中美交流合作的攔路虎。競爭應該是講規則的公平競爭,而不能是你死我活、零和博弈的惡性競爭,更不能以競爭為名剝奪他國正當發展權益。國家與國家的競爭應該是田徑賽,而不是拳擊賽。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