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權威承認中國科技已經追上來,5G和人工智能(AI)兩大領域表現非同少可,直接威脅美國領導地位。中美未來還可合作嗎?可以,但過程與形式超乎想像 。

中國在不同科技領域開始超越美國。(新華社圖片)

中國在不同科技領域開始超越美國。(新華社圖片)

Google前CEO施密特(Eric Sc​​hmidt),現為美國國防部創新委員會主席,名副其實的科技國師,接受《財富》(Fortune)指出,「中國AI的潛在領導地位是安全威脅,可導致全球出現『高科技專制主義』(high-tech authoritarianism)。」另一方面,積極參與制定AI政策的美國眾議員赫德(Will Hurd)向《財富》補充︰「中國不在乎公民自由。他們渴望獲得在線數據來訓練其AI系統,但以犧牲個人隱私為代價。」赫德表示︰「中國一旦成為AI世界領導者,中國的AI和隱私觀點將散播全球。」這是中國被指「高科技專制主義」的來由。

美國科企很在乎公民自由嗎?不是。《財富》提到Google和Facebook的數據保護和斷壟式經營,出現大問題,以致被法庭判罰款,更被議員要求公司分拆。但是施密特主張保持這等AI公司現狀,原因是為了抗衡中國的競爭。如是者,美國價值豈不是有矛盾,如何自圓其說?唯有是訴諸「我是忠,你係奸」的意識型態,把理道搬過自己這一邊。

政治、社會、文化出現特定思維和價值觀的所謂「意識型態」很常見,科技意識形態是難以成立,事關科技源於科學基礎,決定於市場和商業模式,都是客觀和可實驗的,意識與感性不能用事。美國為求遏止中國迎頭趕上,不斷用上「意識型態」手段——特朗普封殺華為、TikTok,蓬佩奧帶領西方抗拒中國企業——表面是美國強橫,其實顯見其衰弱。

美國AI以及其他重要科領域如5G、無人駕駛、智慧城市,發展不如中國,是美國投資不足所致,與他人無關。施密特日前接受BBC訪問,不諱言說︰「過去美國穩佔科技領導地位,在於投入GDP的2%作為研發經費,可是近年已維持不了住,中國以舉國利益為本,不惜工本投入AI領域,拉近中美距離。不過,目前美國優勢仍在。」

施密特接受BBC訪問,談中美科技競爭。(網上截圖)

施密特接受BBC訪問,談中美科技競爭。(網上截圖)

主持人問︰「美國對中國進行技術禁制,是否拉開雙方競爭距離的手段?」施密特沒有正面回答︰「西方國家要聯合起來採取行動,集合更多資金和支援,建立全球最出色的科技平台,中國亦會同樣這樣做,因此競爭會激烈持續下去。」

施密特不認為中美要脫鉤,雙方仍有合作的地方,例如美國本土科技人才不足,近年多了很多中國人。中國人才表現出色,但不是因為特別聰明,而是他們到了美國,得到最好的發展機會而已。人才方面合作,令中美得到單獨難以創造的好處。

施密特表示,中國既是美國最大合作伙伴,同時是最大戰略競爭對手。美國將以最頑強的一面,爭奪優勢,應對競爭,中國同樣會當仁不讓,競爭關係勢必愈趨緊張。

雙方如何才會合作?看來與40年前矽谷企業的「競合關係」十分不同︰ Co-opetition目標是「雙贏」,而中美合作將是迫不得已,避免「雙輸」的妥協,但絕不會有人甘心第二,因為誰輸誰要賠身家。

「競合關係」算得上一夜情,過程還有點浪漫;中美關係卻是一場「死亡之舞」,手牽手之間,雙方充滿殺機。




深藍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