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馬興瑞出席廣東省經濟特區發展成就新聞發佈會

大灣區

馬興瑞出席廣東省經濟特區發展成就新聞發佈會
大灣區

大灣區

馬興瑞出席廣東省經濟特區發展成就新聞發佈會

2020年09月25日 17:00

國新辦舉行廣東省經濟特區發展成就新聞發佈會

馬興瑞作新聞發佈並回答記者提問

記者丨吳哲

通訊員丨符信

9月24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在北京舉行廣東省經濟特區發展成就新聞發佈會。省委副書記、省長馬興瑞代表廣東省委、省政府作新聞發佈並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馬興瑞作新聞發佈時指出,興辦經濟特區是我們黨和國家為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的重大決策。40年來,廣東堅決貫徹中央創辦經濟特區的戰略意圖,在全國人民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解放思想、奮發有為、勇立潮頭,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就。廣東從一個經濟相對落後的農業省發展成為全國第一經濟大省,經濟總量率先突破10萬億元。深圳從一個邊陲農業縣發展成為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珠海從一個邊陲小鎮發展成為現代化花園式海濱城市,汕頭從一座偏遠小城日益發展成為活力特區、和美僑鄉、粵東明珠。這些輝煌成就,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現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的生動縮影,雄辯證明了黨中央關於興辦經濟特區的戰略決策是完全正確的,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英明偉大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勢。

馬興瑞表示,廣東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決扛起政治責任,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更大力度推動新時代經濟特區改革發展。一是紮實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以特區新作為更好服務國家發展大局。二是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改革開放,以特區新探索持續激發發展活力。三是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特區新優勢加快轉換髮展動能。四是大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以特區新擔當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五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特區新實踐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

隨後,中外媒體記者圍繞如何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如何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和中美貿易摩擦影響、在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中如何發揮經濟特區優勢等問題踴躍提問。馬興瑞一一作答,以詳實的數據和案例全面介紹了廣東經濟特區發展有關情況。

深圳市市長陳如桂、珠海市市長姚奕生、汕頭市市長鄭劍戈共同出席新聞發佈會並回答有關提問。國新辦新聞局局長、新聞發言人胡凱紅主持新聞發佈會。

延伸閱讀

馬興瑞出席廣東省經濟特區發展成就新聞發佈會

發揮經濟特區優勢 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

今年是廣東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9月24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在北京舉行廣東省經濟特區發展成就新聞發佈會。省長馬興瑞、深圳市市長陳如桂、珠海市市長姚奕生、汕頭市市長鄭劍戈出席並回答記者提問。

2個小時的發佈會,中外媒體記者踴躍提問,從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到「一核一帶一區」發展、經濟特區下一步怎麼走,問得犀利,答者坦誠,乾貨滿滿。

如何發揮特區作用,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

暢通產業、市場、經濟社會「三個循環」

記者:今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多次強調要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當前外部環境條件下,廣東將如何更好發揮經濟特區作用,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

馬興瑞:這是一個非常重要深刻的問題。當前,廣東省正在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戰略部署。這是黨中央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作出的戰略決策,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這一方面要求我們要扭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另一方面也要求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擴大開放,努力構建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經濟特區特別是深圳、珠海,在廣東珠三角當中,具有處在珠江口兩岸的優勢,在雙循環的大背景下,他們的作用顯得更加重要。

廣東是經濟大省、人口大省、科技大省、開放大省,西連海南自由貿易港,東接海峽西岸經濟區,北通廣大內需腹地,西邊還有陸海新通道,應該說連結世界,輻射內陸,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經濟特區又是聯結兩個市場、聚合兩種資源的區域性經濟中心。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更是貫通國內國際、引領國內國際。所以說,廣東應該有條件、有能力實現總書記作出的雙循環決策部署。特別是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廣東已經形成了雄厚的經濟基礎、完備的產業體系和廣闊的消費市場。目前廣東正在研究制定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系統政策,我們將充分利用好廣東的良好基礎,發揮好經濟特區的獨特優勢,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我們主要暢通「三個循環」:一是以提高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水平為重點暢通產業循環,大力開展穩鏈補鏈強鏈工作。二是以優化提升流通體系為著力點暢通市場循環。三是以城市群為依託暢通經濟社會循環。我們對此充滿信心,無論是廣東,還是三個經濟特區,都能夠在雙循環過程當中起到一定的推動和擔當作用。

如何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和中美貿易摩擦影響?

大灣區將成為世界級灣區重要增長極

記者:現在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和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中國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非常大,請問在這樣的情況下,粵港澳地區要發揮什麼樣的作用,粵港澳地區經濟一體化的意義是什麼?

馬興瑞:非常感謝您的提問。大家都很關心中國的經濟受疫情影響情況,特別是受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情況。大家知道,廣東經濟總量佔全國比重超過1/10。廣東今年受疫情影響衝擊非常大。廣東是外向型經濟大省,對外依存度在各個省份中是最高的,首當其衝受到中美經貿摩擦影響。

從今年上半年的形勢來看,特別是7、8、9月,廣東經濟特別是珠三角經濟恢復的態勢是穩定和良好的。GDP、財政收入、進出口、投資、消費等數據,7、8月份都表現得比較好。但是我們也要看到,目前經濟形勢還比較複雜,面臨一些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對我們來說還是有一定的壓力。這一趨勢跟中國經濟發展趨勢是一致的。我們取得了一些成績,首先得益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在總書記、黨中央的帶領下,我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這是很了不起的。同時,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良好成效,更是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在世界主要經濟體當中,我們的經濟應該說恢復得最好,現在世界經濟穩定器的作用發揮得越來越明顯。

在粵港澳大灣區經濟一體化當中,這個問題更複雜。廣東的疫情防控和香港澳門的疫情防控有各自的特殊性,我們率先把疫情控制住了,所以經濟恢復得快一些。內地去澳門、澳門到內地已經放開了。香港前一段疫情有些反彈,最近穩定下來了。粵港澳三地從經濟結構來看,有一定的互補性,這得益於這40年的改革開放。實際上廣東的改革開放,港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時這40年我們的發展,特別是特區建設,也帶動了香港、澳門的發展。我們預計下半年,特別是下一個季度,香港、澳門的經濟也能恢復得更好。同時,這幾年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部署,我們珠三角九市與香港澳門,在投資、貿易、市場規則體系的對接和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流動等方面有很大的進展。下一步,大灣區作為一個重要經濟區,一體化發展勢頭將越來越好,能夠實現高質量發展,成為世界級灣區當中重要的增長極。

如何帶動全省區域協調發展?

特區在「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中起大作用

記者:過去40年,經濟特區的建設對廣東區域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前不久廣東省委十二屆十次全會提出要高質量加快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接下來我們要如何統籌發揮這些特區的優勢,更好地推動這個格局的建設,帶動全省的區域發展?

馬興瑞:謝謝您。第一,正像您所說的,大家都以為廣東發展相對比較平衡,實際上大家了解比較多的是珠三角九市,廣東省有21個市,其中2個副省級城市,19個地級市。廣東的區域協調發展是多年來歷屆省委省政府需要攻克、研究和解決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廣東區域協調發展是一個大問題,城鄉二元結構、城鄉發展不平衡,也是個大問題。我們的「一核一帶一區」是什麼概念呢?“一核”指珠三角九市;“一帶”是沿海經濟帶,有14個城市;“一區”指北部生態發展區,包括5個城市。

第二,怎樣把區域協調發展問題系統科學地解決好,不僅是特區的重要任務,也是省委省政府的重要任務,更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抓手。在這當中,特區能夠起到很大作用。特別像深圳市,它本身是珠三角核心區也是目前廣東21個地級以上市當中經濟體量最大的,已經到了一個應該更好發揮輻射帶動作用的時候。珠海的功能也是一樣,它在核心區,又是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市,與澳門要共同打造另外一個增長極。汕頭市在「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當中,作為一個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定位,它的作用不言而喻。

這幾年,省委省政府一直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大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力度。第一是要解決區域之間的互聯互通,加大了高鐵網、高速公路網、機場群、港口群、水資源配置和科技基礎設施等建設。第二是要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特別是在建設現代產業體系上下功夫。最近省委省政府提出了製造業「六大工程」,推進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建設。第三是要保障均等化公共服務,這是區域協調發展的關鍵。不可能每個區域經濟體量、科技發展都是完全均衡的,但是在公共服務方面,比如醫療、教育、就業等方面,應該盡最大努力實現均等化,這就要靠制度的優勢,靠加大財政資金轉移支付來解決。

推動廣東的區域協調發展,我們很有信心。還有,我們解決區域協調發展問題,也不是關起門來搞,最近省委省政府到海南對接自由貿易港建設,推動廣東西部加強對接;我們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化粵港澳合作,推動與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合作,都是開放性的,這既是解決區域協調發展,也是解決雙循環的問題。

記者丨吳哲 

三位特區市長答記者問

經濟特區還將創造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更大奇蹟

深圳特區成功的關鍵經驗是什麼?生態環境這塊金字招牌,珠海如何擦亮?汕頭如何打好「僑」牌?

在國新辦舉行的廣東省經濟特區發展成就新聞發佈會上,面對記者的提問,陳如桂、姚奕生、鄭劍戈三位特區市長,用一組組詳實的數據和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介紹了經濟特區40年的發展成就和經驗。對於經濟特區的未來,他們充滿信心地表示,經濟特區還將創造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更大奇蹟。

深圳創新引領深圳發展奇蹟

記者:英國《經濟學家》周刊網站曾發文稱,全球4300多個特區中,深圳是最成功的一個;同時我們也注意到,深圳又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您認為深圳成功的關鍵經驗是什麼?目前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有何進展,下一步邁向全球標杆城市怎麼走?

陳如桂:40年來,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深圳創造了世界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發展史上的奇蹟,從一個邊陲農業縣發展成為一座國際化創新型城市,成為中國重要的經濟中心、金融中心、創新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樞紐,令世界矚目。

一組數據感受深圳的巨大變化: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來,實際管理人口從當初小漁村不足3萬增加到現在特大型城市超過2000萬;經濟總量從2億多元增長到近2.7萬億元,位居亞洲城市前五,40年年均增長20.7%。

40年前,深圳沒有科研機構,沒有工業企業,只有2名技術人員。現在,深圳集聚各類人才600多萬,擁有科技型企業7萬多家,培育出華為、平安、騰訊、中興、比亞迪、大疆等一批創新型領軍企業,創新創業生機勃勃。

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目前,綜合授權改革試點工作有序推進,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等一批重大改革舉措正在加快落地實施,一批重大創新平台建設全面提速,前海開發開放、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建設熱火朝天,一批深港合作成果正在加快湧現。

站在新的起點上,深圳將努力打造高質量發展高地、法治城市示範、城市文明典範、民生幸福標杆和可持續發展先鋒,努力創造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蹟。

記者:深圳被稱為中國矽谷,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也一直是全國的一面旗幟,能否進一步分享一下深圳創新的成功經驗和主要做法?

陳如桂:深圳40年取得了巨大發展成就,主要靠改革開放和創新發展的引領。深圳的創新主要是靠市場化的創新力量,靠良好的產業配套,靠良好的創新生態,形成了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構建了「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

這裏給大家講一個例子:一家知名歐洲跨國企業創新中心落戶深圳,他們第一家研發中心設在矽谷。我問他為什麼會選擇深圳,他說深圳和矽谷都是全球創新中心,矽谷的優勢在軟體創新,而深圳有軟體創新、硬件創新和產業配套的優勢。

也正是在良好創新生態支撐下,深圳成為全國創業密度最高的城市,每千人擁有商事主體250戶,平均每10人就有1名創業者。

當前,深圳的創新發展迎來了很多新的機遇。我們將一手抓好高精尖科技的突破,強化「從0到1」的基礎研究和技術攻關,強化原始創新和開放創新。一手推動產業向高端疊代升級,抓住深圳率先實現5G獨立組網等機遇,建設一批高端製造業的創新中心,大力發展信息經濟、生物經濟、海洋經濟等新興產業,不斷鞏固提升深圳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珠海高標準建設粵澳合作產業園

記者: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大背景下,珠海將如何做好珠澳合作開發橫琴這篇文章,攜手澳門共同打造大灣區重要一極?

姚奕生:珠海建立特區40年來,除了經濟增長快,還很重視生態文明,同時也非常注重跟澳門之間的互動。今天,我們站在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新起點上,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堅守初心使命,謀劃推動建設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不斷深化珠澳合作,與澳門相互促進,互利共贏,攜手澳門共同打造大灣區重要一極。

一是要建立新的體制機制,在中央的統一部署安排下,謀劃構建粵澳共商共建共管體制機制,統籌開發橫琴建設重大規劃、重大政策、重大項目,和澳門一起做好產業規劃、產業導入、項目建設,不斷豐富「一國兩制」新實踐。

二是要構建新的規則體系,要推動粵港澳三地規則銜接和聯通貫通融通率先更多地在橫琴落地,優化橫琴島106平方公里的分線管理政策,「一線放寬,二線管住,人貨分流,分線管理」,使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更有效、更快捷、更有序地在澳門和橫琴之間跨境便捷流動,使兩地的投資貿易環境更加便利。

三是要發展新的產業,要重點發展高新技術、中醫藥、特色金融、商貿消費、文旅會展等重點產業,還要繼續高標準地建設粵澳合作產業園,用這些來支撐粵澳極點的建設。另外,在教育方面,推動與澳門開展更多合作。

記者:珠海打算如何進一步鞏固提升生態優勢,擦亮生態環境這塊金字招牌,來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

姚奕生:大家都認可珠海的宜居環境,我們要擦亮生態環境這塊金字招牌。所以有這樣幾條:一是堅守好的傳統、好的理念,用最嚴的制度來保護環境。簡單地說,把現在的山形、水體、岸線、天際線管控好。這要求我們用最嚴格的制度來保護環境,而且思想上、理念上要有定力,發展最終的目的就是要群眾過得幸福、過得舒服。

二是補齊一批交通短板,拉開城市框架,優化空間佈局。珠海要進一步優化空間佈局,把城市的格局拉開。現在港珠澳大橋開通了,聯通粵西的黃茅海大橋正在加快建設。我們也想在「十四五」規劃里,謀劃推動深珠通道建設。還有聯通澳門、中山、江門等一批重點交通項目。市內交通方面,未來幾年,一年可以修成一條跨江大橋,珠海隧道今年也可以啟動建設。

三是不斷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我們要下更大功夫,在醫療、教育、住房等方面進行創新改革,使高端人才、創新企業、優質項目蜂擁而至,讓一批中小型企業和創新企業能夠脫穎而出,提高發展質量,從而降低整個環境負荷。

總的來說,就是要好的要堅守下來,短板要加快補齊,不足要不斷完善。

汕頭平台、環境、文化,架起合作共贏同心橋

記者:華僑是汕頭經濟特區最獨特的資源,曾經的僑資、僑力等優勢也推動了汕頭經濟特區迅猛發展。在接下來的發展中,將如何繼續打好這個「僑」牌,加快特區發展?

鄭劍戈:第一,打造開放大平台,引資引智。2014年,國家在汕頭設立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6年來,華僑試驗區累計完成基礎設施建設達到800多億元,華僑試驗區已成為中國最大「僑夢苑」和新僑創新創業基地。我們將以平台思維做發展乘法,把試驗區打造成為匯聚僑資僑智的重大開放平台。

第二,營造「安商」好環境,留人留心。汕頭全力打造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汕頭港邁向億噸大港;潮汕國際機場完成4E級改造,現在不斷拓展國際航線,將邁進千萬級機場行列;聯通粵港澳大灣區高快速公路織密成網,“廈深+廣汕”沿海高鐵雙通道加快推進,將與大灣區形成一小時交通圈,粵東城際軌道也即將動工。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無非就是讓廣大僑胞回鄉越來越方便。

第三,傳播「同心」潮文化,聚情聚力。我們創建國內首個“僑批文物館”,保育活化百載商埠的起源地小公園開埠區,修復最早漂洋過海的啟航地樟林古港,打造記得住鄉愁的夢裏家園。我們常態化舉辦粵東僑博會、國際潮團聯誼年會、潮商大會等全球性盛會,弘揚“自強不息、海納百川”的潮汕精神,講好特區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同時,我們也“走出去”傳播潮汕文化,潮劇潮樂、潮俗潮菜、工夫茶伴隨著潮汕人走遍天下,激活新生代華人對家鄉的文化共鳴,架起合作共贏的同心橋。

往下看更多文章

第二批約100名廣東省護士陸續抵港於多間公院交流

2024年04月18日 14:03 最後更新:15:00

第二批約100名參與「大灣區專科護理知識交流計劃」廣東省護士,年初陸續抵港,在多間公院展開交流。除老人科和內科,今次新增深切治療、胃手術科、眼科和內窺鏡科,為期10個半月。

醫管局總護理行政經理唐華根(右三)表示,參加今次交流計劃護士來自14個廣東省城市。(醫管局提供)

醫管局總護理行政經理唐華根(右三)表示,參加今次交流計劃護士來自14個廣東省城市。(醫管局提供)

醫管局總護理行政經理唐華根表示,參加今次交流計劃護士來自14個廣東省城市,交流期2025年1月完成。他說,廣東護士來港交流不會加重本港醫護人員負擔,下一批交流將有130名廣東省護士來港,醫管局稍後亦會安排本港護士到廣東省醫院交流。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護士莫敏華(右一)說,交流期間參與很多深切治療部的工作。(醫管局提供)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護士莫敏華(右一)說,交流期間參與很多深切治療部的工作。(醫管局提供)

律敦治及鄧肇堅醫院副顧問護師陳正郴表示,在深切治療部交流是以「一帶一」形式進行,讓廣東省護士了解本港醫院收症流程,感受到他們態度積極、求知欲強,他亦學習到內地醫院的護理程序。

律敦治及鄧肇堅醫院副顧問護師陳正郴(右二)表示,在深切治療部交流是以「一帶一」形式進行。 (醫管局提供)

律敦治及鄧肇堅醫院副顧問護師陳正郴(右二)表示,在深切治療部交流是以「一帶一」形式進行。 (醫管局提供)

來港交流的北京大學深圳醫院護士莫敏華說,交流期間參與了很多深切治療部的工作,包括與醫生一起為病人插喉等,形容與香港醫護人員合作愉快,亦讓她加深對香港醫療體系的了解。

第二批約100名參與「大灣區專科護理知識交流計劃」廣東省護士 (醫管局提供)

第二批約100名參與「大灣區專科護理知識交流計劃」廣東省護士 (醫管局提供)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