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長恨歌》驪宮高處入青雲 朝元閣考古現真身

歷史長河

《長恨歌》驪宮高處入青雲 朝元閣考古現真身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長恨歌》驪宮高處入青雲 朝元閣考古現真身

2020年09月29日 10:00 最後更新:11:40

朝元閣是驪山禁苑眾多建築中,唐玄宗親臨最多的一座。

唐代白居易著名詩篇《長恨歌》,提到「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近日他筆下的「驪宮」—朝元閣,遺址在一眾考古工作者持續發掘之下,顯露真容,同時發現大量唐代建築構件和銘文板瓦。

更多相片
朝元閣東踏道外側立柱、地袱 (網上圖片)

朝元閣是驪山禁苑眾多建築中,唐玄宗親臨最多的一座。

朝元閣遺址全景 (網上圖片)

朝元閣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臨潼區驪山西繡嶺第三峰峰頂北端,海拔高度約697米。遺址主體原為唐華清宮南側驪山禁苑的中心建築。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由2018年起展開發掘,由大量出土遺跡和遺物顯示,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唐代高台建築遺址,也是唐代華清宮驪山禁苑內規模最大的建築群。

東踏道上半部分 (網上圖片)

唐代朝元閣利用山頂原有地貌削岩填坡,修整成一座現存高度達6米的夯土高台,以高台為中心布置主體建築、東西踏道、北廊房、東西廊房、西側附屬廊房五個部分,構成高低起伏、檐牙交錯的複雜形制。通過發掘,朝元閣遺址的空間布局、構件形制、施工方法等已得到清晰揭示。

朝元閣遺址出土文物,了刻印「北六官泉」和「六官泉南」的唐代銘文板瓦 (網上圖片)

朝元閣遺址出土了刻印「北六官泉」和「六官泉南」的唐代銘文板瓦。唐華清宮考古隊研究認為:所謂「六官泉」是天寶六載、官窯燒製、用於溫泉宮的省稱,「北」、「南」表示方位。由此證明朝元閣在天寶六載(公元747年)開展過一次規模較大營建。據唐代正史記載,天寶五載(公元746年)唐玄宗詔命房琯充任修宮使,「詔總經度驪山,疏岩剔藪,為天子遊觀」;天寶七載(公元748年)十二月,「言玄元皇帝見於華清宮之朝元閣,乃改為降聖閣」。可知朝元閣的營建時間在天寶五載至七載之間。

朝元閣遺址出土文物 (網上圖片)

朝元閣遺址出土文物 (網上圖片)

唐玄宗畫像 (網上圖片)

作為唐代華清宮驪山禁苑內的中心建築,朝元閣興廢伴隨著華清宮的盛衰,也是唐朝由盛轉衰的標誌。天寶年間(公元742-756年),唐玄宗因天下太平怠政,每年冬季駐蹕華清宮達數月,逐步將華清宮建設成唐代最奢盛的離宮。這座皇家離宮建築一方面供奉道教始祖老子,反映唐玄宗崇奉道教國策;另一方面兼具園林遊賞性質,是驪山上最佳觀景點。史載,唐玄宗多次登閣禮拜老子,藉機俯瞰華清宮城和臨潼縣城,與群臣賦詩酬和。在驪山禁苑的眾多建築之中,朝元閣是唐玄宗親臨最多的一座。

朝元閣東踏道外側立柱、地袱 (網上圖片)

朝元閣東踏道外側立柱、地袱 (網上圖片)

朝元閣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臨潼區驪山西繡嶺第三峰峰頂北端,海拔高度約697米。遺址主體原為唐華清宮南側驪山禁苑的中心建築。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由2018年起展開發掘,由大量出土遺跡和遺物顯示,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唐代高台建築遺址,也是唐代華清宮驪山禁苑內規模最大的建築群。

據歷史記載,唐玄宗李隆基、楊玉環也曾多次登上朝元閣,感受「戴天臨萬姓」、「垂衣俯錦城」的帝王氣魄。朝元閣是盛唐皇家建築設計最高水平的代表,也體現著材料簡樸和建築宏偉的完美結合。後世也能通過朝元閣出土的各種文物「透物見人」,講述發生在朝元閣的「禁苑秘史」。並且驪宮就在長生殿旁邊,緊緊相鄰。

朝元閣遺址全景 (網上圖片)

朝元閣遺址全景 (網上圖片)

唐代朝元閣利用山頂原有地貌削岩填坡,修整成一座現存高度達6米的夯土高台,以高台為中心布置主體建築、東西踏道、北廊房、東西廊房、西側附屬廊房五個部分,構成高低起伏、檐牙交錯的複雜形制。通過發掘,朝元閣遺址的空間布局、構件形制、施工方法等已得到清晰揭示。

考古研究團隊目前已經清理出朝元閣遺址主體建築,以及東、西兩側踏道和廊房等附屬建築,總面積超過2000平方米。考古人員還發現蓮花紋鋪地磚、銘文板瓦等大量唐代大型宮殿建築材料。至於在朝元閣東側廊房下,考古人員還發現保存完好的碳化的地栿,這也是國內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地栿遺跡。

東踏道上半部分 (網上圖片)

東踏道上半部分 (網上圖片)

朝元閣遺址出土了刻印「北六官泉」和「六官泉南」的唐代銘文板瓦。唐華清宮考古隊研究認為:所謂「六官泉」是天寶六載、官窯燒製、用於溫泉宮的省稱,「北」、「南」表示方位。由此證明朝元閣在天寶六載(公元747年)開展過一次規模較大營建。據唐代正史記載,天寶五載(公元746年)唐玄宗詔命房琯充任修宮使,「詔總經度驪山,疏岩剔藪,為天子遊觀」;天寶七載(公元748年)十二月,「言玄元皇帝見於華清宮之朝元閣,乃改為降聖閣」。可知朝元閣的營建時間在天寶五載至七載之間。

朝元閣遺址出土文物,了刻印「北六官泉」和「六官泉南」的唐代銘文板瓦 (網上圖片)

朝元閣遺址出土文物,了刻印「北六官泉」和「六官泉南」的唐代銘文板瓦 (網上圖片)

朝元閣遺址出土文物 (網上圖片)

朝元閣遺址出土文物 (網上圖片)

作為唐代華清宮驪山禁苑內的中心建築,朝元閣興廢伴隨著華清宮的盛衰,也是唐朝由盛轉衰的標誌。天寶年間(公元742-756年),唐玄宗因天下太平怠政,每年冬季駐蹕華清宮達數月,逐步將華清宮建設成唐代最奢盛的離宮。這座皇家離宮建築一方面供奉道教始祖老子,反映唐玄宗崇奉道教國策;另一方面兼具園林遊賞性質,是驪山上最佳觀景點。史載,唐玄宗多次登閣禮拜老子,藉機俯瞰華清宮城和臨潼縣城,與群臣賦詩酬和。在驪山禁苑的眾多建築之中,朝元閣是唐玄宗親臨最多的一座。

唐玄宗畫像 (網上圖片)

唐玄宗畫像 (網上圖片)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唐朝由盛轉衰,中晚唐帝王鮮遊華清宮,朝元閣隨之漸趨衰朽,最晚至北宋開寶三年(公元970年)徹底塌毀。此後北宋、元初分別在原址上進行了兩次重建。後世通過發掘朝元閣遺址,有助了解唐代華清宮建築的佈局以及朝元閣這類大型建築基址的結構,以及如何對後世建築產生積極影響。

往下看更多文章

迄今楚國規模最高等級墓葬!直徑88釐米「最大楚鼎」將現世

2024年04月17日 14:20 最後更新:15:17

國家文物局近日公布武王墩墓考古新發現,為目前考古發掘的楚國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結構最複雜的墓葬,墓室中南端放置的大鼎直徑88釐米。

楚國規模最高等級墓葬  墓主或是楚國考烈王

中國國家文物局16日在安徽淮南發布了關於「考古中國」重要項目的最新進展,揭示了武王墩墓的考古新發現。據了解,武王墩墓的規模超過了楚國貴族墓葬,屬於一級王族大墓,推測墓主可能是楚國的考烈王。

央視新聞圖片

央視新聞圖片

墓園佔地超150萬平方米  主墓是「甲」字形竪穴土坑墓

根據央視的報導,在考古調查和勘探確認的情況下,武王墩墓目前保存有主墓(一號墓)、墓園、車馬坑、陪葬墓和祭祀坑等重要遺跡,整個墓園佔地超過150萬平方米。從2020年至今,考古工作者主要對主墓(一號墓)進行了發掘,確認主墓(一號墓)是一個大型的「甲」字形竪穴土坑墓。墓坑近乎正方形,邊長約50米,墓坑的東側有一條長約42米的斜坡墓道。

央視新聞圖片

央視新聞圖片

考古人員發現,武王墩墓的主墓坑中央設有一個「亞」字形的槨室,周圍有8個側室,槨室中間設有棺室,由長條形木構架組成,頂部覆蓋著多層蓋板。此外,槨室的蓋板上發現了墨書文字,目前已經發現和採集了100多句、近千字的文字,標示了蓋板的位置和各側室的功能。

直徑88釐米「最大楚鼎」將現世

墓葬中已經提取出超過千件的編號文物,包括青銅禮器、生活用具、漆木器、樂器和俑等珍貴文物。其中,漆木器的數量和種類非常多,還需要考古人員進行分類和鑑定。墓室中南端放置的大鼎的粗測口徑超過了88釐米,比現存最大的李三孤堆出土的楚大鼎(鑄客大鼎)還要巨大。

央視新聞圖片

央視新聞圖片

根據史書記載,公元前241年,戰國末期,楚國國君考烈王將都城遷至現今的安徽壽縣。在此期間,楚國經歷了考烈王、幽王、哀王和負芻四代君王的統治,直到被秦國滅亡。

武王墩墓遭盜掘後追回77件文物

武王墩墓在遭到盜掘後曾經追回了77件文物,其中包括一套「漆木虎座鳥架鼓」、一套「阜平君銘文銅虎座」和一套「銘文編磬」等一級文物,還有兩套二級文物,其中一套有9件,另一套則有14件。從追回的文物等級和數量可以看出,該墓的規格遠遠超過一般的楚國貴族墓葬。

央視新聞圖片

央視新聞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